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威尼斯》教案设计
   [标签: ]

[设计说明] 《威尼斯》是高中语文第六册记叙文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游记性散文,也是朱自清先生后期创造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可以说是对散文阅读的一个总结,目的是让高中学生从关注散文的情感内容转入注视散文语言特色,学会锤炼自己的写作语言,提高对语言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本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注意选中目标,不求面面俱到[注: 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在如何点拨上下功夫,使目标尽量单一、集中,把问题聚焦到语言的品味上,使忙于考试的高三学生能静下心来细细聚嚼,体会揣摩语言的乐趣。在教法运用上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比较,品味文句。评价鉴赏文章(文句)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是高三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所遇到的一大难题,本课试图将课文作为阅读文本来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在语言的归纳和概括上教给学生一些斟字酌句的方法,尤其充分发挥课文作为“例子”的作用,以此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其阅读能力。 2、利用媒体,发挥想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积极联想文中的境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写作的操作练习;同时,多媒体的介入,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内涵,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既激趣又增智。 3、以少驭多,整体把握。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关键文句,抓住文中三个词语、三句话,以此为突破口,以少驭多,分析比较,仔细品味,注重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阅读目标: 1、 筛选有关信息,准确梳理文章。 2、 学会正确理解和概括文句含义。写作目标:体会游记散文的语言风格,学会锤炼字句。 [教学重点]训练高三学生现代文阅读中的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1、 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 2、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感知名城、漫谈感受 [导言]提起“威尼斯”,爱好足球的,可能会想起意甲联赛;喜欢文学的,也许会记得莎翁的《威尼斯商人》;热衷旅游的,自然会提及“中国的威尼斯”---苏州。百闻不如一见[注: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现代传媒技术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使我们能够借助影视一睹威尼斯的风采。[板书]威尼斯/朱自清[多媒体一]威尼斯水上风光。[讲述]大家可能更喜欢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的春雨,喜欢徘徊在“曲曲折折”、“弥漫着田田叶子”的荷塘月色中,甚至我们总挥不去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在道口”的父亲的背影,但在《威尼斯》一文中作者所要给我们的是另一种风格。许多学者曾这样评价朱先生后期的作品:[投影]近年来他的文字越见得周密妥贴,可是平淡质朴,读下去真个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的谈话。……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 ----叶圣陶(朱自清的散文)满贮着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最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 观看威尼斯风光的录象。思考:你读了本文后觉得它与我们以前读的朱自清作品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讨论。各自谈谈体会,谈谈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导入性点拨:利用媒体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同时了解世界名城。通过与过去学过的作品比较,意在唤起学生的怀忆,思考本文。介绍名家的评价,则便于引逗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去进一步探讨作品的语言特色。 比较、分辨语体、文图转换 1、 语体的比较。 [投影]威尼斯(venezia),意大利东北部港市,临亚得利亚海,人口30.6(1993年)。市区建于离陆地4公里的118个小岛上,有117条水道贯通其间;大运河为其干道。400多座桥梁将各岛连为一体,以舟代车,有“水上城市”之称。公元6世纪兴建。以后曾建城市共和国,为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有有色冶金、造船、石油加工、纺织、玻璃等工业。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多建筑古迹,圣马克克方场示意图中选出一二副,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纠正。 -----选自《辞海》2、文图转换练习教师检查预习情况,从学生所画的圣马克方场示意图中选出一二幅,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纠正。[投影]意大利威尼斯市区图及圣马克方场示意图。 请一学生读《辞海》“威尼斯”条,然后比较与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明确:散文语言注重生动形象、变化丰富。说明性语言简明扼要[注: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概括全面。拿出预习作业,与其他同学所画的示意图比较并对照威尼斯地图,集体纠正。 比较性点拨:通过不同语体的比较,旨在阐明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生动性,它与科学的说明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利用作图练习的效果,而且,将文字准确转化为图形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借以说明朱自清散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品味文句、揣摩概括 [提问]全文的关键句(文眼)是哪一句?