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案例(片断)
   [标签: ]

点评:李清照词两首教学案例(片断)

             点评:朱昌元  执教:金华一中 滕世群 

 

师:“月满西楼”,是以景结情,它的好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说一说,这个情景还让你联想到什么。比如她也许会想起与爱人昔日一起赏月的美好时光,而今天如此美好的月色,却无人共享,真是情何以堪啊。

生(1):月满西楼,夜已深了,可是楼中人还是难以入睡,因为她在想念着相思的人。

生(2):她大概也想借月光传递她的相思,正像李白写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生(3):她也许会埋怨月光,为何如此洒满西楼,惹得她难以入眠。

生(4):月光仿佛也是有情之物,见她一个人太孤独,所以和她来作个伴。可月光又怎能抚慰得了她的心呢。

师:“立象以尽意”,外在的景象一旦与人的感情相融合,便可产生无尽的意蕴。接着评点。

生(5):古代诗人好象很喜欢用“自”字,像“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花自飘零水自流”两个“自”字而境界全出。

师:你从哪学的这么多诗句?好啊,丰富了我们的理解。

生(6):老师说李清照当年18岁,正像花一般的年龄,花的飘零,也比喻美丽的青春正在流逝。

师:说“比喻”似乎太实了,我更愿意把这里的花与人,看作是两个互为独立,互为映衬,互为感应的形象,而不是确定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看见后花园花朵万紫千红[注: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不免哀悼起自己的青春;黛玉葬花,与其说葬花,还不如说哀葬自己孤独的青春,孤独的生命。鲜艳的花朵,美丽的青春,共建着热烈而感伤的生命世界、诗意世界。

生(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以“一种”对应“两处”,两个最简单的数字,却道出了丰富的相思之苦。

师:语虽浅,意却丰。

生(8):“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和上片“月满西楼”一样,也是以有尽之言写不尽之意。不过“月满西楼”是以景写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由“眉头”“心头”写愁。

师:我也最欣赏这两句。范仲淹有一句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异曲同工[注: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但我以为没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新巧真切、婉媚轻柔(板书)。前苏联女诗人阿赫玛托娃有一句诗,写思念的情形,“我竟把左手的手套/套在了右手上”。语言同样浅近,同样细腻,但新巧似不如李清照。李清照真是写愁的高手。

【点评】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语文新课标一再强调的体验、感悟、批判等阅读方法,都可从古代文学评点中找到范例。哲学家冯友兰说,以自身的经验印证名言概念,便是悟的功夫。文学作品的阅读,关键也在一个“悟”字。有一种常见的误解,以为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很难深刻悟到作品真义。其实经验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借助各种经验,抓住、创造各种机会——就像禅宗里所说的“机锋”,丰富学生的经验,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走进作品,领悟作品,“生成”作品。学生有“悟”,便一通百通,对欣赏文学作品是非常有利的。本堂课借用评点的方法,意在提高学生“悟”的能力,很见功力,包括文学修养和教学引导。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