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8年级语文上课后古诗译文+赏析
   [标签: ]

8年级语文上课后古诗译文+赏析  

1.《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注: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2.《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注: 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注: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注: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的洞庭湖,浩浩淼淼水与天平,如同包住了天地,迷茫了偌大天空。水汽升腾滋润着云、梦两个大泽地,水波激荡好像撼动着古老的岳阳城。我想渡过大湖可是没有船与桨,(我想当官可是没人来引荐)我闲居在家有愧这盛世与太平。闲坐观看别人已钓到了鱼,(可我没有渔具)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心有所动。  

赏析: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所作。它是写给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的(开元十六年,孟浩然入长安应举之时,曾与王维、张九龄等人结交),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以实现自己入仕的愿望。诗中以托兴观潮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积极入仕的迫切心情。  

    诗的首联以望洞庭起兴,描绘了秋季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洞庭湖水汪洋浩荡、波涛汹涌[注: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的气势,成为吟咏洞庭胜景的千古名句。前四句以景起兴,自然流畅,景中蕴含了巨大的力量。然而,诗人的写作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歌咏洞庭胜景,更主要的是以洞庭湖起兴,借眼前的洞庭胜景为喻,委婉含蓄地表达求荐入仕的愿望。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借景抒情。明写无舟渡湖,实则概叹自己不甘闲居而又无人荐引。这里运用双关语切入正题,转接得婉转巧妙。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巧妙地运用了“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以“羡鱼情”喻想入仕的愿望。诗人设喻用典的目的在于含蓄地表白自己希望得到赏识、引荐的急切心情。  

5.《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注: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注: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注: 人已离去,楼中空空。比喻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见到此诗即佩服之至,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6.《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作。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青山绿水[注: 泛称美好山河。]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这次一分别,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注: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之情,即景取喻,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末句“萧萧班马鸣”更增添了别时的惆怅,全诗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  

7.《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注: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注: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注: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注: 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  

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赏析:这首诗是由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梅尧臣是宋诗开山祖师[注: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的心情,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路高迷糊了的优雅心情,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象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9.《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赏析: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注: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注: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注: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注: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心旷神怡[注: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注: 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自强不息[注: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我静静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注: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注: 比喻激情高涨。]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注: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注: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