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我们这双手》教案及练习
   [标签: ]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克lóng   形jī  乳bǔ   概lǜ    预gān    qí   pǔ       náo   sù     色zhě    孤pì    xiàn   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4. 词语 克隆: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父本:生物繁殖过程中,雄性的亲代。 母本:生物繁殖过程中,雌性的亲代。 门:这里指生物学分类范畴的第二级。门以上是界,门以下是纲、目、科、属、种。 多利:1997年2月由英国胚胎学家威尔穆特培育出来的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显性基因病:明显地因基因遗传而产生的疾病。 基因库:一个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群中各成员所共有的全部基因。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辛普森:美国橄榄球明星。 星象学:根据星象推测世事的一种学说 星座:天文学上为了研究方便,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 手相:手的形状及手掌的纹理。 截然不同[注: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形容完全不相同。 孤僻:性格古怪、不合群。 振幅:振动的幅度。   5. 作者 邱仁宗,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技术网络2002年度伦理学奖获奖人,国际单体型图委员会委员,国际妇产科联合会生殖健康和妇女健康伦理 委员会委员。邱仁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命伦理学家,他对人类胚胎干细胞中的伦理争议深有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把生命伦理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品味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2. 理清说明顺序和论证过程。   (三)写作能力目标 练习写简单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   (四)思想教育 体会科学家对人类负责的精神。   三. 教师建议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一)指出本文各项推理论证的共同前提。     此前提为: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具有特殊心理、 行为、社会特征的人。详见练习一。   (二)本文运用反面例证的具体情况及其作用。     “辩护”全节及“反论证”节的前半部分均为反面例证。以反面例证为主,最后才推出 正面例证,各种可能情况特别是一般论证未予考虑的情形尽可能考虑了,使全文论证更加全 面、严密、彻底,结论显得更为雄辩。详见练习二。   (三)比较“反论证”节与《梁》文奈良故事节表达方式的异同。     同在“非一般”和“彻底”:一般论证未予考虑的,反论证节涉及了,显示出论证的彻 底性;亦因奈良故事非同一般的特殊性,而把主人公思想行为的彻底性表现了。异在前者为 典型的议论推理,后者为饱含抒情、议论的叙事。详见练习二。   《我们这双手》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科普,就是科学知识的普及,讲的是科学道理,但不是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的特点是,第一,要有独创的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学术价值;第二,很严密的论证;第三,十分高深,充满了科学术语,一般读者难以看懂。而科普读物,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而是给一般读者看的。因而它并不要求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只要把已经得到证实的科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让大众了解。大众是非专业的,因而不能用很专业的术语,而是把它转化为日常的语言,有时还要用比较感性的语言。当然,这种感性语言,和文学语言是有所不同的。文学语言可以超越客观的事实,以表达情感为主;而科普语言是理性的,虽然有感性,但只是辅助性的,不能超越客观事实。   四. 课文讲解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一)文章主旨 本文从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可不可以克隆人的问题,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阐明不能克隆人的观点。   (二)文章思路 全文由三个小标题把文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集合体,说明所谓的“克隆人”是什么意思。 第二部分:反驳在伦理上可以克隆人的理由。 第三部分:辨析反对克隆人的理由。 第四部分:得出结论,在技术上可能做的克隆人,在伦理上不应该做。   (三)写作特点 1. 本文结构清晰,层次感强。全文由三个小标题把文章分为四部分,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结构全文。小标题概括了主要问题,使人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注: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2. 采取了正反论证,先从反面驳斥,接着从正面辨析。论证过程十分严密。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多个具体推理、具体结论而最后得出的,即主编导读说的,对论题进行细致分析,层层演进,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些具体推理都涉及一个共同的大前提,即“克隆人也是人”,这就是对本题第一问的回答。而“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特殊的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已在文章一开始的前头部分作了说明,因而作为已知判断成为后文各项推理的共同前提。 3. 作者善于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来加强论证力度。   (四)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前提”是逻辑中的概念,是逻辑推理中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推出某一结论可能涉及多个前提(多个已知判断)。 第一问为:“克隆人也是人”;如对“克隆人是为了进行研究”的驳斥,涉及一个大前提:克隆人也是人,又涉及一个前提:人应该受到尊重,不能强迫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所以克隆人一样应受到尊重,不能强迫克隆人当受试者。本文中绝大多数的具体推理都属于这样较简单的只涉及两个前提的推理。 第二问为:胡劝说钱访美,也涉及多个前提:1. 钱在国际上影响很大;2. 对推动中外交流有很大影响;3. 改革开放的需要;4.今天,世界、中国、美国都在变,几十年前的事过去了就算了。其中第4前提是直接关系访美的,另三条关系出访但不一定去美国。钱直接回答的也是第4点,即他还记在心里,也就是推翻了这个前提。   第二题   作用:使论证更加全面、严密、彻底、雄辩。