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柳笛和榆钱》教案教学设计及练习(2篇)
   [标签: ]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无比热爱和眷恋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由4个自然段组成,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北方农村给作者带来了童年欢乐的美丽的榆树和柳树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文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榆树和柳树的秀美和情致作者把柳枝飘逸说成“长发披散开来”,柳树自由自在[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说成“沐浴在春风里”;而榆树呢,则好像是顽皮、懂事的孩子,在和“我们”游戏,你看它正“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呢从这些简洁、生动形象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无比真挚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至3自然段),写做柳笛、吹柳笛的童年趣事

第2自然段,写做柳笛、吹柳笛做柳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乐趣作者把做柳笛的过程细致地描写出来:折下——切割——搓一搓——猛一下抽出,通过这几个熟练的动作,一管柳笛就做成了接下来就是吹柳笛了,那真是特别惬意的事情,“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还可以吹出不同的音色“浑厚”的或“尖俏”的,随意发挥,自得其乐[注: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我们”常常是“绿着手心和嘴唇”的一副可爱又淘气的模样,“拿十几只柳笛回家”满足又得意的神情

第3自然段,写孩子们能找出藏起来的春天的歌柳笛过夜就蔫了,就无法吹响了春天是无处不在的,春天有优美动听的歌声,在树叶里深藏,但孩子们有巧妙的办法让人们听到美丽的歌声——做一管柳笛快乐地吹奏它,人们就能听到动人的春之歌了故乡的柳笛很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吃榆钱

第4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是并列关系,主要写摘榆钱和吃榆钱的快乐榆树是很无私的,它给乡村的孩子奉献了鲜美的榆钱,让孩子们多了一份童年的享受和欢乐榆钱晶莹、翠绿,鲜嫩可口,芬芳甜美,入口欲化,细细品来可以嗅到大地的气息,令人陶醉孩子们在榆树枝杈上吃着榆钱嬉戏,那是特别让人留恋回味的童年趣事

总之,课文按总分的方式安排材料,条理清晰,思路明白作者在对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童年趣事的描写中,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对故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和同学们说一说,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乐趣应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味,形成一定的认识后,再和同学们交流,在互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开阔视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

本课要求会认11个生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上下文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并通过创设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反复与生字见面,完成识字任务理解文章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柳笛和榆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学习从题目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句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

(3)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树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写一写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尝试引导学生学习从题目入手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学会学习,渗透一种学习的方法

 

 

 

 

 

 

明确要求,让每一次读书都有目的

 

 

 

 

 

 

通过交流自读感悟,同学间互相补充、亲身体验的方法,深入理解文本,感受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学生做动作,亲身感受做柳笛的乐趣

 

 

 

 

 

 

 

通过拓展,让孩子说说其他树的特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柳笛和榆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的情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榆、沐、浴、呈、奉、混、弊”9个生字,理解“沐浴、呈现、奉献、浸润、披散、齐整、浑厚、晶莹、混合”等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默读、理解文章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在同学预先准备的基础上,让大家围绕“温馨家园的美丽童年”的话题交流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教师简单小结,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看在北方农村作者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家乡是怎样的,走进文本,和作者一起去分享他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的故乡有怎样的风光?

“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

2.课文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三、默读课文,质疑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章中的字、词、句和文章提出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交流学习的方法文章的事件和情感学生一般都能把握,但深入的体味还要教师巧妙的引导注意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学习如文章中很多动词用得传神,要让学生学习体会,“探”“绿”“找”等,在语言环境中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四、朗读课文,以情会文

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前提下再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故乡的热爱、童年的热爱、因文感情,因情见意,因意生情,使学生受到到美好情感的感染反复朗读或默读课文

五、多元评价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2.积累词语,填写词语花篮,互相交流

3.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说原因

 

 

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通过交流自读感悟,同学间互相补充、亲身体验的方法,深入理解文本,感受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榆钱饭

刘绍棠

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了

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注: 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

那时候,我六七岁,头上留个木梳背儿;常跟着比我大八九岁的丫姑,摘杨芽,采柳叶,捋榆钱儿

丫姑是个童养媳,小名就叫丫头;因为还没有圆房,我只能管她叫姑姑,不能管她叫婶子

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

杨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吃不到嘴里;摘老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摘下来清水洗净,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笊篱捞上来挤干了水,拌上虾皮和生酱作馅,用玉米面羼合榆皮面擀薄皮儿,包大馅儿团子吃可这也省不了多少粮食柳叶不能做馅儿,采下来也是洗净开水捞,拌上生酱小葱当菜吃,却又更费饽饽

杨芽儿和柳叶儿刚过,榆钱儿又露面了

村前村后,河滩坟圈子里,一棵棵老榆树耸入云霄[注: 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了脚丫子,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杈上

我站在榆树下,是个小跟班,眯起眼睛仰着脸儿,身边一只大荆条筐

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我接住这几大串榆钱儿,盘膝坐在树下吃起来,丫姑在树上也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

我们捋满一大筐,背回家去,一顿饭就有着落了

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青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这都是我童年时候的故事,发生在旧社会,已经写进我的小说里

但是,十年内乱中,久别的榆钱饭又出现在家家户户[注: 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的饭桌上谁说草木无情?老榆树又来救命了

政策一年比一年“左”,粮食一年比一年减产五尺多高的汉子,每年只得320斤到360斤毛粮,磨面脱皮,又减少十几斤大口小口,每月三斗,一家人才算吃上饱饭;然而,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比大人还能吃,口粮定量却比大人少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数着米粒下锅;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注: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管家婆不能给孩子大人画饼充饥[注: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她们就像胡同捉驴两头堵,围、追、堵、截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手提着口袋借粮支部书记和大队长被逼得走投无路[注: 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恨不能钻进灶膛里,从烟囱里爬出去,逃到九霄云外

吃粮靠集体,集体的仓库里颗粒无存,饿得死老鼠靠谁呢?只盼老榆树多结榆钱儿吧!

