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肖邦故园》《发现》《祖国土》教案及练习
   [标签: ]

《肖邦故园》《发现》《祖国土》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

 

《肖邦故园》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 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二. 学习内容:

1. 基础字词

马厩 jiù    夙愿 sù    通衢大道 qú    茕茕孑立 qióng  jié

瘠薄 jí bó    缱绻 qiǎn 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养尊处优[注: 养:指生活。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玲珑剔透[注: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天籁 lài   簌簌 sù

 

2. 作者简介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注: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注: 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注: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3. 分析课文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注: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一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堡,肖邦的音乐之路,人生之路就是在这里起航的。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肖邦故园虽然“简朴,清寒,简陋”,但是由于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肖邦故园的意义也不再局限是肖邦的出生地。

(3)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通过描写肖邦故园的“简朴”“清寒”“简陋”来突出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示肖邦故园孕育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激情的爱国主义。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4)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蹲“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再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

(5)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各自是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颂歌的变奏”

一、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能用知人论世[注: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的方法,根据作者的经历和有关创作背景,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一)闻一多的《发现》

1、鉴赏诗歌不能只注意文本,就事论事[注: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还应了解作者生平、思想状况,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别是有关创作背景,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作品。这就是孟子说的“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了解《发现》的创作背景。思考:诗人“发现”了什么?借助了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满怀期待回国的诗人发现“这不是我的中华”。用“噩梦”“噩梦挂着悬崖”这些令人恐怖、绝望的意象,形象表现当时军阀混战下的祖国残破的黑暗现实,表现了诗人希望破灭后的失望和悲愤之情。

2、难道作者的发现仅是祖国的沉沦吗?

明确:“你在我心里”,这才是诗人真正的发现。这个发现,表现了诗人挚爱之情。正因为诗人对祖国爱之深,才会对黑暗的现实恨之切。所以说,朱自清曾说过闻一多“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

3、闻一多先生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三美”主张,反复诵读诗歌,用常见的朗读记号,设计朗读方案:划出节奏、标出重音、判断语气。体现诗歌的音乐美,准确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

 

(二)阿赫玛托娃的《祖国土》

1、阿赫玛托娃,她被誉为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但月光柔美恬静的色调并不属于她的命运!她一生坎坷,晚年方才云开月霁,但在她的诗中却听不到自怨自怜,响遏青云的依然是从苦难中升华出来的对祖国的挚爱:“不,既不是异国他乡的天空下,也不是在他人的卵翼之下,在我人民蒙受不幸的地方,我与我的人民同在。”

2、根据有关背景,思考:诗人笔下的“祖国土”象征了什么?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来具体表现的?这些意象与一般歌颂祖国的意象是否一样?

“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意象不仅平常、为人熟悉,而且常被人忽略、遗忘甚至为人所不屑、鄙弃。

3、思考:诗人为什么偏偏选用这些意象?

诗人饱经忧患,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这时诗人心中祖国的形象不再是被美化了的、概念化了的所谓广袤的、肥沃的、覆盖着皑皑冰雪和白桦树林的美丽意象,而是哺育了千千万万[注: 形容为数极多。]苦难民众,却又被践踏蹂躏的土地,就是那个司空见惯[注: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的、肮脏的、卑微的,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最后还要埋于斯的污泥沙砾等。

4、诗人对祖国的认识应超越了一般诗人,根据英语十四行诗的结构特点,思考诗人对“祖国土”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揣摩每个层次的思想感情,理出诗歌情感发展的脉络。

前八句:主要写我们对祖国土通常的态度——熟悉得都忘记了她的存在。诗人与祖国土一起受难、承受厄运。情感总体是沉郁的,后四句在沉郁的情感上掀起微微的波澜,应读出顿挫之感。

后六句:分两层。前四句,是对上面陈述的回答,是对践踏祖国土的沉痛的反思。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认识,这里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

她曾在诗中这样吟唱: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绝不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粗俗的谄媚我绝不聆听,/我的诗歌也决不向他们献呈。”可见,她唾弃那种对祖国的浅薄的廉价的颂歌式的赞美,并称之为“粗俗的谄媚”,这是一种在苦难中升华的从灵魂深处重新获得的对祖国的认同与归属感,读来,对我们的心灵有强烈的冲击力,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情感脉络:沉郁——深情赞美、悲愤——深厚、炽热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

1、这个板块被称为“颂歌的变奏”,鉴赏了几首诗,你如何理解“变奏”?

