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都江堰》导学案
   [标签: ]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3. 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最优学法】

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四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文章主旨。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 、余秋雨简介:

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李冰父子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候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雪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余姚有河姆渡文化遗址,有被国际陶瓷学术界称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的越窑所在地――上林湖;余姚还产生过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著名历史人物,余秋雨就生长在这养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余秋雨的散文叙述风格宏大。这种叙述风格包括:宽泛的题材(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厚的内容(知识的、文化的、审美的、学术的),精巧的结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文化感伤)和一种贵族气质(自信、理性、从容、智慧),即以游记的方式进行,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

  对中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 “文化散文” 。

二、都江堰简介及李冰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使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渠。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诏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他海主持了凿平青衣江的溷崖(四川夹江县境内);治导什更县的洛水何邛崃等县的汶井江;又穿广都(今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等工程。见(《华阳国志•蜀志》)

三、名家点评

    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余氏散文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注: 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真正被大众认可的作家、学者。《余秋雨现象批判——也是一种遗憾》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1)正字音 

颓壁残 (     )  惊 (      )护(     ) 修(    )卑处一(    )  力(   )  强 (       ) 铁 (      )选(      )  略 (   )  然心动(    )  问(      ) 戏(    )   衮(    )诸公    

多音字  (1) (      ) 风    障 (2) (       ) 除    息  (3)(     )拔   敌 (4)(     )干   

(2)积累词语   

众目睽睽[注: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    

膜拜:                                                                。    

圭臬:                                                                 。  

焕然:                                                                 。   

涣然:                                                               

2、梳理文章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四大部分,请同学们浏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标题:      一、都江堰                 

       二、都江堰                               

       三、都江堰                               

       四、都江堰                    &

[1] [2] [3] 下一页

nbsp;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                                                                ,表达了                                                                           

4、  对比手法的应用

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在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哪几方面进行比较的?那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作者从                                                                   、等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                         最根本最重要的                            。因为                                                                                                                                                         。  

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1)自读课文第二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自读第三段,要传达作者紧张喜悦豪迈赞叹的丰富感情。

(2)作者描写都江堰的水势用了哪几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比手法在哪体现?

                                                                                       

                                                                                       

                                                                                       

探究课文第三部分

   作者由都江堰自然过度到了            (人名) 对比手法体现在                                                                         

5.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1)小组讨论交流。 (基本答题格式: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手法+句子深含内容)

①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表达:                                                                  

                                                                   

②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表达:                                                                     

                                                                     

 ③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表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④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表达:                                                                     

                                                                    

⑤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表达:                                                                     

                                                                    

 ⑥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表达:                                                                     

                                                                     

(2)勇于发言,学会质疑:

请同学们划出对文中句子不能理解的,先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或者,你认为哪些句子挺有新意和哲理,有深刻的感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6.李冰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根据全文,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

                                                                     

三.成果展示,问题反馈

四.点拨释疑,归纳总结

 

 

 

 

 

五.巩固落实,拓展运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里面,开放性题目很受欢迎,只要能自圆其说[注: 圆:圆满,周全。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即可。针对此题型,完成下面题目。

(1).作者第一部分开头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结尾却说“它, 就是都江堰。”不矛盾么?

 

 

 

(2)作者说:“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 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 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 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因而有人认为:作者带有明显的复古意识,与孔子一样厚古薄今[注: 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您同意么?可结合自己读过的余秋雨的其他文章。

 

 

 

 

(3)作者在第三部分说:“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 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你同意作者这个观点么?

 

 

 

 

六.布置作业

考查你附近的名胜古迹或民居建筑,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