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短文两篇》(活版,核舟记)教案
   [标签: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能力目标:掌握重点的文言虚实词,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注: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疏通文义,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语法现象。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查阅交流为主,讲授为辅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7-2-32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观看介绍活字印刷的视频,激发阅读兴趣

 

2、学习《活板》

 

(1)简介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宇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3)重点字词解读

 

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意思是“用雕版”。尚,副词,还。盛,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为,动词,做。之,指代“板印书籍”。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始,副词,才。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已后,以后,“已”通“以”。典籍,指国家重要文献,这里泛指各种重要书籍。为,是。板本,即版印的本子。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布衣,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昇,同“升”。为,发明。“为”在作动词用时,基本意思是“做”,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用一个恰当的动词。其,指活字版印刷的。胶泥,黏土。钱唇,铜钱的边缘。一印,一个字模。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意思是“用火”。令坚,即“令之坚”,兼语“之”代字模,省略。令,使。设,设置。其,指铁板的。以,用,拿。和,混合。冒,蒙,盖。之,前一个为代词“这”,后一个代“铁板”。 欲,想,要。则,副词,就。铁范,铁框子。置铁板上,即置(于)铁板上。置,放置。乃,副词,于是,就。密布,密密地排着。字印,字模。持,拿。就,靠近。持就火,即持之就火,拿着铁板靠近火。炀,烤。之,指铁板。药,指“冒”在铁板上的松脂、蜡等物。稍,稍微。则,副词,就。其,指排好的字模。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若、如果。止,通“只”。为,算是。若……则,如果……那么。极,很。神速,异乎寻常[注: 异:不同;乎:于;寻常:平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地快速。具,准备好。更互,交替、轮流。瞬息,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时间极其短促。就,完成。印,字印。以,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后一个分句是前一分句所要达到的目的,可译为“用来”。重复者,重复的字,指一块板内重复出现的字。则,就。以,用。帖,动词,用标签标出。之,指不用的字模。韵,指韵部。古代的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帖,名词,标签。木格贮之,用木格贮存它们。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素,平时,一向。旋,随即,立刻。以,用,拿。为之,这里是刻制活字模。之,代活字。者,与“不以木为之”组成名词性词组,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文理,本指花纹,这里指树木的纹理质地。沾水则高下不平,这句是说由于木质纹理疏密不同,遇水后膨胀率不同,因而使活字高低不平,不利于印刷。兼,又。燔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讫,终了,完毕。火,名词用如动词,用火烤。殊,副词,极、绝。殊不,一点也不。其,他的,也可解释为那些。“为……所……”表示被动的句式。为,被。予,我的。群,众,诸。从,指堂房亲属。例如父亲的兄弟为“从父”,母亲的姐妹为“从母”,堂兄弟为“从兄弟”,兄弟的子女为“从子”“从女”。单说“从”,指从属的次要的,这里指比自己小的或晚一辈的。

 

(4)现代文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3、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并注意重点文言虚实词的记忆。

 

第二课时(7-3-33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观看介绍微雕艺术作品的视频,激发阅读兴趣

 

2、学习《核舟记》

 

(1)简介《虞初新志》和作者

 

课文选自张潮(清代文学家,以刊刻丛书在当时知名)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所收入的作品,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张编辑此书,意在“表彰逸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有所反映。

 

课文作者魏学洢(约1596一约1625),字子敬,明代末年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其父魏大中因上疏弹劾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

 

(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校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注: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 [2] [3] [4] 下一页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护,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3)重点字词解读

 

