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十六字令三首》教案2(沪教版七年级下)
   [标签: ]

二十六     十六字令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十六字令词牌的格式特点,在诵读中体会长短句的节奏之美。

2、感受作者笔下群山巍峨的气势、体会诗人借山抒发的万丈豪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朗读节奏,感受作者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所刻画的巍峨磅礴的高山形象。

2、难点: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解读作者借山抒发的万丈豪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利用课前的阅读课,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交流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

2、教师补充并小结: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建立者。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毛泽东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旦进入到创作的时候,他跟主席身份、领袖身份、党的领导人的身份和他身上的重担分开了,他就变成了一个诗人,他在长征途中写《十六字令•山》也是比较典型的。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天险,是长征中艰难险阻[注: 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的象征,但他对于山的雄伟、险峻、奇妙,完全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它,而且写得十分磅礴大气。由于十六字令形式过于短小,只有16个字,常常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注: 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还没开头就结束了,就十六个字怎么写?但是毛泽东能写出来绝妙好词,而且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十六字令里面的名篇。中学语文在线()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散读情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提醒学生韵字延长的读法;(找出韵字,尝试韵字略微延长的读法。如:山,鞍,三;山,澜,酣;山,残,间。)

(2)确定重音强调的字词:有些突出表现内容、强化情感的词语要用重音。并确定重音。(如:未下鞍  惊回首  三尺三等 )。

4、全班齐读。

四、朗读赏析、拓展深化:

㈠整体感知

1、说一说这三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山持抱的是怎么样的情感态度?(赞美)

2、出示毛泽东的其他关于山的作品,说说毛泽东的诗的艺术特点?并从本课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词句?(从《十六字令》遣词用字赏析中体会毛诗“豪放大气”的艺术特点。体会“大”的字眼,名词“山、海、天”,量词 “亿、万、千”,是他喜欢的字眼。《十六字令》“倒海翻江[注: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万马战犹酣”,《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注: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只等闲”;《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等。这里面大的景,大的数字,整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气势,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注: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根据学生水平,还可补充一些毛泽东诗词的名句来赏析。)

㈡深入品析

1、第一首赏析要点:

(1)、“快马加鞭[注: 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未下鞍”与民谣中的“马过要下鞍”两种不同的境界比较:

——将民谣中的“马过要下鞍”改为词中的“快马加鞭未下鞍”,写出了红军战马奔腾穿山而过的英姿,这完全不同于民谣中对高山“须下得马来”的屈服。从而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注: 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的英雄气概。

(2)、“惊回首”中“惊”字的品读:

——这里的“惊”字用得极好:诗人的动感、神态、眼神以及高峻之山巅全都溶入这一字之间,显得内涵尤其深邃、丰富。而且这“惊”字也一贯到底,不但在第一首中写了惊叹山之高,而且在第二首中写了惊叹山之多,还在最后一首写了惊叹山之险,连惊三次,气势畅通,浑然磅礴。()

2、第二首赏析要点:

(1)、山的动态形象品读:

——在这里,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使山如狂涛巨浪成翻江倒海[注: 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之势,奔腾向前,连绵不绝[注: 连续而不中断。],犹如一幅巨型的红军万马奔腾[注: 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图。

(2)、学习这首小令中对山的描写:

——这首小令中运用“倒”、“翻”、“卷”、“奔腾”、“战”等词语,让沉睡着的群山一下子“觉醒”了,最大限度地动了起来——其动态显得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无比、力量强大非凡。

3、第三首赏析要点:

(1)、从状貌和气概上体会山险峻之势。

——山高得可刺破青天,山高得可为天柱支撑起天。顶天立地[注: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之山,既是写景又是象征着诗人及红军战士作为民族中流砥柱[注: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之顶天立地的作用。

4、知人论诗:现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有五十多首,其中大约用了五十五个“山”字。直接以“山”作为标题者九首,如《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念奴娇·昆仑》、《五律·看山》等,长征途中的七首诗词,更是篇篇都离不了山。毛泽东诗词,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山”呢?首先,与作者的战略思想及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环境有关。从“农村包围城市”开始,上了井冈山;五次“围剿”凭借“龙冈千嶂”,利用“白云山头”,始得“赣水苍茫闽山碧”;两万五千里长征,“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更喜岷山”;解放战争,一曲“钟山风雨”,唱彻“天翻地覆[注: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社会主义建设,登庐山、到韶山,重上井冈山。毛泽东爱山,情有独钟。由爱山到写山,把山写得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注: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万山红遍”,“不周山下红旗”,有气吞八荒、包举宇内[注: 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之势;“白云山头云欲止”,“黄洋界上炮声隆”,乃披坚执锐[注: 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势如破竹[注: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之勇。“截断巫山云雨[注: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天连五岭银锄落”,言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妙香山上战旗妍”,状国际主义精神。“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对比;“山下山下”,重叠。“离天三尺山”,高也;“刺破青天锷未残”,利也;“赖以拄其间”,坚也。“苍山如海”,宽也,“江山如画[注: 山川、河流美如画卷。]”,静也,“一山飞峙”,动也。“要似昆仑崩绝壁”,其恨无穷。“关山阵阵苍”,其美无比……

山,是他的道路,是描写对象,又是创作的灵感。山,是他的胸怀,是他的性格,又是他的的形象。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注: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五、拓展练习

1、请选择毛泽东其他的诗中关于山的诗句加以品析,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等句子中对山的描写,恰到好处[注: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地运用了“舞”、“驰”、“试比”等词语,使本属静态的山一下子成了“活物”。

2、用几分钟时间,背诵课文。并摘录自己比较喜欢的毛诗名句段背一背。

六、作业布置()

1、背诵本文,并完成《点击》练习

2、从毛泽东诗词中再选取一到两首你喜欢的,摘抄并背诵。

3、请整理你所了解的古诗词中写山的名句。下次进行课堂交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1] [2] 下一页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注: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注: 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还看今朝。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上一页  [1] [2]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