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狱中书简》教案4[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标签: ]

狱中书简

罗莎.卢森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时代背景,读懂课文,明确其主旨。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培育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2、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革命故事激趣引题: 
请同学们讲述英雄刘胡兰、董存瑞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 1871年3月5日,罗莎·卢森堡出生于俄属波兰边界附近的一个小城,3岁那年全家迁到华沙。1880年就读于华沙某中学。1887年毕业后,成了“第二无产阶级党”一个下属小组成员。次年10月,该党遭到破环,不少成员被捕,她曾流落外地,大约1889年底到了苏黎世。在一段时间内,她曾借居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卡尔·柳别克家,这对她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起了不小作用。 1890年,罗莎·卢森堡在苏黎世大学社会政治系学习,翌年5月成为该系正式学生。在校期间,她除了努力学习规定课程外,还刻苦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1892年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1893年7月她与吉希斯创办了《工人事业》杂志,第二年3月又创建了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为了做德国占领区波兰民族的工作,卢森堡取得德国国籍,于1898年5月迁居柏林。到柏林后,她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多次在集会上发表演说,表现了杰出才能,受到了党的信任。其重要功绩是,她挑起了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旗帜,写了一系列文章。1898年9月任《萨克森工人报》主编(后辞职),1900年与梅林共同主办《莱比锡人民报》。她还始终以极大的精力从事波兰王国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的工作,就策略和战略问题向该党的总委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被认为是该党首屈一指[注: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的思想家和理论家。1902年波兰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起草了纲领性文件《我们要什么?》。1905年波兰革命斗争起,卢森堡于12月亲自到华沙参加斗争,翌年3月被捕。7月获释后,去彼得堡等地会见列宁,交换关于革命战略和策略方面的意见。1907年,代表德国和波兰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前往伦敦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在伦敦召开的第五次代表大会。 1911年,帝国主义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注: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也积极努力,号召工人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卢森堡此时充分显示了杰出的组织才能和理论水平,被誉为“革命之鹰”(列宁语)。卢森堡与卡尔·李卜克内西全力以赴[注: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发动群众阻止世界大战爆发。他们到德国各地城市,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揭露战争阴谋。1914年8月3日,世界大战爆发。8月4日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赞成军事拨款,背叛无产阶级变成了民族沙文主义者。12月卡尔·李卜克内西投票反对军事拨款。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团结左派向社会民主党领导集团进行斗争。1915年2月18日,卢森堡被捕入狱。在4月出版的《国际》上刊有卢森堡揭露机会主义的《重建国际》一文。5月,李卜克内西散发传单《主要敌人在自己国内》,号召人民反对战争。1916年“五一”示威游行中李卜克内西被捕,7月10日卢森堡再次被捕,1918年10月李卜克内西获释。在他的推动下,11月9日,几万工人走上柏林街头,李卜克内西宣布自由的社会民主共和国成立。11月10日,卢森堡出狱。这时政府落到了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领导者谢德曼手里。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团结左派,发动群众,开展了反艾柏特、谢德曼的斗争。12月30日建立德国共产党。1919年1月组织了大规模示威游行,15日,她与李卜克内西被资产阶级“自卫民团”逮捕,同日遇害。罗莎·卢森堡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她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反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雨中,她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显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如阴郁所说:“要有耐心和勇气,我们还要活下去,我们还要经历惊天动地[注: 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的事呢……” 目前德国提供以她为名的左派政党奖学金。 
三、教师领读、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认准字音,掌握词义。 
亭亭玉立[注: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信笺(       )    飒飒(      )  奄奄一息[注: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鸫(      )鸟     踱步(      )  头晕目眩[注: 头发昏,眼发花。] 
万籁俱寂[注: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阴霾(      )     鸣啭(      )  不可思议[注: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2、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描述的花、鸟、虫、木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有无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全文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 
(4)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5)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想? 
四、布置作业: 
习作训练——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的?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请五位同学朗读习作“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的?” 
二、思考讨论,质疑解难。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 
*****写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爱,实际上写出了对生活、对共同战斗的朋友、对人类和世界的爱。 
2、课文有无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全文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作者应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壮丽的情感,是理想的升华,是全文的高潮。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 
******前者为拟人,后者为比喻和通感。 
4、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二要结合作者的个人素养去理解。 
三、总结全文,把握主题: 
1、探讨主题: 
要点: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高尚情感。 
2、写作特色: 
(1)语言清丽精致。         (2)善用修辞手法。 
四、课堂探究,开阔视野。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想? 
五、布置作业: 
1、积累罗莎·卢森堡的名言。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 
2、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
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她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反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雨中,她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显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讲解】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 

2.课文描述了花鸟虫木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生命、生活和自由的美好感觉、热烈向往和热情赞美,尤其表现出女革命家的激情、坚贞、优美、精致的感情品质,身处逆境却充满乐观、信念坚定、情趣美好、热爱爱众生的高尚情怀。

3.作者笔下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
有顽强的生命力。

4.作者身陷囹圄,为何却有闲情逸致[注: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来描写那么多的植物和动物?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
前者拟人,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
后者为比喻和通感,在黑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

[1] [2] 下一页

的灿烂夺目。

6.课文有没有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最后一段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有四处写到阴郁的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一是随后很快被愉快基调淹没。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的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特别是最后一段,激荡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

7.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豪情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8.文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革命乐观主义和坚忍不拔[注: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的革命意志以及崇高伟大的革命理想。

9.作者写出这样令人意外的文字,对我们有何启发?
无论怎样艰难的处境都要勇敢乐观地去面对。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3、学习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她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反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雨中,她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显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讲解】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 

2.课文描述了花鸟虫木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生命、生活和自由的美好感觉、热烈向往和热情赞美,尤其表现出女革命家的激情、坚贞、优美、精致的感情品质,身处逆境却充满乐观、信念坚定、情趣美好、热爱爱众生的高尚情怀。

3.作者笔下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
有顽强的生命力。

4.作者身陷囹圄,为何却有闲情逸致来描写那么多的植物和动物?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
前者拟人,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

后者为比喻和通感,在黑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灿烂夺目。

6.课文有没有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最后一段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有四处写到阴郁的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一是随后很快被愉快基调淹没。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的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特别是最后一段,激荡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

7.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豪情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8.文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革命乐观主义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以及崇高伟大的革命理想。

9.作者写出这样令人意外的文字,对我们有何启发?
无论怎样艰难的处境都要勇敢乐观地去面对。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