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标签: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及课件
   113中语文备课组      张璐
  本课是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7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注: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的效果。
  因此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课文下注释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2.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导语(课件1)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葱笼,鸟的飞翔……无不让你心旷神怡[注: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解题(课件2)
  答 谢中书 书
  ①答:回复。
  ②谢中书:见课文注解①。
  ③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
  3、背景提示(课件3)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4、作者简介(课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注: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说明]1、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决书信常写内容与课文内容不同,给同学们带来的疑惑。
  (二)正课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学生自由朗读,最后齐读课文。(课件5)
  2、疏通文意。⑴请学生翻译课文。
  ⑵同学之间补充,纠正。
  ⑶教师明确,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谈,应译为赞叹之意。猿鸟乱鸣乱应译为四处或此起彼伏[注: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之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应译出得意之感等。(课件6)
  [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
  3、齐读课文。
  4、分析课文。(课件)。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美
  (3)文中作者描绘了山川的哪些美景?(课件展示图片)
  [说明]借助多媒体,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5、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班级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注: 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注: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说明]借助多媒体,以板书形式分析概括,使学生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6、小结(课件)
  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四)课堂练习        背诵课文
  (五)作业(课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诗句相互交流,并试简评诗句特色。
  [说明]:借助课文的学习,引导同学们继续收集这方面的佳作,积累一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并通过交流、简评,进一步欣赏情景交融的美文。
  【注:课件在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