两种表达方式之同:因所议或所叙超出一般情形而显示出其彻底性:之异:一是典型的议论推理,一是饱含抒情、议论的叙事。     本文“反论证”一节,正、反面例证都有,而有了反面例证,其作用就是本题题干中说的“文章就会更全面、更雄辩”,并应加上:更严密,更彻底。但这要全文一起分析。本节是对克隆人的反论证,而本文的结论却是:不要克隆人(完整的提法为:发展克隆技术、不要克隆人的方针是正确的)。具体说,“对克隆人的反论证”一节的后半部分,即“对克隆人的根本性的反论证”四点为本文结论的正面例证。       第三题    关于克隆人问题,课文的观点和两则材料所表达的观点已非常明确。但此问题的有关资料很多,引发的联想也比较丰富。故本题可作锻炼思辨能力及辩论能力的项目,设立正、反方展开讨论。同时也可借此加深对本课推理特色的理解。   《我们这双手》 (一)文章主旨 本文从四个角度说明了我们这双手的功用,即手是最完美的工具,手是文明的反映,手与健康关联,手能充分表达感情。写出了我们这双手的独一无二[注: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和它的研究价值。   (二)文章思路 文章按照小标题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手的形成、手的构成、手是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三个方面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手是最完美的工具。 第二部分:从古人对手的崇拜、东西方文明对手的崇拜、手指承载的文明三个方面按照时间和空间两个顺序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手是文明的反映。 第三部分:从手指与健康的关系,手指与具体疾病的关系两个方面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手与健康关联。 第四部分:从手的柔韧、手指的灵敏、手势的作用三方面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手能充分表达感情。   (三)写作特点 (1)本文的布局和我们在七下学过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样,都不仅仅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进行论说,而是从多个角度,多种学科,分别进行阐述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化学、物理、生物等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而这一篇文章,则分别从手的生理结构功能,文化心理与健康疾病,还有手势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阐述。不过,本文并不是每一段都用同样的句子,而是以一个独立的小标题来引导。 (2)运用小标题,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手的作用一目了然。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手:最完美的工具”引导出:手在发育过程中走向完善。先讲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接下来,讲手的生理结构。 (3)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在说明手的功用时,恰当地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作诠释、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突出了手的各种特点。首先,用统计数字讲话,很严谨,很严密,不仅有科学性,而且有趣味性,令人惊异,出乎意外,原来人还没有出生,手就有这样的功能了。其次,用幼嫩的手指给自己挠痒,既是理性的表述,又有形象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lún)        干(gù)           见(kuī)           满腹经(lún) b. 意(qiè)        理(lóng)        褴(lǒu)           名钓誉(gū) c. 今(qì)         坷(kǎn)         灭(qiān)         转星移(dǒu) d. 计(kuài)     秘(ào)           憎(wù)           惟妙惟(xiào)   二.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痴心妄想[注: 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络绎不绝[注: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雷历风行   闻名遐尔 b. 行云流水[注: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欲擒故纵[注: 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五彩缤纷[注: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星罗棋布[注: 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c. 不屑置辨   心驰神往   怨天忧人   汗牛充栋[注: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d. 如愿以尝   依山傍水   赫然在目   名负其实   三.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     事物的色彩射进来。 ②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一个      铸成的,太类似了! ③舜在      继位人时,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众基础。 a. 反映   模型   考察 b. 反应   模型   考查 c. 反应   模样   考查 d. 反映   模样   考察   四.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浪高过一浪的涨价风潮,使杭州房地产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b.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的真面目暴露得淋漓尽致。 c. 在美伊战争中,最让全世界文史专家痛不欲生的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遭洗劫。 d. 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文章来。   五. 结合本文及下面文字,说说你对克隆人的看法。 素以大胆、直率著称的中科院院士何祚麻,连续两次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学时报》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谨慎支持克隆人研究”。据称,这是中国科学界公开表示支持克隆人研究的第一人。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教授则从克隆人的安全性、基因多样性、历史、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支持克隆人研究”的观点进行了逐一反驳。他提出,反对克隆人研究绝不是反对科技、束缚科技,恰恰相反,是为了科技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六. 