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练习
   [标签: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诗作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柳河东集》。
【课文点译】

【课文全译】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注: 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无论多远, 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注: 泛指在地上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注: 泛称美好山河。],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注: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注: 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注: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名家点评】
  《始得西山宴游记》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山水游记之作并非始于柳宗元,远的不说,仅唐人之中,元结就起了承前启后[注: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的作用,如清人吴汝纶就认为:“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但是,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将山水人格化,却是柳氏独造之境。本文从被贬后的忧惧和漫游写起,透露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然后由一般游览引入西山之游,重笔写西山之“怪特”。岈然洼然的高下之势,咫尺千里[注: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的登眺所见,萦青缭白的山水远景,三组画面、三个层次,以相互的映衬、生动的比喻、色彩的渲染,构成绚丽多姿的“怪特”,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西山的景色。诚如他的诗《江雪》,千山不见鸟影,万径没有人踪,更衬托出独钓寒江、不畏严寒的勇气,寄托着政治革新失败后既孤独又不屈的精神。本文中的西山,超尘拔俗[注: 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卓立不群,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正是作者高尚品格和人生理想的体现。西山熔铸了他的幽愤,陶冶了他的胸襟,启迪了他的悟性,而他的赞美西山正是以之来言志抒情。
  作为山水游记的伟大宗匠,柳宗元在本文中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手法,产生了不同凡响[注: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的艺术效果。文中写登西山远眺之所见,呈现了雄奇开阔的境界,而不写西山本身,从而也就衬托了西山,突出了西山。这种不从实处落笔的写法,颇类于汉乐府诗《陌上桑》的从旁人听见来写罗敷美貌,和罗敷自夸其夫的“坐中千馀人,皆言夫婿殊”一样,是将诗的“虚处着墨”化为文中的“从对面着笔”。如此写来,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近人林纾曾说:“文有诗境,是柳州本色。”揆之本文,洵非虚誉。   
(《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邓乔彬)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引申为有罪)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古今异义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表承接,接着
(2)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3)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连词,表承接,就这样
3.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词类活用
(1) 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穷回溪(走到尽头)/ 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始指异之(以……为异)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自远而至(远处)
(4) 数词用作形容词。 四望如一 (相同)
(5) 名词用作动词。 外与天际(连接)/ 卧而梦(做梦)/ 故为之文以志(写作文章)
(6) 名词用作状语。 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箕踞而遨(像箕畚一样)/ 四望如一(向四面)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修饰。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 连词,表承接。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
(3) 连词,表转折。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 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2.之
 (1) 助词,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 代词,它。 始指异之(指西山)/ 故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3.为
(1) 介词,为了。 故为之文以志
(2) 动词,成为。 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以(之)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省略宾语“之”,指代是州之山水)
(3)(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4)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5)(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6)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宴游西山这件事)
2.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也”,表判断)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亦同趣        通“趋”,往,赴
b.颓然就醉        精神萎靡不振
c.穷回溪         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d.始指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游于是乎始
于是饮酒乐甚
b.自余为僇人
不与培塿为类
c.不知日之入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d.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s钴 鉧 潭 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殆不可数(几乎)    b.余怜而售之(怜悯)
 c.以效兹丘之下(呈献)   d.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满)
5.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嵌然相累而下者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
②余怜而售之     货而不售
 a.两“其”字相同,两“售”字不同。  b.两“其”字相同,两“售”字也相同。
 c.两“其”字不同,两“售”字也不同。 d.两“其”字不同,两“售”字相同。
6.用小丘际遇,作者寄寓了自己无法施展政治才能的原因。下面对能表达寄寓原因的句子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
  ②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③余怜而售之
  ④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⑤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三百,连岁不能售
  ⑥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译文:                                   
(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译文:                                   
(3)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1.b(身子倾倒) 2.a(从此/在这时候) 3.略
5.d 6.d 7.c 8.(1)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2)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3)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
【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