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开学的日子》教学设计及课件
   [标签: ]

  《开学的日子》教学设计及课件
  =============================
  发布时间:2010-03-31 17:58
  七十六中    杨燕
  一.教材分析
  《开学的日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里的第三篇课文,它与《黄河颂》等几篇文章一起构成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它节选自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着,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注: 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注: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注: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注: 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开学的日子》的主人公祁瑞宣是祁家的长孙,本是一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中学英语教师,亡国的耻辱使他极度悲愤又极度痛苦,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不为日寇做事,同贤妻韵梅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本文通过瑞宣的动作、语言、心理以及场景描写表现他的强烈的爱国情。
  《开学的日子》是从介绍瑞宣的品德开始的。他是一位谦虚,诚实,对工作、对家庭认真负责又有一颗爱国心的教师,他的爱国情没有停留在抗战爱国上,而是通过表现他对亡国的痛苦,更有自责,痛恨,激愤等感情蕴涵中,是随着北平沦陷后开学这一天他去上班的活动展开的。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低着头疾走,在校门口,他不知道怎样地走进了那个没有国旗的校门;在教师休息室,他感觉像大家都犯了同样的罪,在监狱中不期而遇[注: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的那样,房间的潮气像麻醉药似的糊在他的鼻子上,使他堵得慌;在教室,他的手在袖里颤起来,一点辣味堵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国土沦陷,把恨刻在心里,把痛苦、耻辱写在脸上,这就是爱国。教师在无言地教育学生,在那种特定环境里该怎样爱国。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在学习课文时,首先是让学生读出人物悲痛的语言、动作、心理表现;其次是让学生表达,把自己读课文后获得的感性的、肤浅的认识说出来,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同学之间合作、探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组织理由证实自己的观点。
  总之,一篇较长的节选文章,既要让学生明确人物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要在整体上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完整地掌握人物形象,正确地理解小说的中心。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小说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文产生的时代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带领学生走入这段悲惨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是理解本文的关键。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不失时机[注: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爱国情的理解。
  重点难点的突破: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作者对人物的细腻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初一的学生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悲愤与沉痛。同时,因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我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讨论式和对话式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了解作者的情况,《四世同堂》创作的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
  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的主要情节。
  第二课时: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开学日子与往日的不同及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投影《卢沟桥之歌》歌词)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最后关头已来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
  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
  卢沟桥卢沟桥,为国争光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豺狼入室露牙爪,南北堕落真逍遥
  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
  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师: 上课伊始,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这悲怆的音乐似乎把我们带入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在这首歌中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你知道这一事件的名称吗?它发生在何时?何地?
  生:这首歌中涉及到的那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七.七卢沟桥事变,这一事件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地点就在北京。(学生借助资料简介本文创作的历史背景: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
  师:看来,大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相当不错。伴随者七七事变的枪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展开。1937年8月8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对沦陷区人们施行了严酷的暴政和奴化政策。沦陷区人民生活在屈辱之中,亡国之痛噬咬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在这抗战的八年间,在耀眼的刺刀和太阳旗下,这座古都的人们经历了怎样的屈辱与辛酸?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同去追忆那一段狼烟北平的岁月。
  (二)简介作者及《四世同堂》的主要情节。
  1老舍介绍:
  ①老舍及作品简介。
  老舍(1899年一1966年),我国现当代着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多部长篇小说。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注: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茶馆》、《全家福》第二十多个剧本。其中《龙须沟》是建国初期我国剧坛最有影响的话剧之一;《茶馆》则显示了老舍戏剧创作的纯熟的艺术风格,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优秀杰作。
  ②老舍的笔名由来。
  老舍生于北京的一个贫穷家庭,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③老舍轶事。
  19岁当小学校长
  靠一位富有而善良的人的资助,老舍9岁进了小学。老舍的小学同窗、后来的大学者罗常培形容他一个小秃儿,天生洒脱、豪放、有劲,把力量蕴蓄在里面而不轻易表现出来,被老师打断了藤教鞭,疼得眼泪在眼睛里乱转也不肯掉一滴泪珠或讨半句饶。老舍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后,更是样样出色,成了校长最得意的弟子。所以他一毕业,才19岁便做了方家胡同市立小学的校长。
  老舍幽默的自传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注: 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的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注: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着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注: 如此:象这样;而已:罢了。就是这样罢了。],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2.《四世同堂》:
  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百万言,小说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活动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全书如一幅巨大生活画卷,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开学的日子》的主人公祁瑞宣是祁家的长孙,本是一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中学英语教师,亡国的耻辱使他极度悲愤又极度痛苦,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不为日寇做事,同贤妻韵梅维持一家老小生计。后来他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本文通过瑞宣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他的强烈的爱国情。
  (三)字词整理:
  1.熟记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觍着脸      聘 请       点名簿      绑赴      沦陷
  夭  折      搭 讪       管  辖      愣磕磕    拘谨
  发  颤      眼 眶       摔  跤       刮风
  2. 学生自己读课文,从文中读出以下几个词的意思。
  装腔作势[注: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比喻故意做假的虚伪情态。
  不期而遇: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
  拘谨:拘束谨慎;拘束而不自然。
  夭折:未成年而死亦称夭亡; 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搭讪:为了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
  (四)分析课文。
  1.整体感知。
  ①请学生初读课文,明确: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北平沦陷后开学第一天,祈瑞宣老师去学校上第一堂课,内心受着亡国之痛的煎熬,最后从课堂上匆匆逃离。
  ②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和线索在叙述?主要表现了哪几个场景?(这些场景有自然环境也有社会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使人景都染上一层感情色彩,也使整篇课文的色彩凝重。)
  按照时间的顺序,以祈瑞宣行踪为线索叙述故事,主要表现了到校路上、休息室、课堂三个场景。
  ③这个开学的日子与往日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
  在这个新学期开学的日子里,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反而充满了压抑和沉寂;从来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的教员瑞宣今天也一反常态[注: 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并不高兴去;往日热闹得像过节一样,今天像坟墓那样潮湿,静寂;往日学生们在上课前后乱吵乱闹,今天院里没有任何声音;往日教务主任会与大家亲切地握手交谈,今天,他的手握得比较长然而却没有话可说……今天的校门没有国旗,今天不举行开学式,今天的上课铃声听起来很不悦耳……这一切反常现象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因为日军入侵,北平沦陷了!面对国土被占领、家园被践踏,每个人心中都满怀着屈辱与沉痛。
  2品味研读:
  课文中这种亡国之痛像一股潜流贯穿始终,这种亡国奴的奇耻大辱[注: 奇:异常。极大的耻辱。]与深刻痛苦咬啮着这个学校里师生的良知,而对于教员瑞宣来说尤其如此。
  ⑴、 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更准确地表达了瑞宣的爱国情?把它找出来细细品味,谈谈你的感  受。(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自己理解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然后课堂交流。)
  ①他必须硬着头皮去受刑――教那些可爱的青年们的眼,像铁钉似的,钉在他的脸上与心中。
  在瑞宣看来,在侵略者入侵的日子不能奔赴前线去抗日,而是被迫来教书是很痛苦 的,就像受刑,在自己的国土上,在天真可爱的青年面前,自己内心的矛盾、虚弱,就要受到同学们的谴责。
  ②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瑞宣觉得,十年前首次上课堂的兴奋与紧张,远远不如国土沦陷让人感受深刻,亡国的痛苦是刻骨的,是痛彻心扉的。这句话渲染了瑞宣极度的激愤和痛苦。
  ③ 可是他并不高兴他有许多理由原谅自己……课时不能原谅自己
  内心矛盾痛苦;
  ④校门口与学生不打招呼,低头疾走
  内心的茫然与行动的盲目;
  ⑤休息室,死寂,像都犯了同样的罪
  自责、自惭、强烈的负罪感;
  ⑥渐渐地听到……泪在往外涌
  内心矛盾暂缓悲伤渐增
  ⑦看到名册他几乎坐不住了,想到青年‥‥‥
  由悲哀转向极度悲愤与压抑
  ⑧站到讲台与学生目光相遇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逃出教室。
  压抑的各种情感达到顶峰
  ⑵综合以上分析和全文来看,你认为瑞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谦虚、诚实、对工作、对家庭认真负责,又有一颗爱国心的教师。他的爱国情没有停留在抗战爱国上,而是通过表现他对亡国的痛苦,更有自责,痛恨,激愤等感情蕴涵中。
  ⑶.本文重点描写了瑞轩的这种痛苦和矛盾的心理,请结合文中的句子分析他的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第二、三段的描写理解这一人物的悲剧性格所产生的根源及作者塑造这一典型形象的时代意义,将问题引向深入。)
  祁瑞宣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来自新与旧两方面的作用力。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想尽孝,又想尽忠, 当国家面临灾难时,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让瑞宣陷入了无法排解的痛苦。瑞宣知道应该奔赴国难,但是全民族的传统的孝悌之道使他自己过分的多情甚至于可以不管国家的危亡。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注: 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苦闷不已。通过祁瑞宣这一人物形象,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四世同堂》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但他的思想中爱国思想还是占主导面,但他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⑷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既有自然环境描写,又有社会环境描写。结合具体句子谈谈它的作用。
  ①.今天,屋里像坟墓那样潮湿,静寂。
  这一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短短的一句话将屋子里悲凉死寂的气氛烘托出来,每个人的心情也在这种悲凉的气氛中愈发沉痛。
  ②.校门,虽然是开学的日子,却没有国旗……他不知道怎样走进了那个没有国旗的校门。
  这是社会环境描写。寥寥数笔,却意义非凡。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总结:本文成功地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心理描写融为一体。环境描写既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使得景物人物都笼罩上一层感情色彩,又能生动地提示时代背景,避免了生硬枯燥。(五)拓展迁移学生讨论: 什么是爱国? 身处在和平年代我们怎样爱国?
  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起来不是很容易。大家接触的爱国行为,可能是战争年代的冲锋陷阵[注: 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可能是敌后的秘密斗争,或者是科学家的某项重大发明,警察的为民献身。和平年代的爱国又该怎样理解呢?大家都知道爱国指热爱祖国,而祖国则包括和它相连的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人民等等。只要是我们为祖国做了有益的事,哪怕是拾起了一张废纸,扶起了一棵歪倒的小树,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一些成绩,这些都是爱国。
  课后作业:比较《最后一课》两文在主题、表现手法及人物塑造的异同。
  板书设计:
  开学的日子
  路上               不愿上课,不和学生打招呼,              亡国
  休息室             无言压抑
  课堂上             逃离                                    之痛
  【注:课件在邮箱  [email protected]]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