以:用。具:具有。盖,推原之词,(刻的)原来是……  云,语末助词,无义,可不译出。轩敞,高起而开敞。轩,原指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这里是“高起”的意思。敞:开。之:它,指代船舱。启:开,打开。相望:相向,相对。焉:助词,可不译出。之:“闭之”中的“之”指窗户,“糁之”中的“之”指字迹,刻字的凹处。则:这里连接先后发生的推开窗和看到刻的十六个字两件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是《后赤壁赋》里的句子,意思是山显得高了,月亮显得小了;水位低落了,原先藏在水下的石头露出来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赤壁赋》里的句子,意思是清凉的风缓缓地吹来,江面上水波平静。者:……的人。居:处于,位于。执:拿。抚:轻按。所语:说什么。现:露出。相比者:互相靠近的两膝。绝类:极像。绝,极,很。类,相似,像。神情与苏、黄不属:佛印的神情与苏、黄二人不相类似,意思是说,佛印抬头远望,另有所思,神情和苏、黄两人注意观赏手卷不相类似。属,类似。支:支撑。倚之:靠在左膝上。之,指上句写的竖起的左膝。若:好像。啸呼:长啸大呼,意思是大声呼叫。状:形态,样子。视:这里指眼神,眼光。容:脸上的神情和气色,神色。寂:安详闲静。然:……的样子。其:那。船背:船底。夷:平。题名其上:即“题名于其上”,在上面刻上名字。题,写,这里指“刻”。曰:为,是。用:敬辞,如用印,就是盖章,这里指“刻”。初平山人:王叔远的别号。

 

(4)现代文翻译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弥勒佛,袒露胸脯,举头远看,神情与苏东坡、黄庭坚不同。平放右膝,屈曲右臂支撑在船舷上,立起自己的左膝,左臂上悬挂着的佛珠靠在上面——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浆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草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啊呀,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并注意重点文言虚实词的记忆。

 

第三课时(7-4-34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检查复习巩固情况(探究练习2-4题)

 

(1)“为”基本的意思是“做”,动词,但在句子里要根据上下文翻译成不同的动词。它也可做介词,还可做其他的词。找出课文中有“为”字的句子,比较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随文练习4)

 

唐人尚未盛为之(做)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是)

 

又为活板(发明)

 

每字为一印(刻)

 

满铁范为一板(成为)

 

未为简易(算是)

 

则极为神速(算是)

 

每韵为一帖(做)

 

不以木为之者(刻制,制作)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

 

为官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刻,刻制)

 

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辑,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为字共三十有四(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同“版”,用雕版。盛:大规模地。

 

用讫再火令药熔  讫:终了,完毕。火:用火烧。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以:用,拿。范:框子。   

 

旋刻之  旋:随即,立刻。   

 

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没有不,都。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   

 

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3)下面人句话中加点的词有四组同义词,指出哪几句中加点的词是同义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薄如钱唇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持就火炀之    则宇平如砥    搞篷覆之    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船背稍夷  &nb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sp; 细若蚊足

 

1中的“如”和8中的“若”是同义词,意思是“像,如同”。    2中的“冒”和5中的“覆”是同义词,意思是“盖”。    3中的“持”和6中的“执”是同义词,意思是“拿,握”。    4中的“平”和7中的“夷”是同义词,意思是“平坦,无凹凸”。

 

2、阅读《活板》,思考问题

 

(1)本文三个自然段各记述了什么情况?

 

第一段简要交代活版发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具体时间和使用情况。第二段详细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以及有关的问题。第三段交代毕升所制字模的下落。

 

(2)由以上分析看出本文总体上是以什么为序?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

 

(3)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

 

从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术的一个飞跃,雕版印刷死而不灵活,这样通过比较更能看出活版印刷的优点。

 

(4)试分析课文第二段的层次。

 

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简介活板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第二层: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第三层:说明活版印刷的功效和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第四层:说明用胶泥刻字的原因忽然拆版的方法。

 

(5)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打比方:“薄如钱唇”、“则字平如砥”。  作比较:“若止印三二本……极为神速”“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  举例子、列数字: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

 

3、阅读《核舟记》,思考问题

 

(1)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试分析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第二部分(2-5)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第三部分(6)总说,总结全文,统计核舟的内容,并以“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if !vml]--><!--[endif]-->(2)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如右图:

 

(3)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注: 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注: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4)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游览是水上“泛舟”呢?

