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公开课教案
   [标签: ]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唐惠忠
一、导入:
从1999年起,连续六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2004年分省命题,在全部十五道作文题中,除北京卷考查命题作文“包容”外,其余十四道都是话题作文。
江苏省的作文阅卷专家们,是这样给“话题作文”定义的:
“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注: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中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
二、解析话题作文的构成
话题作文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比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中: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此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注: 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这是“材料”。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就是“提示语”。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显然是“话题”。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这显然是“注意”。
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比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
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体验或思考。请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本题中“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这不属于材料,而是提示语。
有些话题作文则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比如2004年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区)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此题直接从材料到话题,中间没有提示语。
还有的话题作文题目是直接出示话题,比如2004年上海卷作文题: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可见,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不必兼备,但“话题”和“注意”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注意”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也要认真审读。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开放性比较强,但不可能没有限制因素。因此,写作时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审题过程。所谓“审题”,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千万不能由着性子“向西”。
(一)分清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话题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相吻合。但是近几年高考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这一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注: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要讲得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以2002年的考题为例,如果是材料作文,一般应这样命题:……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从文体上说,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只要没有特殊限制,除了记叙文、议论文外,写成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都是允许的;而材料作文常常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再从结构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一般应放在文章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的材料,用不用它无所谓。
(二)何永康教授谈审题
审题水平,与考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审题“技巧”。这些“技巧”是:1、不能匆匆“扫描”,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2、这么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它不可。3、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要尽可能找出来,决不遗漏。4、先用铅笔把找出来的关键词一一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忘四;然后,一一落实被圈出来的关键词,即把它们的要求全部体现到作文中去。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以免留下做“记号”之嫌。5、细读命题中的“[注意]”。
比如面对1999年高考全国卷的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吃透以下几点:1、“记忆”是指“保存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不是“思维”“性格”“精神”,当然更不是“身份”“地位”“面貌”。2、“移植”在这里是指“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转移到另一机体上的一种医疗手术”,不是“克隆”“复制”,也不是单方面的“删除”,而是有“移”有“植”。通过这样的分析,就不会闹出移植爱因斯坦记忆后自己也长出大胡子之类的笑话,也不会写出“借尸还魂[注: 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等荒唐故事了。3、“假如”,表明这是一个假设的判断,即已经假定这是一种“事实”,接下来只能对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作出判断和评价,而不必对移植技术本身的可能性、可靠性发表什么意见,决不能死抠住材料中“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自说自话地以“记忆是不能够移植的”为观点作文,否则得分必然少得可怜。
四、话题作文的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作文立意的要求:准确、新颖、高远。从高考命题的热点和趋势看,我们要特别重视关系型话题的审题立意。从话题涉及的对象来看,有单一和多个的区别,比如“心灵的选择”“家庭教育”等,写作对象比较单一;而“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等,就属于多对象话题。多对象话题实际上是一种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两者都要顾及,并要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
五、当堂训练。
六、布置作业。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中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
一、解析话题作文的构成
话题作文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
例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此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审题:


立意:



例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
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体验或思考。请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例题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


立意:



例题四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
立意:



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不必兼备,但“话题”和“注意”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注意”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也要认真审读。
二、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千万不能由着性子“向西”。何永康教授谈审题:
审题水平,与考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审题“技巧”。这些“技巧”是:1.不能匆匆“扫描”,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2.这么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它不可。3.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要尽可能找出来,决不遗漏。4.先用铅笔把找出来的关键词一一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忘四;然后,一一落实被圈出来的关键词,即把它们的要求全部体现到作文中去。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以免留下做“记号”之嫌。5.细读命题中的“[注意]”。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从高考命题的热点和趋势看,我们要特别重视关系型话题的审题立意。
例题五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审题:


例题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立意:




例题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c:快乐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
d:阿q!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1] [2] 下一页

”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立意:




三、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加深认识。
a.2004年高考考生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几种情况:
一是少数考生根本不审题。比如福建卷提供了鲁迅等十个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要求任选其一作文,虽然写作范围相当宽泛,题意极其明白,但还是有约百分之一的作文偏离题意,竟然选择了题目中“十个”以外的人物为话题。这表明一部分考生审题意识实在淡薄,或者在考场上过分紧张,心理不镇定。
二是有些考生对话题中关键词的理解有偏差。比如针对全国卷试题之一“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有考生写了篇《自信和谦虚》,“谦虚”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虽有关联,但毕竟不是一回事,作者对话题的理解显然不够准确。
三是单方论述偏离主题。今年十五道试题中,关系型话题作文多达十道。为数众多的考生面对“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类试题考虑不周,单方面阐述“走自己的路”,写成类似“自信人生”之类的作文题,忽略了“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一味论述“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相信自己”这一方面。这类作文不管材料、文采如何出色,得分一般只能在37分以下。有的考生以小学课本上的“小马过河”为蓝本编写寓言,或写小马“坚持走自己的路”,自信地过了河,或偏重于写小马过河过程中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也都由于只从单方面论述而被打入三类卷的行列。
四是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比如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
b.建议:打破审读题目的顺序
考生往往习惯于这样的审读顺序: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因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提示语—注意,即“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而非材料或提示语。不少考生审题时出现偏差,原因可能正是忽视了这一点。像面对试题“共享生命”,部分考生围绕提示语中的“生命”“战争”“环境”“瘟疫”等内容立意,而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有在关键词上做文章,以致严重偏离了题意。又如“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二)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弯拢来就成为一把钩子,钩子上有一条沟槽,那东西细小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的肉体上轻轻地敲敲,最多也就敲五六下,而蜗牛根本就没有把弱小的萤火虫放在眼里,对其冒犯并不在意,甚至会觉得被敲打几下还舒服呢!它不知道萤火虫的这种敲打,就是在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就在毫不警觉的情况下被麻痹,直至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敲打几下,注射另外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下去。而一只蜗牛可以供不少萤火虫吃上好几天。
萤火虫的胜利,不仅仅因为它有致命的毒液,更得益于它有一副弱小的、能迷惑对手的身躯。面对精明的蜗牛,萤火虫的弱小不是劣势,反而成了得天独厚[注: 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的优势。
请以“劣势与优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