丫姑已经年过半百,上树登高爬不动了,却有个女儿二妹子,做她的接班人二妹子身背大筐捋榆钱儿,我这个已经人到40天过午的人,又给她跑龙套[注: 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我沾她的光,她家的饭桌上有我一副碗筷,年年都能吃上榆钱饭,混个树饱

我把这些亲历目睹的辛酸往事,也写进了我的小说里

1979年春天,改正了我的“1957年问题”,我回了城但是,年年暮春时节,我都回乡长住仍然是青黄不接春三月,1980年不见亏粮了,1981年饭桌上是大米白面了,1982年更有酒肉了

不知是想忆苦思甜,还是想打一打油腻,我又向丫姑和二妹子念叨着吃一顿榆钱饭丫姑上树爬不动了,二妹子爬得动也不愿爬了越吃不上,我越想吃;可是磨破了嘴皮子,却不能打动二妹子1981年回乡,正是榆钱成熟的时候,可是丫姑又盖新房,又给二妹子招了个女婿,双喜临门,我怎么能吵着要吃榆钱饭,给人家杀风景[注: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忍一忍,等待来年吧!

1982年春,我赶早来到二妹子家二妹子住在青砖、红瓦、高墙、花门楼的大宅院里,花草树木满庭芳;生下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刚出满月一连几天,鸡、鸭、鱼、肉,我又烧肚膛了忽然,抬头看见院后的老榆树挂满了一串串粉个囊囊的榆钱儿,不禁又口馋起来,堆起笑脸怯生生地说:“二妹子,给我做一顿……”二妹子脸上挂霜,狠狠剜了我两眼,气鼓鼓地说:“真是没有受不了的罪,却有享不了的福,你这个人是天生的穷命!”

我知道,眼下家家都以富为荣,如果二妹子竟以榆钱饭待客,被街坊邻居看见,不骂她刻薄,也要笑她小抠儿二妹子怕被人家戳脊梁骨,我怎能给她脸上抹黑?

但是,鱼生火,肉生痰,我的食欲不振了我不敢开口,谁知道二妹子有没有看在眼里?

一天吃过午饭,我正在床上打盹,忽听二妹子大声吆喝:“小坏嘎嘎儿,我打折你们的腿!”我从睡梦中惊醒,走出去一看,只见几个顽童爬到老榆树上掏鸟儿,二妹子手持一条棍棒站在树下,虎着脸

几个小顽童,有的嬉皮笑脸[注: 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有的抹着眼泪,向二妹子告饶我看着心软,忙替这几个小坏嘎嘎儿求情

“罚你们每人捋一兜榆钱儿!”二妹子噗哧笑了,刚才不过是假戏真唱

我欢呼起来:“今天能吃上榆钱饭啦!”

“你这不是跟我要短儿吗?”二妹子又把脸挂下来,“我哪儿来的玉米面!”

是的,二妹子的囤里,不是麦子就是稻子;缸里,不是大米就是白面二妹子的男人承包30亩大田,种的是稻麦两茬,不种粗粮

有了榆钱儿又没有玉米面,我只能生吃

看来,我要跟榆钱饭做最后的告别了二妹子的女儿长大,不会再像她的姥姥和母亲,大好春光中要捋榆钱儿充饥

或许,物以稀为贵[注: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榆钱饭由于极其难得,将进入北京的几大饭店,成为别有风味[注: 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的珍馐佳肴

《柳笛和榆钱》  习题精选

一、形近字组词

浴(      )      使(      )      呈(      )      浑(     

俗(      )      驶(      )      逞(      )      挥(     

 

奉(      )      与(      )      设(      )     

奏(  &n

[1] [2] 下一页

bsp;   )      写(      )      没(     

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柳枝       一(   )柳笛      一(    )玉荚

一(   )榆树       一(   )树叶      一(    )赞歌

三、

说一说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孩子们非常喜欢柳笛和榆钱再说一说柳笛的制作过程好吗?

 

试题答案:

一、

 洗浴     使用     呈现     浑厚

风俗     驾驶     逞能     挥动

 

奉献     与其     建设

奏乐     写字     没有 

二、

条      只    

棵      片    

三、

从孩子们做柳笛熟练地程度和孩子们吹柳笛时的快乐,他们常常绿着手心和嘴唇,拿着十几只柳笛回家,看出孩子们喜欢柳笛从孩子们吃榆钱时尝到了露水与榆钱混合后的甜美,手中的榆钱吃完了,会把目光停留在更高更密的榆树上,看出他们喜欢榆钱

制作过程:折下、切割、搓一搓、猛一下抽出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