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往事依依》教案
   [标签: ]

《往事依依》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注: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 

2、过程和方法: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读时注意圈点勾画。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层次,寻求过渡语段,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 

(3)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后面的几篇文章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加以感悟、品味。 

(4)心领口诵,在反复诵读中引起感情共鸣,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一)   重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   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理清文中作者的几个回忆片段以及作者的感受。

2、文学阅读对作者的影响、对“你”的启示。

 

一、导入 

巴金回忆,他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闪烁的星星。冰心回忆,她曾眺望那浩淼的大海,折叠纸船以思念母亲。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它们是那么深刻,仿佛镌刻在我们的心上一般。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象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今天,我们就到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学生朗读(正音)、整体感知(浅尝) 

1、从题目《往事依依》来看,作者文章的主体是回忆往事,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往事在于漪心中的地位。

 历历在目[注: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记忆犹新[注: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2、  围绕往事,文章突出描写了哪几个片段?这些往事,又给于漪带来了什么影响?

 

(1)看图画 

内容:家里的山水画和《评注图象水浒传》。 

感受:百看不厌,“徜徉于山水之间”,身临其境[注: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津津有味[注: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2)读诗歌 

内容:四季景色“万紫千红[注: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童”,“红紫芳菲”“橙黄橘绿[注: 指秋季景物。]”,“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 

感受:令人眼花缭乱[注: 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心旷神怡[注: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3)听讲课:(两位老师) 

①     国文教师: 

特点: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慷慨悲歌[注: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感受: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注: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每次登上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注: 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 

②     代课的国文老师: 

特点:教田汉《南归》诗的时候,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感受: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4)聆教诲: 

特点:“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感受:一生受用不尽。 

 

3、作者为什么对这几件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热受自然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爱国、爱生活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爱课外阅读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热爱文学 

 

  三、小结

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小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作业

    1、熟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诗句,并思考你还学过哪些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2、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1、过渡: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2、阅读思考:

    (1)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依依”一词的意思有:(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

    (2)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注: 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3)说说读书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学生畅言)(借此体会作者提倡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的用意)

  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沉浸)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方法:默读、勾画、联想、评注

   

       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第五自然段)等等都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注: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只要言之有理[注: 说的话有道理。]即可。例如: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分析: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分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3、体会描写方法:

    (1)重点阅读文中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的部分。品味其描写的语句、方法。点拨: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相同与不同之处,可细细品读。(本段的写法表现了选材的什么特点?)

       本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注: 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闻学的激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况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深情凝聚在眼睛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表现了选材的典型性特点。

(2)全班齐读,说说描写这些情状的可借鉴之处。

 

  三、回味-拓展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