(1)情感的变奏。一般的颂歌,大都热情洋溢地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注: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表现诗人对祖国美好的赞美。这四首诗虽然表现的仍然是爱国主义情感,但不再是“圣歌”式赞颂,而是反思,透露出的深深的悲剧感与忧患意识,是对苦难中的祖国的深沉之爱。

(2)意象的变奏。一般的颂歌,多采用一些境界阔大、美好、崇高,色调明朗的意象;而这几首诗不一样,如《发现》虽直抒胸臆,也选用了一些意象:噩梦、恐怖、噩梦挂在悬崖上,《祖国土》中,选用了“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等渺小的被人忽视的意象,这些意象描绘和象征了祖国的贫困与悲哀,突出灾难中的祖国的现实面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2、小结:这种“变奏”的情感更能表现祖国之爱的崇高、深切。俄罗斯19世纪诗人巴拉廷斯基说过:“一个人被赋予才能,就意味着,不论怎样,他都要完成所承担的使命。”即对诗人来说,他们的创造自由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诗人的写作并不是一种仅仅与自身有关的个人行为,他还肩负着对民族的命运、人类的前景思考的道义责任。而艾青、闻一多、阿赫玛托娃等人正是这样的富有使命感的伟大的民族诗人。所以,学习了这组诗,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祖国关系的丰富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今天,祖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有愚昧与落后,贫穷与野蛮,中华民族的复兴依然困难重重。而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抛弃与背叛,她依然是我们亲爱的祖国。

 

模拟试题

《肖邦故园》

[语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jiù)    (lǔ)掠     (bì)护    茕茕(jié)立

b. 通(qú)     (luò)印    (jí)薄    命途多(chuǎn)

c. (sù)愿     缱(quǎn)   天(lài)   玲珑(tī)透

d. (qiào)丽   教(huì)    簌簌(sù)    怏怏不乐(yàng)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糅合   风驰电掣[注: 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招摇撞骗[注: 撞骗: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相辅相成

b. 枯燥   阿谀奉承[注: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凤毛鳞角   斩露头角

c. 搔扰   既往不咎[注: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老奸巨滑[注: 形容世故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休养生息

d. 编缉   仗义执言[注: 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返璞归真   自立更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

a. 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b. 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有能实现拿第一的梦想。

c. 班长、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天已经黑了。

d. 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4.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就是把主人公置身于这样一个雨、夜、光构成的世界之中,从这个人物身边的环境,我们可以感到一种浓浓的抒情气氛扑面而来。

b. 火灾、掳夺,外加经营不当,完全摧毁了宫殿式的豪华府第和数不清的附属建筑群。

c. 车长说:“拉猛了不行啊,要这样——慢慢地拉——一千克——一千克的减”。

d. 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玛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5. 在下列句中的空格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的伟大中的一个,他的作品__为欧洲的音乐增辉,__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__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__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注: 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的组成部分。

a. 不仅 而且 又是 因此               b. 不仅 更是 所以 因此

c. 既然 也  还是 所以               d. 因为 所以 又是 因此

 

[分析理解]

6. 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注: 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注: 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注: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注: 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注: 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倘若你在这样一个隆冬季节,站在小屋的前边,望着被积雪压弯了的屋顶、光秃秃的树枝、黑洞洞的窗口,你就会感到你是和肖邦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注: 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

7. 人们常常会抓住不断更换的景物来描写四季,但是在这里,景似乎又不完全是景,请说说本文写景有何特点?

                                                                              

                                                                               

 

8. 肖邦故园是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作者在文中却花费了较多笔墨写肖邦故园及其周围景色,请说说肖邦故园与肖邦的音乐之间有何关联。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小题

另一个肖邦

佚名

自从青年时代离开波兰,肖邦就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被运回故乡的只有他的心脏。出生于华沙省热那佐瓦沃拉的肖邦,虽然父亲是住在波兰的法国人,但母亲的波兰血统在他身上却始终占着优势。肖邦的音乐无论在外表上如何显现巴黎气质,但内在的精髓却更多地凸现出斯拉夫人的民族特质,“使用一架巴黎钢琴的波兰诗人”是对他的一个比较形象又恰当的描述。超绝的才情让肖邦从不依赖传统形式或手法进行创作,而波兰人特有民族气质和音乐素材成了他取之不尽的艺术灵感之源。15首波洛涅兹舞曲和56首玛祖卡舞曲是最具波兰气质的音乐作品,他们是英雄的赞美诗,是灵魂的舞蹈。

