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标签: ]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1-04-01 15:01
  哈尔滨市光华中学   杨威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在本册这一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六篇文章都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和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的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本文在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语言载体上作了论述,极富意韵和文学色彩。本设计旨在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以此来体会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提高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2、教学重点
  1.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2. 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3、教学难点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和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学情分析】
  近几年来,各国大小地震不断,前几天又通过媒体亲历了日本3·12大地震伴随海啸的触目惊心[注: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的场景,学生们对大自然的威力已不再陌生。但七年级学生无论从语言还是思维都处于一个有待发展阶段,他们对文章思辨性、哲理性的语言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
  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资料交流法、比较法、及讨论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会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思考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3情感目标: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提高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甚至就在此时,人类还在高喊着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下面这段视频,你又会有怎样地感受?
  [创设意图:用多媒体播放日本3·12大地震伴随海啸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
  1、给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沾沾自喜[注: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zhān)   咫尺(zhí)     蓬蒿(hāo)        相形见绌[注: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chù)   狼jí(藉)
  陷jǐng(阱)    混 xiáo(淆)   美味佳yáo(肴)    鲲(kūn)鹏       斥鸟(yàn)
  深邃(suì)      狂妄(w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注: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注: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初读课文圈点勾画(安排足够自读两遍的时间)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2简要写出对每一段的读书感受与理解和评价。
  【明确】
  总(1)  人的智慧不及自然的智慧
  1高科技的空间狭小
  2人类的认识史是纠错的历史
  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3矿坑可能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分                                   4人类的智慧与太空人相比算不得什么
  (2-9)                                1大自然创造了一切
  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注: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的     2创造了生命,其中人是杰作
  3大自然运用美的规律创造一切
  人的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层递:宇宙也是有生命的,人与自然是兄弟
  结论(10-11)人应该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追问: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观点的?
  【明确】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创设意图:这个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读习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思考,抓住议论的思路,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探究思考
  1请你结合文中语句,联系个人感受谈谈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注意从敬和畏两方面理解)
  【明确】敬:敬重
  文中语句:  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
  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预    设:   学生可能会联系到百慕大等世界未解之谜
  感    受:   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
  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
  承认人的智慧和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畏:畏惧(要注意现代人与原始人对自然界的畏惧是不同的很多古代神话传说源于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未知与畏惧,如《诺亚方舟》)
  文中语句:可以从爱护自然一句中探得含义
  预    设: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可引导学生从地震、海啸预警,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土地干旱;黄河衍变的历史,玛雅文化的消失,罗布泊的消失等多角度阐述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学生展示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资料。教师追问: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径,你的态度如何?
  感    受:  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
  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爱护自然
  [创设意图:同时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结合专题开展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同时,阅读后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2归纳:a.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明确】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虽存在形式不同,却相互平等。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爱护我们自己。
  [创设意图:加快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图片的播放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直观、形象。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三、作业:下面两个问题任选其一思考,也许你们也有一些关于本文或是自然的思考,都可以记录下来,大家来共同寻找答案。
  1、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辨的火花,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
  如果说至今人类的成就(一万年后)还是可笑的,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敬可以,畏大可不必。畏只会让人类变得谨小慎微[注: 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更加无所作为[注: 作为:作出成绩。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2、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附板书:
  敬畏自然
  严春友
  大自然
  人类
  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提高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和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一、              回顾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品读语句,感悟哲理。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例如: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注: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含义:掉入陷阱,就有危机。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4、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注: 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呢?
  含义: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确实精巧绝伦,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实在奇妙;灰尘微小,内部结构却异常精巧。它们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类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苍蝇、灰尘也是,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呢?
  5、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含义: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6、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含义:人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包括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的大概念,一个是单指低级形态的小概念。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7、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这一句话能否理解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这是否是一种天真、狂妄的心态,是极端的唯心主义?
  含义: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于这一认识,那就意味着人与宇宙休戚与共[注: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人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同欢笑、同痛苦。
  [创设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完成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根据学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文章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
  2、过渡:同学们在品读语句,感悟哲理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到本文多次运用反问句,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谁也不能断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注: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你应当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的作用: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归纳: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写作手法
  1、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如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论自然的智慧又一再说人类却不能 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也是对比。
  2、拟人手法的运用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如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四、课本迁移,拓展延伸。
  老师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请学生做环保小记者,为这些图片配上简洁的广告语,号召人们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创设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提升环保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蓝天白云、清山绿水、鸟语花香[注: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的绿色家园中,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敬畏自然,要尊重自然的规律。不是做自然的奴隶,而是探索自然,改造自然时,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共同拥有生趣盎然的世界。
  六、延伸拓展作业
  课下读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附:张晓风《敬畏生命》及赏析
  张晓风《敬畏生命》
  那是一个夏季长的不及再长的下战书,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早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地发明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其时没有非常注意,只当是偶尔风起所带来的。
  然则,逐渐地,我发明环境具体令人诧异。好几个小时从前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犹如是一座无穷的云库似的。整个下战书,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器材。第二天景象完全一样,我感应惊诧和震撼。
  原来,小学的时刻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考试题的答案罢了。那几活泼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应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险些是第一次遇见生命固然是植物的。
  我感应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剧烈地碰撞上什么器材,我不及不被生命阔绰的、奢侈的、不计本钱的投资所激动。可能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触目惊心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深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顺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生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地皮,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赏析:张晓风在散文《敬畏生命》中,只是逮捕住人生一霎时看到的风景,寥寥数笔就将生命最为感人的魅力展露无遗。植物依附风转达种子而得以连续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再自然、平凡然而的事了,但作者却从那纷至沓来[注: 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飘送的白色的纤维中深深洞觉出这些小生命的百折不回[注: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坚强不平的韧性和强旺的活力:它们尽心尽力地寻求生存的时机和空间,它们对生命的珍视、酷爱,震撼着作者其时闲适斯文的心绪,它们的生命形势和生命内在令作者敬佩不已,也使她感悟到生命的可敬。行文中,作者以同等大概说尊敬的心情赞美着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叹息和赞颂之余,她又遐想到人类自身,我险些是第一次遇见生命固然是植物的。作者精巧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转地表达了她的思路,其心灵的颠簸所发生的强盛的传染力引领着我们一同进来她的心情和头脑空间,配合品尝、思悟生命的宏大和内在.
  《敬畏自然》点评材料
  哈尔滨市光华中学  任丹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良好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的撞击,与老师的撞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撞击,都是在思考中闪现的智慧的火花,体现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小组所进行的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学生的积极发问和答问,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无不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语文不再是无趣的了,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学有了它独特的神韵了。
  布置学生上网查寻资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贴近生活实际,触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积极性,显示出教者把教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的功力。中间主体部分,以读为经,抓点带面,读与问,问与析的关系处理得明快、清晰。结尾宕开一笔,让学生做环保小卫士为图片配上简洁的广告语,可谓别开生面[注: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出一种和谐、深厚、跌宕之美。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