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26
   [标签: ]

      

《我的叔叔于勒》  

(法)莫泊桑  

说课:  

一、 教材和学生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小说写的是法国的滨海城市哈佛尔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凡人凡事。哥哥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因嫌弃浪荡子的弟弟于勒而送他到美洲去碰运气。当收到于勒发了大财并愿意回来跟哥哥同住的信后,菲利普夫妇一家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他回来。当菲利普一家到附近的哲尔赛岛去旅行,在船上意外的发现了重又潦倒落魄的、靠卖牡蛎为生的于勒时,夫妇惊惶、恐惧,急忙躲开。小说用菲利普的小儿子自述的口气写成,所以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注: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看法和态度,有力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注: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语)的主题。马克思、恩格斯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注: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然而在今天来看,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远非仅此而已,小说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像菲利普夫妇一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生活的辛酸。再者,小说所揭示的这种异化了的人和人的关系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人和人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小说围绕于勒命运的变化安排情节,跌宕曲折,富于悬念;另外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来揭示人物心里,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语言朴实,易懂。 
  课前了解到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小说所反映地问题很容易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来理解。学生也是初次学习小说,比较感兴趣。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教材无论是细腻的人物刻画,还是巧妙的情节安排,还是深刻的主题揭示,都是值得学习、鉴赏和探讨的。然而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注定要有所舍弃,注定要有所侧重。我想,学生初次学习小说,是应该让其了解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另外,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更应该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鉴于以上的理解,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小说的阅读方法来归纳本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认识本文所揭示的主题。 
     这两个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如何调动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发挥想象对主题进行讨论是难点。 
  三、 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感知讨论、点拨讨论、梳理启迪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努力使课堂开放、民主而有活力,尽可能多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学法指导:
    1、理解——品味——感悟
    说明: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2、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具准备:幻灯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炼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的一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积累词语:
       示例:拮据 栈桥 褴褛 狼狈不堪[注: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2)理解
    再读课文,然后概述故事情节。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品味
    (1)学生讨论:本篇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入胜[注: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关键是设置了悬念,构思也很巧妙。请找出小说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提示:他们一家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于勒曾是他们的灾星,现在为何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
    (设题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巧妙,也引导学生由此入手逐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为此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之后笔答,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用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
   ①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
   (设题目的: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②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妇》等等?为什么?
   (设题目的:理解对于勒的感情区别于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菲利普夫妇、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结局怎样?这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实现发财梦?
   (设题目的:以此达到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归纳。)
   方法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在班内交流质疑,并逐步明确。
   (四)感悟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迁移训练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150个左右的字完成。然后在全班展示优秀作品,小组内交流欣赏。
   (六)推荐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写一篇作文,反映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题目自拟。
   2、阅读莫泊桑的其它作品(如《羊脂球》《项链》等),并体会其作品的特点。  

   

   

   

   

   

五、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法)莫泊桑  

   

菲利普夫妇      于勒        “我”                人物 
                                                         ‖  

 憎恨害怕———奉为福星——深恶痛绝[注: 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赶)————(盼)————(躲)            情节  

                      ‖  

                      ‖  

生活拮据                                 环境

              可悲? 可怜? 深思……  

   

   

   

教学后记:  

    1、读写结合做得很好,训练到位,学生个个动手,既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又在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注: 指人所做的事。],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了,但做得不很到位。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特别是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改进。否则,人物和学生互不关联,一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似的,雾里看花[注: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水中观月,不会有切身感受。生活中的兄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当今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假如你是作品中的人,你会怎样对待于勒等问题,这些都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