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雨霖铃》创新教学设计
   [标签: ]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体会学习景中见情,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
能力教学点:通过理解意象,分析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情感渗透点: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描写所见景物的特征,通过对景物进行描写来传达作者心中的感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写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寓情于景[注: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怎样才是寓情于景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柳永的《雨霖铃》,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因为它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破题
雨霖铃,词牌名,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玄宗触景生情[注: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注: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在艺术表现上自成风格,大部分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记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注: 指科举得中。],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注: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注: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注: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注: 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注: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四、写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想而知[注: 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五、感知课文
(1)听读感知
教师配乐朗诵,点拨朗读技巧,强调学生读出感情,请全班同学整体朗读感知。
(2)整体感知
1、词眼是词中最能显示主旨和作者情感的词句,请问同学们本词的词眼是什么?
(学生答)——伤离别
2、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什么内容?(注意概括内容的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上阕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注: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的情景。
下阕主要是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六、课文鉴赏
鉴赏一:划出写景的句子,领会艺术效果。
1、寒蝉凄切[注: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分析:此处属于实写。寒蝉:指秋后的蝉,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因此,寒蝉就成了悲凉的同义词。一番秋雨之后,寒蝉发出几声凄切的哀鸣,使听的人也感到无限的伤感。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有长亭和短亭之分,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长亭”也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骤雨:秋有萧索之感,蝉鸣有凄切之感,傍晚时分有落寞之感,更兼一场大雨淋湿万物,也浇凉了分别人的心情。寒蝉、长亭、骤雨这三个意象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歇),不止以寒秋、昏暮、急雨烘托“都门帐饮无绪”的悲苦凄凉气氛,而主要在于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时值深秋,作者与恋人在城外的长亭里饯别,寒蝉凄切的嘶鸣使人倍添愁苦,面对着美酒,却毫无心情。骤雨初歇,暮色苍茫,这时候无论如何[注: 不管怎样。]都该启程了。不想走而又不得不走,作者心中矛盾而又痛苦。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是属于想象之景,是为虚写。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离愁,借沉沉的暮霭抒写自己沉重的心情,借辽阔无边的楚天表达自己无穷无尽[注: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的离愁,哀景写哀情,景无边而情无限。作者要去的地方,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辽阔无边的楚天,无边广漠之中,漂流着一叶行舟,行舟里面是孤寂行人,以及行人无比寂寥怅惘的内心。这一去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前途茫然,作者心中无限悲戚。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词人想象自己酒醒之后,看到岸边的杨柳的枝条在晓风中徐徐飘拂,再加上那一弯残月的映衬,越发增添了凄清、伤感的情调。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为“千古俊句”,你认为呢?
1、“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说:“抽刀断水[注: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成消忧解愁的最好办法,“酒醒”即“愁醒”,曾经被麻醉的“愁”一经复苏,更是无以排解。
2、关于“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典诗词中“杨柳”是有特定的内涵的,“柳”——“留”,杨柳和离别是联系在一起的。“杨柳岸”一词在词中,则浸透着一种伤离别的凄清冷落之情。
3、关于风:自古逢秋悲寂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秋天的风让人寒冷,而拂晓的秋风更让人内心无限凄凉。
4、关于月:“人有悲欢离合[注: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月有阴晴圆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注: 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的月,这一“残”字,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琵琶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一种已愁苦不堪,更何况是四种,真可谓是愁上加愁。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注: 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因此,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二: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领会感情。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分析:这两句是实写不忍分别又不能不别的情形。词人与恋人在汴京门外设帐饯行,却因离别在即,饮酒“无绪”。这六个字写出了离别的地点、动作和心情。“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时候,船家不解风情地催促他出发。可以想象此时离别的人难以割舍,不忍放手的情状。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分析: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情状。离别在即,舟子催发,即便有千言万语[注: 形容说得话很多。]也都在喉咙里哽噎着说不出来。只能紧握双手,泪眼相望。这一形象的刻画,是词人情感的集中表现。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分析:离别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情,更何况是在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冷落的清秋节分别呢!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愁苦悲凉”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沉重。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注: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分析:良辰美景本是令人赏心悦目[注: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的,可是因为分别之后无人陪伴,这些美好的事物,对词人来说都是形同虚设的。就算有万般风情,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晓风残月罢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七、总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八、巩固练习
1.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景物,同时也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b. 四五两句直接抒情,“留恋”和“催发”形成冲突,传达出船夫的冷漠和离人的痛苦。
c.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设想别途所见景物,空间阔大,色彩黯淡,衬托词人浓浓的愁思。
d.全词思路推进,时间上由离别时到离别后,由自己联想到古人,虚实结合,拓展了内容,深化了主旨。
2.对柳永《雨霖铃》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寒蝉凄切”写秋蝉发出凄厉痛切的哀鸣。
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全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是说明现在作者正在借酒消愁,但仍无法忘怀。
d.这首词,写的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把别后的情景描绘得真切,又以景衬之,实是柳永手法高妙之体现。
九、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