保罗·亨利·朗在他的权威音乐史专著中说,“没有肖邦,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是难以想像的……肖邦的情感幅度广阔得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灼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注: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肖邦的外表和纤弱的体质常常要给人一种阴柔、女性化的错觉,就像那些为数众多的肖邦的肖像画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而真正熟知肖邦音乐的人,会意识到只有肖邦好友德拉克罗瓦的肖邦肖像才表现出肖邦的某种内在精神气质。那是另一个肖邦,他让我们常常想探究外表纤弱忧郁的诗人到底哪儿来的英雄主义的悲壮和激昂。

无数个马略卡岛上海风吹拂的夜晚,无数个诺昂庄园田园间散步的黄昏,肖邦从未停止过思念他的故国波兰。无论是在艺术名流会聚的夫人的客厅中演奏,还是在西班牙古老修道院的小屋中作曲,肖邦的思绪始终被热那佐瓦沃拉故园的树林和小屋所牵引。乡愁已不是一种情绪,而成为他精神在别处的一种象征;波兰与其说是他念念不忘[注: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的故土,不如说是他内心深处为自己建立的一个精神家园。因为这样一种灵魂的独立和精神的超越,肖邦才成为肖邦——那个无愧于时代英雄称号的诗人肖邦。

 

9. 为什么说“使用一架巴黎钢琴的波兰诗人”是对肖邦的一个比较形象而又恰当的描述?

                                                                               

                                                                                

 

10. 请从文章中简要概括肖邦的情感特点。

                                                                                

                            &nbs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p;                                                   

 

11. 文题“另一个肖邦”的含义是什么?

                                                                                

                                                                               

 

12. 两篇文章同为写肖邦,却有着不同的风格,请与《肖邦故园》作比较,思考写法上的异同。

                                                                                

                                                                                 

 

《发现》

[语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 马    灵    内    既往不    不落窠

b. 休    收    修    自古今    而不舍

c. 巡    使    镖    怙恶不    崇山

d. 萃    市    饭    声绘色    炙人口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齑粉    罡风     若及若离     指手划脚

b. 蹂躏  沤气   义气用事    招摇撞骗  

c. 颓垣  磨砺     漫不经心[注: 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按部就班[注: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d. 会演   荒冢     旅进旅退[注: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冠冕堂皇[注: 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为(    )

①经过世代的筛选,        至今的骨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②文学虽然不是生活的        记录,但它必得拿生活作基础,进而达到对生活的超越。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现蔓延的趋势,已经成为人类的公害,        防治艾滋病的行动,也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 流传      真实      从而   b. 流传      如实      从而

c. 留传      如实      因而   d. 留传      真实      因而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nbsp;  )

a. 他们俩从小就是同学,因为相互间秋毫无犯,所以一直是最要好的朋友。

b. 如果他们对我们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注: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必定会自食其果[注: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c.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在所难免[注: 难于避免。]不足为训,关键是不能再次摔跤。

d. “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与其浑浑噩噩[注: 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虚度年华,还是轰轰烈烈[注: 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大干一番。

b. 在不久前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这两篇文章受到了众人的瞩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c. 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关键在于他是否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是否刻苦努力,是否拥有理想抱负,是否善于抓住机遇。

d. 这种违法行为的背后,还是利益驱动的表现。

 

[分析理解]

阅读全诗,回答6-8题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6. 诗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却在回国后迸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的声音,请概括回国前后情感的转变,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7.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悲痛欲绝的情感的?

                                                                                

                                                                                

 

8. 简要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bsp;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9. 歌颂祖国和人民是诗歌常见的主题,但这首诗却有着独特的风格,请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写出新意的?