阅读理解 让科学之光洒满成长的心灵     ①面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这就对我们的学习和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注: 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②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主编王国忠先生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初中生读书,我建议不妨学学狗熊。熊猫和狗熊这两种动物,没有人不认识的。前者可爱但娇气十足,挑食,只吃某一类竹子,因而体弱多病。一旦这类竹子大面积死亡,熊猫也会活活饿死。狗熊不一样,食性杂,上树下水,荤素皆吃,所以能补充各种营养,体质强壮,力大无穷,在森林里称王称霸[注: 王:帝王;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比喻凭借权势横行一方,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初中同学要多阅读科普作品,最好不要‘偏食’。要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注: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之功。”     ③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科普作家陈钰鹏先生说:“初中是人生培养兴趣的重要阶段,一个人如果在初中阶段受到优秀科普读物的熏陶,从而爱上科学,凡事喜欢提出‘为什么’,那么他的人生也许会因之改变。如果将来在这些学生中能出一位对科学进步有所贡献的专家,那么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大贡献。”     ④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法轮功痴迷者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中,19岁的女

[1] [2] 下一页

大学生陈果和年仅12岁的小学生刘思影的悲剧,向我们发出了沉痛的警示:科学精神的缺失,比文化知识的缺乏更加可怕。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有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练习“法轮功”的人员中,有一些是高级知识分子,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体现在他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态度上,体现在他是否能够用客观、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处理问题,体现在他是否迷信所谓的“权威”以及虚无的力量。     ⑤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初中生群体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但科普阅读的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业重,闲暇时间少,阅读科普文章的机会极为有限。大多数初中生只有啃课本的份儿,没有“闲心”去品味科普的清新与芬芳。在“请写出你所知道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的问卷调查中,只有少数同学写出了儒勒·凡尔纳、凡纳·卫斯理及其作品的名字。当然,我们不能怪罪这些“可怜的小鱼儿”,因为我们提供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太小,无法使他们自由地邀游于“海洋”。我们的科普创作和科普教育均未能为科普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     ⑥应重视科普教育,让科普阅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老师要带头读科普,要向学生推荐好作品,这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形成科普阅读的风尚;各科老师讲解与科普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穿插讲解或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科普演讲或讲座活动。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科普的兴趣。     ⑦我们的初中生是喜爱科普阅读的,只要我们科普作者、出版部门、学校、老师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科普阅读就一定会得到普及。让成长的心灵洒满科学之光,我们民族的明天也将是一片光明!   1. 如果把本文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①段到第      段,第二部分先写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号召全社会为普及初中生科普阅读共同努力。     2. 本文是从哪三个角度论证“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这一观点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揣摩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完成下面两题。     (1)第②段中写熊猫“偏食”意在告诫我们,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可怜的小鱼儿”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在第④段中说:“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有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上文,根据你的见解,给学校图书馆提三条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d 二. b  三. a  四. b  五. 言之有理[注: 说的话有道理。]即可。示例:当今世界,人口已经很多,克隆人之后,人数必定猛增,那么,无疑增加了地球的负担,但是,“克隆人”正是高科技的象征,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时,“克隆人”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六. 1. ④   初中生科普阅读的现状。重视科普阅读的措施。 2. (1)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 (2)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3)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1)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之功。 (2)没有“闲心”去品味科普的清新与芬芳的初中生  丰富的科普读物(知识) 4.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注: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即可。(提示:就一般情况而论,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的高低是有联系的,但在某些时候或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请注意“有时”二字。如果认为科学精神与知识水平高低完全没有关系,则不给分。) 5. 如:增添更多的科普读物,介绍最新科普读物,提供科普信息,举办科普读物讲座等等。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