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2
   [标签: ]

9.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注: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读法。

 

【预习要求】

 

1. 先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

 

2. 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注: 脚不跨出家门。],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

 

二、介绍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研读“‘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关内容,教师补充介绍。)

 

1、新闻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注: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 新闻的特点:

 

⑴ 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

 

⑵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

 

⑶ 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

 

2、消息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导语,即开头部分,将全文最重要的内容作概括性的说明。消息写作,以概述为基本表达方式。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1] [2] [3] 下一页

 

结尾,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

 

芜湖:wú      摧枯拉朽[注: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kū     荻港:dí

 

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四、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⑴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注: 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2.小结

 

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探究”(一)。

 

2.思考“练习·探究”(二)。

 

3.阅读“词句品味·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基本常识和新闻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次。(“五要素”和一个h、消息的特点、消息的结构等)

 

明确:新闻有五个w(“五要素”),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和一个h,即how(如何)。

 

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2.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要素”和一个h,并区分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该题既检查了学生的复习情况,又检测明确了“练习·探究”(一))

 

明确:⑴ 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消息,堪称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新闻“五个w”(“五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在本文中体现为: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地:芜湖、安庆之间;人:人民解放军;事:渡过长江;故: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how(如何)那就是: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⑵ 本文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注: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二、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其中主观的立场和观点是渗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同样的事实,如果由失败的一方来发表新闻,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找出本文中带有记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吗?并加以简要分析。

 

(此题难度不大,估计学生能找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英雄式的战斗”这些词语,并能分析出其中的骄傲自豪感,教师只需完善与丰富即可;该题也结合了“词句品味”。)

 

明确: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胜利者的自豪感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来。“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注: 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出我军势不可挡[注: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敌军不堪一击[注: 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⑵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里的“风平浪静”,明显不完全是自然景观的描述,而“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是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注: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的心态。这可以说是在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注: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⑶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的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挡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2.比较阅读,品味“简洁”。

 

将本文与以下这篇消息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可以将《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文本通过ppt或投影展示,也可以事先印出来发给学生。)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949年4月23日电  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波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注: 震:震动;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侯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选自《东北日报》,1949年4月25日

 

 

 

(二者都写同一件事,但《我军横渡长江情景》对进攻过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写。但没有《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简洁之美。)

 

比较、明确:

 

相同之处:两则消息写的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1日晚横渡长江,取得全面胜利的事实。

 

不同之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重在详细地描写了我军渡江的情景,特别加入了语言和场面描写。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只用了不到200字简洁、明了、生动地展现了渡江战役的概貌。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为简洁,言简意赅[注: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只有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注: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注: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本来可以有更为丰富,甚至有更加复杂的情景描述,但是,文章却嘎然而止。一连串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语的运用,不但符合新闻文体的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便于表达作者高瞻雄视不可一世[注: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的气概。

 

三、作业布置

 

1. 从今天的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其中的“五要素”和一h,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

 

2. 预习《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附:板书设计

 

 

 

新闻:广义

 

狭义(即消息)

 

消息五要素:“五个w”和一个h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how(如何)

 

基本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上一页  [1] [2] [3]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