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标签: ]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必修1

第一单元

一、学习目标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1、了解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既继承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又不断接受外来影响的特点,借助诵读,体味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

2、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3、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二、要点解读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橘子洲头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注: 姿容威武雄壮。]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敢于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2、《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这首诗写得含蓄朦胧。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它是美好的却又是迷朦而不可及的。表现了诗人孤独、消沉的情绪。

3、《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一片深情。对康桥的赞美,其实就是对岁月的感慨,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

4、《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呈献给自己保姆的一首颂歌,也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表达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三、学法指导

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情感与意象。在鉴赏这些诗歌时,一方面要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体会诗歌的情感,应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和诗歌的表现手法等;要广泛阅读,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还要有意识地体验生活,增加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

意象,“意”是指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是指形象、物象。欣赏一首诗,要注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象的特点。《再别康桥》中的“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大堰河──我的保姆》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以及《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这些意象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情感,形成了诗歌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二单元

一、学习目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

1、领略古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欣赏和借鉴其叙事的艺术。

2、学习提要钩玄[注: 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领略纲举目张[注: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化繁为简的简洁之美,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二、要点解读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春秋》作传,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

2、《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等,共130篇。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识记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特别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识记;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学习古文叙事简洁、生动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第一要读,熟读,要背诵、默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宏文巨制浩如烟海[注: 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文化巨擘灿若群星。进入了中学教材的古文都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公认的经典篇章,所以一定要熟读成诵。读古文,一要读音正确,读准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二要注意停顿。只有正确理解文句意思,理清了语句层次,才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实际上,诵读和理解有时也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

学习文言文,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领略纲举目张、化繁为简的简洁之美。要注意:

① 着眼于全篇抓住主旨; ② 着眼于文意理清思路; ③ 着眼于作家审视态度。

第三单元

一、学习目标

本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1、学习散文饱含深情地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注: 指死者生前的声音容貌和神情。],叙述人物的行为事迹的方法,通过对这类散文的阅读增长见识,明辨是非[注: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2、学习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在叙事中表现情感倾向。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二、要点解读

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记述了刘和珍和我交往留下的印象及她遇害的经过,表达了对刘和珍等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青年的深切悼念和高度赞扬,同时,作者对“三一八”请愿进行了深刻反思。作者对徒手请愿的不赞成,不是对青年爱国行动的否定,恰是对爱国青年的爱护和痛惜,更体现了对屠杀者凶残本性的深刻认识。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整体把握作者悲愤的情感和鲜明的爱憎;要精读全文并按要求背诵2、4节;要搞清楚“写的必要”和“无话可说”的原因以及引用陶潜诗的意义。

2、《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注: 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的现实;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3、散文家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一次演讲的叙述,塑造了一个有思想,有修养,有个性,博闻强记[注: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睿智认真,感情丰沛的梁任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任公的敬仰之情。

三、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诵读与理解同步进行,相得益彰[注: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2、细读深思,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清文章的思想脉络。

3、触类旁通[注: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把对课文的感悟迁移到阅读其他散文,迁移到散文写作上去。

第四单元

一、学习目标

这个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

1、学习理解新闻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了解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样式。

2、了解新闻结构的规律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注: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抓住有用信息。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学习报告文学,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要点解读

1、《短新闻两篇》都是新闻,“新闻”,就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应当具有真实、及时、有价值的特征。《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特写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香港回归。它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独特角度,详细地描述了中英双方在香港举行的交接仪式,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譬如,这儿“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在高兴地嬉戏,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

2、《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的特点是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它所反映的人和事必须是真实的,但允许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包身工》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即起床、吃饭、工作,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飞向太空的航程》在叙述我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基础上,用很大的篇幅叙述我国的航天史,这些资料的披露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既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又指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进步的探索过程。

三、学法指导

1、把课文与日常阅读的报纸新闻进行比较阅读,发现课文的独特之处,并思考其意义。

2、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参与一些采访等体验性活动,尝试新闻、通讯等文体的写作。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表达交流部分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感,作

[1] [2] 下一页

文时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时要凸显个性,弘扬美好的人性。叙事时要根据对象和表达的重点选好角度,写出事件的波澜。

梳理探究部分的三个专题活动分别是《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优美的汉字》积累并梳理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要求我们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以及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奇妙的对联》介绍了平仄、对仗等有关对联的知识,要求我们学习欣赏对联,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讨了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关注语言,学会从语言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并能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名著导读部分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