                                                                                

                                                                               

 

《祖国土》

[语言知识]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      蹂(     )       (     )粉

2. 下列对诗句的停顿准确的是(    )

a.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苦。

b.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c.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d.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分析理解]

3. 对本诗的作者而言,“祖国土”象征了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4. 阅读下列诗句,并回答问题: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砂砾,

我们把她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作者列举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和我们常见的歌颂祖国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谈谈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

                                                                             

                                                                             

 

5. 诗人对祖国的认识已超越了一般诗人,请结合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思考诗人对“祖国土”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拓展练习]

阅读勃洛克的《致安娜·阿赫玛托娃》,并回答问题:

致安娜·阿赫玛托娃


有人对您说:“美是可怕的”,

您却慵懒地把西班牙披肩

披在肩上,
一朵鲜红的玫瑰,戴在头发上。

有人对您说:“美是朴素的”,
您却笨拙地用五颜六色[注: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的披肩
盖住婴儿,
一朵鲜红的玫瑰,掉在地板上。

可是,当周围的人们纷纷发言,
您却心不在焉
忧郁的您陷入沉思
您对自己说:
“而我既不朴素也不可怕;
          我没有可怕到可以让人随便杀死的地步;
也没有朴素到
   连生活是可怕的也不知道的地步”。

6. “披肩”和“玫瑰”在诗中意味着什么?

                                                                              

                                                                                

 

7. 当周围的人们纷纷发言时,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为什么会忧郁地陷入沉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美是朴素的,也是可怕的,而女诗人自称既不朴素,也不可怕,女诗人并不是把美作为人生的目标。

b. 勃洛克对阿赫玛托娃很尊敬,但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他对女诗人的一些做法是不认同的。

c. “美是朴素的”和“美是可怕的”这两种说法是互相矛盾的,女诗人面对这种矛盾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注: 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d. 此诗体现出阿赫玛托娃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并不迁就于世俗所强加的评判标准。

 

阅读普希金的《致恰达耶夫》,并回答问题:

致恰达耶夫

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
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
就是青春的快乐,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
在残酷的政权的重压之下,
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
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
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的心还没有死,
    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
      美好的激情,都献给我们的祖邦!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9. 诗中多处运用比喻的手法,请列举几处比喻的运用,并结合具体诗文谈谈其作用。

                                                                             

                                                                              

 

10. 诗人在开头部分就说到,青春的快乐已经消亡。后文中又出现了“美好的激情”,这算不算前后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试题答案】

《肖邦故园》

1. b  (lào)印

2. a  b项凤毛麟角[注: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崭露头角[注: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c项骚扰、老奸巨猾;d项编辑、自力更生

3. b  a项中“不止”一般用于数字前,“不只”就不可以这样用了;c项中“合计”属于口语,指商量,而“核计”是会计用语,指审核;d项中“偶然”表示不期而遇[注: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偶尔”表示间或、有时候,用法不同。

4. c&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bsp; 句号应置于引号里面

5. a

6. 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肖邦的音乐之路和人生之路就是在这里启航的。肖邦故园虽然“简朴,清寒,简陋”,但是从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来看,肖邦故园的意义也不再局限于是肖邦的出生地了。

7. ①镜头时远时近,那些原本看似平淡无奇[注: 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光彩。②作者把音乐家的人生与自然景色描绘融会在一起,由人及事,由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

8. 作者虽然着笔于肖邦故园的景色描写,实则是写出了这种环境是影响肖邦音乐创作和音乐作品风格的决定性因素。肖邦故园给予肖邦的童年记忆孕育了肖邦的人格,影响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的、激情的爱国主义。

9. 肖邦的身上具有着诗人般的敏感和激情,他宣泄这种情感的方式不是诉诸于纸笔,而是通过他的创作和演奏表现出来的,每一首小曲都是一首诗;长期生活在巴黎以及一半的巴黎血统,使得他的作品带有了巴黎的高贵气质,但对波兰的炽热和执著的爱在他的情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10. 从“肖邦的情感幅度广阔得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灼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一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邦丰富而多变的情感,并不像他的普通的肖像画所表现出的那样柔弱、纤细;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因为强烈的爱国情怀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的悲壮和激昂。

11. 从肖邦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以及流露出的丰富情感,我们认识了 “另一个肖邦”,这个肖邦的身上有着浓烈的波兰气质,对波兰有着令人震惊的热爱,这是与其纤细柔弱的外表所不相符合的“另一个肖邦”,也是我们在窥探到其内心世界后所认识的真正的肖邦。

12. 同:这也是一篇介绍和评价肖邦及其音乐创作的散文,文中也提到了肖邦故园跟肖邦创作的密切的关系,也表现了肖邦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异:①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表现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创作的关系,而在于探究肖邦的真正的特质。他是一个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的民族音乐家和爱国音乐家;他的音乐外表是纤弱的,但是富有民族的精神,他的情感幅度广阔;他的创作表现着他对祖国的思念。②在表现手法上,课文有时通过景色的描绘再现肖邦的音乐,从而说明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的密切的关系,而本文则是对肖邦的音乐作直接的评价。

