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芦花荡》知识要点
   [标签: ]

《芦花荡》知识要点

   一、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4月6日出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其作品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起》,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之二是《芦花荡》)。作品收在《孙犁文集》里。
    二、基础字词归纳
    竹篙(zhúgāo)  蒿子(hāozi)  嵩山(sōngshān)  白洋淀(báiyángdiàn)  绽放(zhànfàng)

    锭子(dìngzǐ)  冀中(jìzhōng)  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xiǎoxīnyìyì)  飒飒(sàsà)  冷飕飕(lěngsōusōu)

    寒噤(hánjìn)  仄歪(zèwāi)  泅(qiú)  疟子(yàozi)  疟疾(nuèjí)  菱角(língjiǎo)  

    艄公(shāogōng)  转弯抹角[注: 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zhuǎnwānmòjiǎo)  张皇失措[注: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zhānghuángshīcuò)  丝绒(sīróng)

    提防(dīfáng)   歇凉(xiēliáng)  苇塘(wěitáng)  诽谤(fěibàng)  挣扎(zhēngzhá)

    抱怨bàoyuàn)  一暴十寒(yípùshíhán)  闷热(mēnrè)  

    三、词语解释
    1.尖利:锐利。
    2.能耐:技能;本领。
    3.悠闲:闲适自得。
    4.央告:央求。
    5.转弯抹角:形容路弯弯曲曲或走弯弯曲曲的路,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注: 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6.提防:小心防备。
    7.淀:浅的湖泊。
    8.封锁: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等措施使跟外界断绝联系。
    9.清爽:清新凉爽。
    10.飒飒:形容风、雨声。
    11.丢人现眼:丢脸出丑。
    12.泅:游泳、浮水。
    13.寒噤:因寒冷而哆嗦。文中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14.仄歪:倾斜、歪斜。
    15.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16.柴米油盐:泛指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17.编算:方言。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18.疟子:即疟疾,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是发冷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19.挂花:负伤流血。
    20.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21.闷热:天气很热,气压低,湿度大,使人感到呼吸不畅快。
    22.张皇失措:惶惶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23.遮掩:遮蔽,掩盖。
    四、文章中心归纳
    《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写于1945年8月(日本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tóng)仇(chóu)敌(dí)忾(kài),奋起抗敌,保家为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表明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注: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具体讲述了一位利用白洋淀中的芦花荡为在荡中的抗日武装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老英雄接受任务,运送两个女孩到淀中养伤,结果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而导致行动失败;第二天,老英雄为女孩们报了一箭之仇的故事。表现了这位老英雄的爱国抗日热情、爱憎分明[注: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的强烈感情和智勇双全[注: 又有智谋,又很勇敢。]的英雄行为,赞扬了革命者不怕艰险、豪迈乐观的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五、课外阅读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  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注: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注: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菁两为编辑热情邀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我带了信,在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注: 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注: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注: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印证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一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带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也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疑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了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1.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
    2.“我”为什么要把《灶火的故事》寄给孙犁先生?请分点概述。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a.下面句中的“终于”,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
      b.下面句中的“深恐”,表现出孙犁先生什么样的心理?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                                    。
    4.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
      好处:
      品质:
    5.下面不属于孙犁作品的一项是(   )
      a.《芦花荡》       b.荷花淀         c.《铁木前传》         d.《哦,香雪》

 

“课外阅读”答案:
    1.第一次:捡豆子和询问“我”工作、写作情况;第二次:准备糊窗缝和向“我”证实自己的衰老;第三次:写作和与众人聊天。
    2.不认同省内长者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相信孙犁能给出公正的评价。或:省内的长者不认可《灶火的故事》;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第一次见面孙犁给了“我”亲近感;“我”对孙犁的信任。
    3.a.写出了“我”期盼、兴奋的心情。
      b.表现出孙犁小心谨慎[注: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珍惜纸张

[1] [2] 下一页

的心理。
    4.好处: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大师品质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孙犁先生平易近人[注: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勤劳、珍重劳动以及质朴美丽的人格品质。
    5.d

上一页  [1] [2]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