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螳螂捕蝉》教案 3
   [标签: ]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注: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通盘谋划。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三、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8课《螳螂捕蝉》。我们知道这种文章叫文言文,在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文言文呢?

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学习的《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注: 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的故事,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新授:

(一)读课文: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读不准的字音可以看注音和查字典。

谁愿意第一个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停顿是否合理。

评读,再指读。

2、范读,说说老师与他们读得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老师能读得有感情呢?(老师理解了课文的意思)

(二)理解字词意思:

1、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先理解课文的意思)

  想想我们学过哪些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解、查字典、对照译文、读)

多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古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读”他们认为“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a、 文中这么多的“其”字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一边读课文一边说说"其"字在不同句子中分别指的是谁或什么?
 b、 理解了这么多"其"的意思,你有什么发现吗?
  同样一个“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事物是不同的。在古文中像这样的字或词很多,它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以后还会深入的学习。

c、小结:今天我们有学习了一种“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齐读所掌握的五种方法。
  3、检查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子(你) 是(这,此) 务(追求) 悲(动听)
   4、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 自己练习。
  (2) 指名讲故事内容。
  (3)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解决提出不懂的问题:
 1、 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1) 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 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
 2、 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
 3、 全班交流
 第一题:

1、少孺子为什么要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呢?

2、学生结合当时的形势来说一说。

(1)学生谈。

(2)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3)老师操作课件,并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4)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划。)
(5)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设计的,足见他用心良苦。)
 第二题: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
 1、少孺子的目的达到了吗?读读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2、吴王说:“好啊!”他在夸赞什么?
   在夸赞少孺子聪明、机智、勇敢、忠心爱国。
 3、吴王在夸赞少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注: 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生读)
  这样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不能!)
三、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 吴王决心伐楚,态度极其坚定时,他是怎么说的?
    a学生自读
   b、学生体会读。
   c、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
   d、全班体会读
 2、指导学生对比朗读吴王的话。
   a、指名前后对比读。“敢有谏者死!”—“善哉!”
   b、全班对比读。
   c、师生合作对比读。

3、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自由朗读全文。
 四、 学生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或体会。
  1、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2、同样是劝,方法不同,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大臣的方法可能是直接讲道理,少年的方法是巧妙劝说,让吴王自己悟出道理,由此可见这个少年正是聪明智慧[注: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五、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的感受很深,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一直流传至今的原因,也足见这个故事在语言上、思想上、文化上的生命力和价值,回去以后把它背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编排一个课本剧;也可以发挥想象,练习创造性的复述。

现代语文是古代语文的继承和延续,如今大量的古代语言还存在于现代语言中,成语就是最好的证明。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学好文言文,积累大量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