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从“咸鸭蛋”中尝出生活的情趣——谈《端午的鸭蛋》教学创意
   [标签: ]

从“咸鸭蛋”中尝出生活的情趣
  ——谈《端午的鸭蛋》教学创意
  
  《端午的鸭蛋》一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副副有声有色[注: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卷。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生动丰富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文章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而且灌注了作者的深情,蕴藏着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写得趣味盎然,富有情趣。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悠悠文化,而民俗正是古老文化的反映,是值得保存的重要文化遗产。同时民俗有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较为熟悉,也易于了解。但现实中的中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有多么的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本篇课文就是唤起学生对生活、对家乡、对自己民族的重新审视,并由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操。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能力目标 a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b学会搜集资料,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3情感目标 a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发现情趣
  b提倡学生珍惜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端午的鸭蛋》一文的教学中,我以“鸭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民俗风情。教学分为四个板块。
  一 七嘴八舌[注: 形容人多口杂。]话鸭蛋
  老师先问:你们吃过咸鸭蛋吗?玩过咸鸭蛋吗?能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说说咸鸭蛋?咸鸭蛋是生活中很平常的食物,这样一提问,学生的兴趣可能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老师再说:《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也写了鸭蛋,作者会写些什么呢?现在同学们读课文,读完文章后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有的会说这篇课文写了家乡端午节的风俗,其中就有吃鸭蛋。有的会说这篇文章写了家乡的特产——鸭蛋,以及对鸭蛋的喜爱之情。有的也许会说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小时候过端午节不仅吃了鸭蛋,而且还玩了鸭蛋络子。……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后,与同学们一起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这一板块从最常见的生活之物鸭蛋入手,通过“说——读——说”三个步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同时让学生潜意识的感受到小小的鸭蛋也能成为写作的话题,真是生活处处有语文。
  二 细嚼慢咽尝鸭蛋
  这个板块中老师先出示一个主问题:作者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在文中怎样体现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再自由发现并说话。学生可能会说从“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可以体现家乡的鸭蛋是别处所不及的,所以难以忘记。也可能会说“小时候把萤火虫放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的亮,好看极了。”鸭蛋给“我”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快乐,所以难以忘怀等。
  在学生发言之后,老师综合全篇,着眼全文,说自己的发现:
  1 家乡的鸭蛋与众不同
  2 端午的鸭蛋其乐无穷
  课堂上,通过组织师生活动,在活动中读课文,品语句,体验情感。
  活动一 夸一夸家乡的特产——鸭蛋
  先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相关的语句)”的句式说话。学生夸完后老师问:作者带有什么情感来写家乡的鸭蛋?
  学生通过一读一说一思,感受的作者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思故乡就是寄情于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并且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强化这种感受:哦,在学校有时候想吃妈妈做的饭,想穿妈妈做的鞋,就是想家了。这就是一种“故乡情节”。
  活动二 说一说快乐的童年——端午的鸭蛋
  朗读的四五自然段,用与“鸭蛋”有关的词概括孩子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如:“挑鸭蛋”、“挂鸭蛋”“玩鸭蛋”、“吃鸭蛋”。再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你能感受到什么情感?
  通过朗读、概括、体验感受端午之趣、童年之乐,此情此景当年鸭蛋是什么味道,已经不重要,关键是能从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一份诗意,一份情趣。
  这一板块围绕主问题设计两个活动,每个活动有朗读,有品味,还有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悠然恬淡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三 含英咀华[注: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品语言
  在上一个板块结束后,教师导言过渡: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地方色彩,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学生合作、讨论后举例说明。教师继而发问:汪曾祺的语言艺术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提出主问题,指导品读语言的方法:
  方法一 品读精妙的一个字
  教师示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吱”字写得好……
  
  方法二 析读有特色的一句话
  用“我发现文章好用短句,例如————,这样表达具有————的特点。”的句式品味语言特点。
  方法三 评读富有情味的一段话
  朗读第二自然段,重点体味“曾经沧海[注: 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难为水“别处所不及”“空头”等词的不同特点。反复朗读这些语段,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风味。
  最后教师归纳小节本文的语言特色:1 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2 口语色彩浓厚
  3 古汉语的点缀,增添典雅之美
  这一板块,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语言,体味文章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四 畅所欲言[注: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说端午
  教师过渡语:课文从端午开篇,大谈端午的种种风俗,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种独特的文化。
  提取信息: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介绍作者家乡过端午风俗。
  拓展延伸:对比谈谈自己家乡的端午风俗。 你还知道哪些端午的知识?
  畅所欲言:你如何看待传统节日?
  教师小节: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
  这一板块用民俗风情唤起学生对生活、对家乡、对自己民族的重新审视,并由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操。
  以上就是我对《端午的鸭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四个板块的教学力求做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尊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活动充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作文专题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