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标签: ]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必修5

第 一 单 元

一、学习目标

在第三册小说单元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二、要点解读

本单元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展示了林冲从委屈忍辱,逆来顺受[注: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变化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人民被迫奋起反抗的社会原因,围绕林冲的遭遇,情节的展开张弛有致、波澜起伏。

《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害怕变革的形象,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

《边城》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讴歌了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表现了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语言朴素、饱满,不晦涩、不雕饰。

三、学法指导

1、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把握主题。小说的主题一般比较含蓄,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蔽在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把握主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认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小说主要以叙事为主,描绘生活画面,表现时代风云。阅读小说,要透过故事情节表层,探寻蕴涵其中的时代气息、社会发展、思想意识以及生命形态。小说的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为我们把握主题提供必要的信息。

2、注意情节的曲折性。小说是叙事文学,叙述的是故事,故事只是叙述事件的结果,情节则呈现事件所以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情节的展开使故事有可能呈现更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矛盾,具有可读性。因此,我们首先要关注情节是否充分展开,各种矛盾冲突是否有由发生、发展到高潮和结束的空间和过程。其次要注意情节的曲折性,丰富、复杂、曲折的情节,能够为塑造人物形象和挖掘事件的蕴涵留下广阔的空间。

3、注意情节的合理性,以及情节发展是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小说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生活的概括,这就要求小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当然,神怪小说和超现实主义小说除外,其实这些小说的情节,也是真实生活的某种艺术变形罢了。因此,情节不能脱离生活现实。 

4、注意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由于读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这个角度看,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对作品再认识的过程。

第 二 单 元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熟读背诵课文。

2、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语言韵味和文化性情。

二、要点解读

本单元编选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包括了从先秦到唐代的作品,既有散体文,也有辞赋和骈文,很具有代表性。

归去来兮[注: 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辞》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辞赋,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全文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或有承上启下[注: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之意,或两两相对,互相呼应,既有一气呵成[注: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之势,又有回环往复之姿。首尾贯通,有意为之又似浑然天成[注: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语言上匠心独运[注: 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不见斧凿之痕,语言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在遣词造句上,作者是字斟句酌[注: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很多双声词、叠韵词都是经过锤炼推敲的,但丝毫不露痕迹。

《滕王阁序》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段着重写景,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情况,从第四段中间即“天高地迥[注: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觉宇宙之无穷”一句转入抒情,同时文章的感情基调也由乐入悲,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注: 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之情和不懈追求的凌云壮志。结构清晰,过渡自然。全文典故横陈而语言清丽可喜,有流动自然的气势,音节铿锵而和谐上口,读来流转如珠。结构层次井然而不乏波澜起伏之美,是骈文中的极品。

《逍遥游》阐发了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将深刻的哲理,融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注: 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全文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夹叙夹议,借助比喻和历史故事阐发哲理,节节叙事,节节议论,或以具体形象感人,或直接摆出观点,议论方式灵活多变,极富说服力。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说理更充分有力。

《陈情表》是给皇帝上的奏章,因其中流露强烈的天伦之情而感人肺腑[注: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文章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接下来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注: 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的尴尬处境,最后进一步阐述祖孙相依为命[注: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同时保证祖母终老之后一定出来为国效力。文章叙事婉转亲切,语言生动形象,情透纸背而少有大声呼号之词。

三、学法指导

1、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感情色彩浓郁的古代抒情散文名篇。学习中要注意深入理解每一篇作品所抒之情的背景,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不同的抒情方式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领会作品的深刻意蕴。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本单元的课文之所以会有动人心魄[注: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的艺术效果,与作品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进行抒情和描写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中,除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注: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还应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运用之妙,体会不同课文或质朴自然、或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并积累一些名言警句。

3、注重诵读。由于本单元所选课文在内容上和文体上的特殊性,学习中应通过反复诵读,来把握课文的内容,体味其中的深挚情感,从而受到审美熏陶,培养文言语感。《归去来兮辞》在行文和抒情方式上,都继承了楚辞的传统,类似于长篇抒情诗,诵读时要注意课文中诗一样的节奏和韵律,将其中饱满的情感读出来。《滕王阁序》基本上由对偶句构成,又讲究平仄,在诵读时容易形成整齐的节奏,还应注意不同句式和虚词的调节语气作用,从而读出全文情感的变化。两篇泛读课文虽是散体文,但也都是语言运用上的典范之作,要在诵读中用心体味。

第 三 单 元

一、学习目标

本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单元,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

二、要点解读

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加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注: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自成一家[注: 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之言。

咬文嚼字[注: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一文,贯穿着作者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对每个实例的咀嚼,都领悟到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本着这个精神,“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和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说“木叶”》一文,是“咬文嚼字”的范例。 “木叶”与“树叶”在语言上是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上却是千里之别,原因何在?作者旁征博引[注: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条分缕析[注: 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说得头头是道[注: 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令人信服。

《谈中国诗》是议论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作者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分析中国诗的特征:从诗的发展顺序来说,中国诗与外国诗刚好相反;中国诗篇幅短小;中国诗富于暗示性;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但从总体说,“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三、学法指导

本单元课文,都是论说性的。学习这类文章,不同于学习文学作品,在阅读方法上应该有所区别。一般来说,按照下列步骤阅读。

1、从头到尾阅读,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以便于先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再慢慢阅读,直到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思路。先理清总体思路,拟出全文纲要。然后理清局部思路,搞清各部分内容的顺序以及相互之间关系,找出重点部分,拟出各部分纲要。

3、透过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语句,抓住课文的主旨。

4、对课文的观点和材料作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调动自己平时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此外,还可以借鉴这些课文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写一些文艺评论和随笔。

第 四 单 元

一、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

2、品味科技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

3、有意识地培养理性精神。

二、要点解读

本单元所选三篇课文都是自然科学小论文,文化内涵都十分丰富。

《中国建筑的特征》先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接着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从古为今用[注: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注: 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语言幽默风趣,表现出一个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

《宇宙的未来》作者先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引出话题,说明从科学的角度谈论宇宙的未来是非常严肃的事,科学有别于宗教的地方是它的求实精神。探讨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是这篇讲演的主体部分,计算宇宙的密度又是这一主体部分的关键,有关宇宙中物质密度临界值的探讨,则把问题引向深入。最后,介绍两种新的理论──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则体现了科学界最新的探索。作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的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最后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预言,恰恰说明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除了推理严谨外,幽默也是其突出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

[1] [2] 下一页

1、要立足于“科学人文”来学习课文。这些文章,既是“科学的”,有科学知识、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又是“人文的”,以人文的观点审视科学、对待科学,表现出很强的人文关怀色彩。在语文课中学习科学文化论著,既要感受到科学文化的魅力,也要从中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归纳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本单元所选课文,每一课都有一个核心议题,作者在写作时,一定是经过了缜密的构思,围绕这一议题来组织材料的。解读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明晰了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找出了重点难点问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不难了。

3、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开展跨学科的交流活动。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表达交流部分是在前四册分专题讲述的基础上,从综合写作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四个更高的写作高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作为高中阶段的总结。

梳理探究部分的三个专题活动分别是《文言词语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

《文言词语句式》阐释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基本知识,要求结合学过的五个必修模块中的文言文,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做一番梳理,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对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这些古文化做了一番简单梳理,积累这些知识,可以提高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有趣的语言翻译》以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翻译为例,总结了一些语言翻译的方法。

名著导读部分介绍了《三国演义》和《堂吉诃德》。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