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西安这座城》说课稿
   [标签: ]

《西安这座城》说课稿

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教师:zjc19790407

一、说教学理念和目标

(一)说教学理念

以探究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让同学们了解西安这座城为什么“最具古城魅力,是中国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进而领悟西安这座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朴实而蕴涵深刻的语言,以及文章传递出的作者对西安历史和文化的痴迷与自豪,对学生进行人文传统的理性关照,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它对西安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

b、让学生由领会作者对西安挚诚的热爱之情,进而激发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概括提炼西安城的特点和西安人的特征以及具体表现。

2、分析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西安人影响。

教学难点:

1、通过对具体的语段的品位,体会作者对西安的情感。

2、教学重点2。

教学关键点:教学重点2。

二、说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说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语文(必修)第一册的第四单元的一篇选讲课文。

本套教材强调语文课程为专业学习打基础的功能,为学生更好地接受职业教育提供适度,够用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基础。

本单元的主题是文化之旅,目的在于通过对多种文化现象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懂得文化在培养人的综合素养、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课文地位和作用

本文的学习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传统的理性关照,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借此激发学生对故乡故土的热爱之情。

3、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a、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因此本课的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由领会作者对西安挚诚的热爱之情,进而激发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

b、散文体裁特点

浓烈的感情、简约的语言是散文的基本特点。本文语言的晓畅、朴实、富于表现力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c、学生实际

中职生的大多数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当,所以教学中我尽量结合实际降低了难度,多从他们的基础实际层面设计问题,尽量多用一些感官的材料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情感。

(二)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1、说教法

a、创设情境法:“文以情成篇,以情动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和情境。

b、朗读体验法:“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重点段落反复读,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

c、讨论研习法:教学中我依据课文行文脉络、思想内容设置耐人寻味[注: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的问题组织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说学法

a、通过反复朗读(教师示范读、自由读、默读、齐读抓重点字词句读等),理解西安的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独特的情感。

b重点字词句筛选法:这篇文章脉络比较清晰,我尽量指导学生根据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筛选重要信息,对文章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并鼓励学生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大文化名城(北京、南京、洛阳、西安)的名胜古迹图片,配以解说作为课程的开始,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作好铺垫。

(此环节意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介绍作者,感知历史

作家作品简介(“知人论文”)

历史简介(“知世论文”)

3、反复阅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1—3段

①思考:作者对西安城有什么样的情感呢?

(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

(本问题的设计是要学生学会抓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的学习方法。)

②概括作者爱西安城的表现。

(本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对西安独特的情感,借此引出后面对西安城的特点进行探究。)

⑵阅读课文4、5段,概括西安城的特点

①浏览课文4、5段: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作家贾平凹笔下最能概括西安这座城的语句。

最具古城魅力( 4段)永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魂魄所在地(5段)

(本问题旨在让学生提纲携领的整体把握文段的主旨,并懂得在从文中找重点语段的基础上提炼问题的答案的阅读方法。)

②学习第4段

(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西安是最具古城魅力,永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这一特点的?

(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第4自然段的脉络,有助于后面从建筑、文化、西安人三个方面深入细致的进行研究。)

a、作者写了哪些的建筑?

a、古城墙 b、大街小巷

(进行该问题的探究时,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我结合课文展示古城墙和大街小巷的相关图片,并配以深情的介绍,以此激发学生对作者独特情感的体验。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b、这些建筑是西安凝固的历史,而西安的文化涌动的是一种历史的追忆。西安有哪些文化呢?

(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具体研析课文明白:西安城独特的文化是与西安人和西安人的生活方式分不开的,借此引出后面对西安人的研读。)

c、西安的建筑、文化是最具魅力的,那么创造这些的西安人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从原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本问题的设计是要

[1] [2] 下一页

让学生明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有这样的西安人才创造了西安悠久的历史,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的魂魄所在地。)

③学习第5段

a、默读第五段,看看文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西安对作者生命的意义?

b、作者住在这里一住就是20年,请看看西安这座最具古城魅力的城市为作者提供了怎样的生活呢?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⑴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走进了西安这座城,走进了作者贾平凹那浓浓的西安情结,同学们当我们走出西安城,回首凝望,你想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西安这座的情感]

我从西安来,此时此刻我想起了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可我的梦里永远有西安

⑵拓展

如果把中国城市文化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深圳是?上海是?北京是?西安则是?

⑶作业

①以《开县这座城》为题写一篇短文。

②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请说说南方人和北方人有什么不同,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与有什么关系?

三、说教学媒体

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是ppt课件,它集声音、图象、色彩等多方面材料于一体,借此有效的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观参与课堂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量从图、文、声、色等方面整合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此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我使用课件为学生呈现了一幅幅有关西安的各方面的图片、场景,把一些学生不熟悉、抽象、难懂的材料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学习情景,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丰富课文的审美空间,使学生与作者对西安的那种浓烈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借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突破化解教学难点

本课中所涉及到的西安的城墙、院落、街巷、街谈巷议[注: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西安城的各种各样的风俗人情,由于学生缺乏这类知识,教学中如果仅靠语言的讲解,既枯燥又难懂,本来不是难点,却因为缺乏认知基础而成了教学的难点。

所以,教学中我运用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突破这些难点,从而节省更多的间,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分析和品味上。

四、说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由于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中职生的大多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来解决学生们的这众多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因此,课堂上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尽量做到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注: 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且尽量使评价的语言做到民主平等。新课改要求:“评价中既要有激励与欣赏,同时也要有真诚的、客观的、讲究策略的批评与指正,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尊重和保护。”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