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沪教版《李清照词二首》(如梦令,一剪梅)教案学案
   [标签: ]

李清照词二首

李清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表现的婉约风格。

  2.领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词中的表达作用。

  3.感受两首词中表现的细密之思和柔美之情。

【课文提示】中学语文在线()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诗、词、文都有成就。

  2,李清照最擅长的是词,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以南渡为界,前期描写少女少妇生活;后期描写家破人亡[注: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兼有豪放之气。

  3,《如梦令》词牌名,本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词中有“如梦,如梦”而易名;又称《宴桃源》《无梦令》《如意令》《比梅》《不见》《古记》。单调七句,共33字;第5、6句是叠句;除第3句外,均押仄声韵。另有双调诸体。

  《一剪梅》词牌名,取自宋代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又称《腊梅香》等。前、后片各六句,共60字;前、后片均于第1、3、6句押韵,用平声韵。

【朗读课文】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注: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课文分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此词写惜春的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表现形式,独特新颖。采用与侍女问答法,李清照独创。换言之,传统的题材,被李清照找到了最能充分体现其惜春心理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从而焕发异彩,引人注目[注: 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曲折婉转,语浅言深。小令本来就短小,难于翻腾变化。此词却极含蓄隽永,又尽波澜起伏之能事。开头两句平起铺垫:“雨疏风骤”为“落花”张本,“不消残酒”为“惜春”伏笔。以下与侍女问答。两人心绪不同,语气各别,相映成趣[注: 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知否”一叠,是发展之必然转折,然叠得韵味无穷,那埋怨责怪、启发诱导的声情神态,惟妙惟肖[注: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如在眼前。结尾“绿肥红瘦”揭示题旨,有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之功,且回应篇首,针线严密,混然一体[注: 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自铸新词,人间绝唱。口语化是李词的一大特色,但口语化并不等于就是口语,而是作者高度的提炼与精心的推敲。“绿肥红瘦”含蓄精艳,形象优美而富于暗示性。“绿肥红瘦”是词中最为世人称道的佳句,因为它新颖、生动。

  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用以拟写雨后海棠花的花和叶,形象生动。借代。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花和叶,十分贴切。设问。“知否”问得寻常。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课文分析】

  这首词,是一首工巧的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注: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日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来。上片写词人思念夫君,触景伤情,盼望鸿雁传书而不得的伤感落寞。下片直抒胸臆,极写二人感情之深,词人对夫君思念之切,心中忧愁之重。

  首句,总领全篇。“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以客观景物表现秋的到来,含有词人青春易逝的伤感;“玉簟秋”写室内之物,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体现秋的到来,暗示人去席冷的落寞。全句点明时间(初秋)、环境(荷残席冷),将客观与主观、景与情融为一体,极为清雅,绝无俗气。这一句含义及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了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凉”之意境。

  二、三句,交代人物活动(泛舟湖面)。词人思念夫君,心情郁闷;又见户外荷花凋零,满眼肃杀,室内空床无人,竹席生凉,越发触景生情[注: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为排遣忧愁,她轻轻脱下绸罗裙装,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地表现出它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片“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注: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陪伴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叫她愁情满怀。

  四、五句,写人物想象(鸿雁传书)。因为思念夫君,她无心欣赏眼前美景,只举目痴痴凝望天空,幻想夫君托大雁捎来书信以慰思念。

  六句,写眼前现实(西楼明月)。雁群自顾飞去,陪伴她的只有西楼明月。这句,一方面写词人借此宣泄失望情绪,因为大雁并未捎来夫君音讯,她只好落寞地望着月上西楼;另一面以此暗示时间流逝。从“独上兰舟”到“月满西楼”,在思念夫君、等待书信的状态中,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度过了一整天。这就表明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七句,与上片头三句相照应:藕花飘零,兰舟下行水悠悠,上下片巧妙衔接。“花自飘零”言自身青春如花般空自凋残,“水自流”说夫君远行似江水空自流淌。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真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八、九句,言两地相思。她虽有责备夫君之意,但也深知丈夫对自己情深意笃,于是设想夫君在他乡也与自己一样被相思之苦折腾。“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自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也一定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注: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十至十二句,述说离愁。对夫君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刚刚苦苦压抑,皱着的眉头舒展,但瞬间忧愁又悄悄涌上心头。忧愁从眉间向心头转移积聚,表明了词人的心理活动,深化了词人的悲苦程度,也留给读者无穷无尽[注: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的遐想空间。“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速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及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感人至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自然流畅;语言清丽,口语性强;风格细腻,感情真挚;把抽象的情思具体化,充分体现了作者相思愁苦的心情,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耐人寻味[注: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给下列各字注音。

  骤( zhòu ) 棠( táng ) 藕( ǒu ) 簟( diàn )

2,《如梦令》体现出作者的什么感情?

( 《如梦令》体现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

3,《如梦令》中的“试”有什么作用?

( 将关心花事又怕听道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又想知道事实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

4,《如梦令》“绿肥红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肥、瘦”有什么作用?

( “绿肥红瘦”用了拟人和对比修辞手法。

  “肥、瘦”创造性地运用拟人手法,形容绿叶的繁茂和红花的稀少;通过对比,突出了“红瘦”,暗示春天渐渐消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失落之情。 )

5,古人评这首《如梦令》:“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这里“无数曲折”指什么?

( 这里“无数曲折”是指一首小令,写出许多层次:雨疏、风骤、残酒、浓睡、卷帘、海棠、试问、却道等。 )

6,“红藕香残玉簟秋”句,从哪些感觉来描写的?它有什么作用?

(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来描写的。

  不仅点明了秋的时节,而且对作者的孤独闲愁的情感起了衬托作用。 )

7,《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 真实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相思之苦。 )

8,《一剪梅》从“ 花自飘零水自流 ”的景色写起,营造了 寂寞无奈韶光易逝 的氛围,然后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达了自己相思之情难以排遣。

9,结合对全词的理解,写出你对“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赏析。

( 赏析要点:①点明自己的孤寂产生的原因。 ②期待丈夫给予回音。 ③借用典故。)

10,从表达方式和内容,比较《一剪梅》和《卜算子》的异同。

( 相同:用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表现男女双方各在两地的相思之苦。

  不同:《一剪梅》借用花的飘零,表达相思愁绪难以派遣,表现的是双方的思念。《卜算子》借用水流不休,表达相思之情悠长无限,表现的是自己对对方的思念。 )

【课外预习】()

1,读一遍《〈安徒生童话〉前记》,扫除文字障碍。

2,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