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0
   [标签: ]

                                沁园春·雪
设计者:麻城市闵集中学   陶建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词语的有关知识,了解作者毛泽东,以及本词的创作背景。
2、掌握“分外”、“风骚”、“稍逊”“莽莽”“风流人物[注: 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等词语的含义。
3、理解词中的修辞方法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这首词。在熟读和背诵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的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逐词逐句揣摩语言,细心咀嚼品味,体会本词语言的凝练和丰富的表现力。
3、抓住“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一点来认识诗人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注: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的深厚感情。
2、体会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3、准确恰当的理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观赏mtv录像《沁园春·雪》谈谈观赏影片,听歌曲的感受。
2、介绍毛泽东及其《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作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不对胜利到达陕北以后,领导全党开展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在一场大雪以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二、新课:
程序(一)积累写“雪”的诗词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程序(二)听录音,注意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沁园春   分外   妖娆   稍逊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程序(三)初读这首词,思考:上下两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回答:上阕:描写北国风光,展现壮丽河山。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抒发诗人抱负。
6、分析上阕:
(1)哪几句总写北国风光?
(2)问: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立足点”?
“望”(登高远眺)还表现了作者顶天立地[注: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的形象。
(3)作者望到了什么?
长城、大河、山、原。  

(4)长城怎样?大河怎样?山怎样?原怎样?
“惟”——表达准确,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顿”——突出天寒地冻[注: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表达出结冰速度快!
“舞”和“驰”,比喻,拟人,化静为动,把原本不动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动态之感。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景物?
(1)视觉因素:站得高,看得远,看到山势起伏,有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注: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注: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5)理解“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前两句把静态化静为动,这里再用拟人,把群山高原的顽强性格体现出来,这更是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注: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6)作者为什么要以长城、黄河、山、原,这样的景来写北国的风光,为什么不用别的景物?
这些景物能代表北国风光,形象非常雄伟,可以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
(7)大雪纷飞时的景象是我可以看到的,那么雪后初晴又是怎样的景色呢?请用原文回答!
此人把北国的风光比喻为少女,这种景象是作者可以看到的吗?——由“须晴日”表现作者想象的,此处写景是虚写。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下阕。
         总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分析下阕:
1、词人为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用了一个过渡句,请同学们读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注: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请同学们解释:  

“引”“竞”“折腰”的意思,分析这一动作,请同学表演。
2、词中写到了哪几位历史人物?请你分别说出他们的历史功绩。
秦皇:第一次统一中国。
汉武:建立强盛的西汉。
唐宗:开创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宋祖: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宋朝。
成吉思汗: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
词人对这些人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有分寸的评价。
问:哪些是评价性的词语?
解释:略输  稍逊   只视
3、毛主席对历代帝王的美中不足[注: 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用一个词语表明态度,请问使用哪个词语?
分析“惜”字。
惜:惋惜之意。(1)含有对历代帝王功绩的肯定,(2)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有所欠缺,(3)有后来居上[注: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的气概。
4、这些人物不愧为民族英雄,但毕竟已经成为过去,决定民族命运,主宰祖国河山的人是谁?词中是怎么说的?
问:“数”“今朝”是什么意思?
数:点数,数得上、称得上。
今朝:当是那革命战争年代。
词的末尾饱含激情的告诉我们,决定民族命运的不是上述的帝王将相[注: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而是人民,是当今的风流人物。
5、下阕评价的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赞美这些人物?
评估论今,为了与现代的英雄人物做对比,以此引出作者的政治抱负,并赞颂当今的英雄。
(二)总结:
这首词由写北国风光很自然的引出历史人物的评论,赞颂当今英雄,赞颂与描写、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在一起。
(三)表达和语言特点分析:
(1)这首词的写景、议论和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的,浑然一体[注: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2)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四)拓展延伸
(1)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比较阅读。
(2)抄录积累毛泽东诗词一首。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