 

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浆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

 

    4、朗读《短文两篇》

 

布置作业

 

探究·练习三、四题

 

第四课时(7-5-35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试背诵《短文两篇》

 

2、解读补充习题——随文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炀(yáng)  砥(dǐ)  贮(zhù)  燔(fán)  糁(sǎn)  髯(rán)  褶(zhě)  箬(ruò)

 

膝(xī)  篆(zhuàn)  篛(ruò)  黍(shǔ)  虞(yú)  椎髻(chuí jì)  壬戌(rén xù)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的字都是多音字,写出它们在句子中的读音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huò)    更互用之(gēng)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céng)

 

为宫室、器皿、人物(weí)    珠可历历数也(shǔ)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    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

 

(3)下面八句话中有四组同义词,指出哪两句中加点的词是同义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a 瞬息可就  b 则第二版已具  c 此印者才毕  d 瞬息可成  e 用讫再火令药熔  f 有奇字素无备者  g 佛印绝类弥勒  h 若听茶声然

 

① a和d同,完成    ② b和f同,准备好    ③ c和e同,完    ④ g和h同,像

 

(4)详见(探究练习)

 

(5)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本字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    诎右臂支船(“诎”同“屈”)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同“又”)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6)用“|”标示朗读下列句子时的停顿

 

其 上 | 以 松 脂、蜡 和 纸 灰 之 类 | 冒 之              用 讫 | 再 火 | 令 药 熔

 

其 船 背 | 稍 夷,则 | 题 名 其 上                       虞 山 | 王 毅 叔 远 甫 | 刻

 

罔 不 | 因 势 象 形          &nb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sp;                          盖 | 大 苏 泛 赤 壁 云

 

楫 左 右 | 舟 子 各 一 人                               盖 | 简 桃 核 修 狭 者 为 之

 

(7)下面这些句子中画线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现在该怎么说?你从中悟到什么规律?

 

先设一铁板    一块铁板    尝贻余核舟一    一条核舟    高可二黍许    二粒黍    共阅一手卷    一幅手卷    舟尾横卧一楫    一支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一个人    又用篆章一    一枚篆章    通计一舟    一条舟    为人五    五个人    为窗八    八扇窗户

 

表示数量结构,不使用量词,直接用数次限制或补充说明。

 

(8)理解下列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a 持就火炀之  (靠近)  瞬息可就  (完成)    b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用来)  不以木为之者  (用)

 

c 能以径寸之木  (的)  左臂挂念珠倚之  (竖起的左膝)  d 火烧令坚  (用火)  再火令药熔  (用火烧)

 

e 未为简易  (算)  为予群从所得  (被)    f 东坡右手执卷端  (末端或头)  视端容寂  (正)

 

3、课内阅读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殊不沾污。”

 

(1)写出下列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a 持就火炀之(铁板)    b 以一平板按其面(铁板)    c 更互用之(二铁板)    d 以纸帖之(字模)    e 旋刻之(生僻字)    f 以手拂之(字模)

 

(2)这段话有两处通过比较来增强说明的效果,请写出有关句子的序号,并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其一,将“止印三二本”和“印数十百千本”相比较,说明印得越多,活板的效率越高;其二,用木头刻字和用燔土刻字的效果相比较,说明不用木头而用燔土刻字的原因。

 

(3)这段文字中有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这个主要特征?请摘出来,并且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

 

其一,“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其二,“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其三,“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珠可历历数也。”

 

(1)第一段中,《后赤壁赋》里的句子“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赤壁赋》里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上文中什么内容相呼应?

 

“大苏泛赤壁。”

 

(2)第二段文字写了哪三个人?主要从哪些角度写人人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主要写三人的位置和不同的神情。先总后分,先中,后左,再右。

 

(3)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突出核舟的奇巧的。

 

列数字:“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说明船小。“为人五……为字共三十有四。”说明所刻内容多。描写:“如有所语。”“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人物的神情、动作和细节生动形象。

 

4、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探究练习三、四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