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2[人教版必修一]
   [标签: ]

当涂县优质课参赛教案之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执教:石桥中学 汪宗陆  地点:当涂一中  时间:08.12.9

三维目标:1、积累文言实虚词,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2、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

3、 学习从游山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1名句导入:由师生共同回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导入新课,(“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

2承旧启新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景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描绘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文本。

文本解读:

一.诵读感知:强化诵读,由诵读理解词义,通过作业检测和巩固,以期实现目标一

1、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断句读。学生课前应借助注解,利用工具书,扫清语言障碍。 中学语文在线()

提示:(1)学生的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作好记载。

(2)指导学生学会文言语言的积累。

2、掌握大意

讨论、明确:山名之由   游山之事  游山之感  同游之人

本文先记叙(1、2段),后议论(3、4段),第五段是游记的结尾。

 

二.合作探究:采取师生互动的方法,设置第一四段和第二三段品读,以期实现目标二。

1、品读第一段、四段。

(1)男生齐读第一段,女生思考:介绍“褒禅山”的语句有哪些?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

明确:第一问比较简易,只是提示学生理解层次。第二问要提示学生寻找第四段中相照应的语句。

原因: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学生朗读,然后展开讨论。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作者认为现实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何可胜道也哉”)

由此适当拓展: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请举例证明。

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2、 品读第二、第三段。

(1)先点名诵读第二段,然后齐读,思考:此段中介绍了前后两洞,你认为详细介绍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讨论,明确: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的特点以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因为本段着重写游洞而不着重写景,况且只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由此可看出,文章不重在记游,而只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只是为下文的议论作准备的。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

(2)齐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教师范读并穿插评点,及时进行提问和展开讨论。

提问

①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句话来概括。

(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作者说“不能至”是针对什么说的?

(不能到达洞的深处,见不到“非常之观”。)

③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因为已经“尽吾志”了。)

④“尽吾志”是什么意思?

(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讨论

①“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极夫游之乐”是针对什么而言?

(至洞之深处。)

③为什么到了洞的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作者“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随之止。)

小结:“随之止”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做最大的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由此得出本段的结论:要有志。归纳起来,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 “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三.拓展探究:根据课时和学生

[1] [2] 下一页

的状况灵活处理

1、结合“研讨与练习”三谈王安石“尽吾志无悔”的理解

2、反弹琵琶:文章第二段中王安石“咎其欲出者”,组织学生讨论“怠而欲出者”何罪之有[注: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课堂小结)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作者曾为自己轻易地放弃而懊悔不已。启示是深刻的: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故行事当 “尽志”无悔;其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传“何可胜道”,故治学当“深思慎取”。作者借游褒禅山,说明无论是建功立业[注: 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治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注: 表示永远不变心。],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注: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成功。 ()

总之,由生活中具体的小事悟出人生哲理,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作业设计:1。“研讨与练习”二

2.【附讲义】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其”含义和用法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

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记叙                     议论

山名之由--------------- -深思慎取    游

                               山

                               之

游山之事---------------- 尽志无悔   感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