《发现》

1. a  都读jiù  b项(qiè)而不舍,其余都读qì  c项(qūn)巡  (suō)使  (suō)镖  怙恶不(quān)  崇山(jùn)岭  d项市炙人口都读kuài,其余都读huì

2. c  a项若即若离[注: 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b项怄气、意气用事[注: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d项汇演

3. c “流传”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所“流传”的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等,“流传”的途径是口头的语言、书面的文字等;“留传”的意思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所“留传”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如实”是“按照实际情况”的意思,“真实”是“不虚假”的意思。“因而”表示结果;“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下文是结果、目的。

4. d  a项中“秋毫无犯”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常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不适合用于朋友之间。b项中“置之度外”和“置若罔闻[注: 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置之不理[注: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和“对”搭配。c项中“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不合语境。

5. c  a项中“与其”与“不如”搭配;b项中主语搭配不当;d项中“表现”应改为“原因”。

6. 回国前内心怀着欣喜,对祖国的一切充满着期望;回国后面对如此的现状才发现却空欢喜一场,悲痛欲绝。带着满腔热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心目中的祖国,却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噩梦般的中国,这些使得诗人的美丽的梦破灭了,精神支柱在一瞬间倒塌,令人难以承受和面对。(可以联系时代背景)

7. 采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我来了”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气,表达出那种急切的投入心情;在失望后将与祖国的会面比作一场“噩梦”,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又令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下去的设问、追问使人感受到诗人那捶足顿胸的悲痛。

8. ①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热而真诚。②在形式上,句式整齐,两行一韵,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将奔放的情感收敛于谨严的形式中,形成特有的沉郁风格。

9. ①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了典型新颖的意象。如“神女峰的叹息”是拟人,“微风下的湖水”是比喻,挂霜的葡萄,成熟的硬核又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使这首诗蕴涵着生机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的艺术魅力。

 

《祖国土》

1. 砂砾(lì)      蹂躏(lìn)       齑(jī)粉

2. 略

3. 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的依靠,人类总是在不断接受着土地博大丰厚的滋养和恩情,而祖国土就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繁衍和生息,是民族的母亲,作者正是把这种对祖国土的理解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4. “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意象给人的不再是美好的印象,而是被人忽略和遗弃的事物。诗人饱经忧患,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这时诗人心中祖国的形象不再是被美化了的、概念化了的所谓广袤的、肥沃的、覆盖着皑皑冰雪和白桦树林的美丽意象,而是哺育了千千万万苦难民众,却又被践踏蹂躏的土地,就是那个司空见惯的、肮脏的、卑微的,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最后还要埋于斯的污泥沙砾等。

5. 前八句:主要写我们对祖国土通常的态度——熟悉得都忘记了她的存在。诗人与祖国土一起受难、承受厄运。情感总体是沉郁的,后四句在沉郁的情感上掀起微微的波澜。

后六句:分两层。前四句,是对上面陈述的回答,是对践踏祖国土的沉痛的反思。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认识,这里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

6. 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7. 诗人独立的气质和知识分子的尊严。

8. d c项中并非无所适从,而是体现着自己的独立思想。

9. 第1段中表现诗人理想的幻灭,“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很形象地表现出那种飘忽、朦胧、迷幻般的内心惨痛;表现诗人期待祖国的召唤,“正像一个年青的恋人/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细致入微地描叙出诗人那种渴望、真挚、热切的心情;第2段中诗人对胜利的展望,“迷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贴切地将革命的光明灿烂、势不可挡[注: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的气概表现出来。

10. 在幻灭的惨痛中,诗人并没有绝望以至沉沦,而是内心仍有一丝强烈的渴望。这渴望来源于诗人爱祖国爱自由的思想情感。诗人在期待“祖国的召唤”,期待祖国的光明和自由,这种期待“折磨”着诗人在残酷现实下幻灭的心灵;使他产生了一种充满希望的痛苦。诗人在内心的痛苦压迫下,起来奋争,号召、展望,投入到行动中。整首诗呈现诗人由心理状态转到行动状态的轨迹,和诗人的思考与斗争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 上一页  [11]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