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淝水之战》教材解析
   [标签: ]

    课文探索

    本文是一篇史传文学,史传文学常常善于通过刻画细节来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读本文时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细节来刻画谢安的特殊心理。

    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更为言简意赅,文言文常常出现省略句。省略句的理解关涉到全文主旨的把握。我们不仅要注意到古文中比较普遍的承前省和承后省,比如这篇古文里“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还要注意到古文作者还常常根据文章所记述的当时的情势适当地省略相应的主语,如果不注意根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很可能在理解文章时犯“张冠李戴[注: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的错误,比如“今贼(符融的军队)盛粮(胡彬的粮食)尽,恐不复见大军!”一句,忽视了上文的“胡彬粮尽”,这一句就很难理解。

    初中学习的《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警句对读者理解这篇古文是否有所启示?符坚本来胜算极大,却为何一步步从优势走向劣势,以致出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注: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兵败如山倒[注: 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的局面?这些在阅读中都要注意思考。

    领悟导析

    淝水之战以前,天下形胜,除荆州、淮南与江南以外,前秦已得十之七八。前秦的疆域,已是“东极沧海,西连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这一时期前秦十分强大,“虽五胡之盛,莫之比也”。但苻坚却惨败淝水,原因众多。其中主要有:骄傲自大,主观武断,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注: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地轻率开战;内部不稳,意见不一,降将思乱,人心浮动;战线太长,分散兵力,舍长就短,缺乏协同;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军情,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敌人提供可乘之机[注: 可以利用的时机。];对朱序等人的间谍活动没有察觉,让对手掌握己方情况,使己陷入被动地位。

    东晋军队的胜利,主要的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命;主将有能,指挥若定[注: 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得敌情之实,知彼知己[注: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士卒精炼,北府兵以一当十[注: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了解天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如果点评东晋的功劳簿,立下淝水之战首功的非谢玄莫属。淝水之战中八千北府兵强攻前秦军中大营,众志成城[注: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覆其军杀其将,锐不可当[注: 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成为中国军史上的经典战例。谢石、谢琰、桓伊,以及以刘牢之为首的北府兵众将领,均立下奇功。谢安的功勋,主要表现在他是一个诸葛亮式的统帅人物,运筹帷幄[注: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之中,决胜千里[注: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之外。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