找出概括文章结构的关键语句,梳理结构。 [板书] 河网之城 水 上 之 城:明媚 海中之城 别致 庄严 建筑 文化艺术之城: 音乐 华妙 绘画 工艺品 学生回答,抓住关键词语“别致|”、“明媚”、“庄严华妙”,理出全文的行文结构。 整体性点拨: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结构分析,一方面可以体会作家用词的精当,另一方面避免了段落结构分析的枯燥。分析、品味文句、揣摩概括 分析水上之城部分[提问(1)][投影]“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试分析这一句话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多媒体二]威尼斯水网风光。教师朗读第一段。分析“文化艺术之城”部分。[提问(2)][投影]对照文章第四段,说说“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其具体表现在哪几点上?请逐条列述。(每条字数不超过8个字) 指导学生在课文描写文化艺术语句中找出运用口语的文句。 [提问(3)][投影]联系上文,说说第五段末的“令人有惝恍迷离[注: 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之感”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用最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 回答问题(1) 1、“并非”一词承上而来,用以提醒读者避免造成错觉,以为威尼斯没有桥。2、先说三百七十八座,有强调意味,“有的是”略带赞叹意味,且更加口语化,读来亲切自然,别具情趣。 3、暗示桥虽多,到底不如水路方便。 鉴赏性点拨: 着重抓住文中三句话,目的在于: 1、体会变式句的表达特点以及文句的隐含信息。 2、对文中概括性的句子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解阐述。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准确传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分析、品味文句、揣摩概括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运用文言文语句的目的和表现效果。[多媒体三]威尼斯圣马克方场教师作旁白:这就是体现威尼斯文化艺术精华的圣马克方场,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座建筑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幢房子都是一首迷人的乐曲,每一点装饰都是华彩诗章。威尼斯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刻下了独有的印痕,抹上了迷离的色彩。其间集中了文化的精品,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乘一叶扁舟徜徉在威尼斯的河网中,那是一种陶醉,那是一种幸福。 多媒体二(威尼斯水网风光),进一步体会散文的语言特点。 回答问题(2)答:1、主宾位置得当;2、形体错综变化;3、色彩浓淡。 找出文中其它运用口语的语句,说说其好处。 回答问题(3)答:1、结构;2、颜色;3、历史。 找出文中其它运用文言词语的语句,说说其好处。 观看媒体(三)再现建筑艺术,联想文章的表现艺术。 4、体会文章运用口语、文言词语的表现力。利用媒体技术拉近本文和描写对象间的距离,通过多媒体所反映的建筑、绘画、音乐、工艺等画面,让学生充分领略威尼斯的艺术风光。总结、介绍作家、体会匠心 [练习][投影](见附页)[讲述]1、介绍朱自清先生写作《欧游杂记》背景。 [ 投影] 朱自清肖像及作家、作品简介。 [ 展示] 朱自清《欧游杂记》一书。2、介绍朱自清在《欧游杂记·序》中的一段话,进一步体会作者在语言上的用心。[ 投影]记述时可也费了一些心在文字上:觉得“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安排最难。显示景物间的关系,短不了这三样句法:可是老用这一套,谁耐烦!再说这三种句子都显示静态,也够沉闷的。于是想方法省略那三个讨厌的字,例如“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可以说“楼上正中是----”,“楼上有----”,“----在楼的正中”,但我用第一句,盼望给读者整个的印象。 —— 朱自清 回忆本课内容,师生共同总结。作业: ①重放多媒体一,为其作一段200字左右的解说词。②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四题。 终结、迁移性点拨:学习朱自清锤炼词句的精神并希望学生联系以前读过的朱自清散文细加体会,引导学生阅读其它文章。解说词的练习意在调动学生课后仔细品味作品,在语言推敲上做一番努力。附板 威尼斯朱自清 河网之城 水 上 之 城:明媚 海中之城 别致 庄严 建筑 文化艺术之城: 音乐 华妙 绘画 工艺品 [课后记要] [组长签字] 附:同步练习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1、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看,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已经近午了,村鸡在啼,狗睡在麦田里,野外的羊群里,时常发出羊的和谐的叫声。 ②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者翼翅浮在天空中一般。 ③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④ 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者烟头的红火光。 ⑤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③⑥ 2、 对“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水乡”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威尼斯与中国江南水乡具有同样的特点。 b、 说明威尼斯的景色牵动了游客的情思,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c、 说明威尼斯如同中国江南水乡一样,美丽富饶,使人留恋忘返。 d、 说明威尼斯与中国江南水乡比较,使中国人容易留恋忘返。 3、 对“夏初从欧洲北部来,在这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北欧和威尼斯两地气候对比,说明威尼斯气候宜人、景色迷人的原因。 b、 说明北欧夏天来的早,威尼斯春色常在,所以游客多。 c、 用北欧春色早逝,反衬威尼斯春色常在,同时流露游客对春色的依恋之情。 d、 说明夏初时节威尼斯还留存着迷人的景色,表明游客对威尼斯景色的喜爱之情。 4、上段文字在具体描写“海中之城”的景象时,从观察角度看,先写 ,后写 ;从表达方式上看,先主要进行 描写,后主要通过 来描写。 5、描写顺序是什么? [参考答案]1、d 2、c 3、d 4、近景;远景;直接;感受 5、由近及远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