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醉翁亭记欧阳修(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标签: ]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时年40岁。醉翁亭,在今 滁县西南七里。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正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注: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注: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注: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注: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注: 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字词解释: 
1.    环:环绕。
2.    皆:都是。 
3.    诸:许多,各个。 
4.    壑:山谷 
5.    尤:尤其 
6.    蔚然:树木茂盛的样子。 
7.    深秀:幽深秀丽。 
8.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间。 
9.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0.  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 
11.  临:靠近 
12.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的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 
13.  作;修建 
14.  名:取名,命名。 
15.  自谓:用自己的名号来命名。 
16.  辄:就。 
17.  号:称呼。 
18.  意:情趣。 
19.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20.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                寄托在喝酒上。 
21.  寓:寄托。 
22.  霏:雾气。 
23.  归:聚拢 
24.  暝:昏暗。 
25.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6.  晦:暗。 
27.  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已。 
28.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9.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30.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31.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32.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33.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34.  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35.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36.  绝:间断。 
37.  渔:捕鱼。 
38.  洌:清澈。 
39.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蔌: 菜蔬。 
40.  杂然而前陈者:杂乱地在前面摆着。陈,摆开。 
41.  宴酣之乐:宴会喝酒的乐趣。 
42.  酣:尽兴的喝。 
43.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统代指音乐。 
44.  射:这里指投壶。 
45.  弈:下棋。 
46.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47.  苍颜:脸色苍老。 
48.  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 
49.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形容醉态。 
50.  已而:不久。 
51.  从:跟随。 
52.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53.  树林阴翳: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 
54.  鸣声上下:鸟到处叫。 
55.  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意动用法。第二个乐:快乐。 
56.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 
57.  谓:为、是。 
参考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注: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注: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注: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注: 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课文解析: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 
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注: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5.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注: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注: 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6.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7.在第一层里,作者观察亭周围的自然环境时是怎样的视觉角度和空间角度分别是什么?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8.在文中分别找出朝暮景色的特点、春夏秋冬景色、乐亦无穷”的原因? 
1.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赏析: 
赏析一: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提到他,总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记》,他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  
    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又都生动地表现了欧阳修当时的特殊情怀。随着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快活的世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儿的山,没有嶙峋怪石,没有岩绝壁,这儿的水,不是惊心动魄[注: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之水。山,委纡起伏,布满了茂盛的绿荫,幽深秀丽,静静地绵延环绕;水,犹如一条回旋曲折的银色飘带,潺潺而下,泠泠悦耳;还有一亭,四角翘起,像鸟一般,悄然飞临在这细水旁,多么柔和寂静的景色啊。《醉翁亭记》开头这一段描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环境里,产生了愉悦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仁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若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里写到了清晨飘散开来的淡雾,傍晚聚扰来的烟云,春季发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苍翠的绿树,秋季洁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头。一切都那么恬静简朴,淡雅自然。  
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看散文中人事的叙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它所描写的不是轰轰烈烈[注: 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的社会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响[注: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的英雄行为,而是比较平凡的、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散文中描写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辖下,众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个片断,呈现的是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无限的快乐,不禁心旷神怡[注: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宽辱皆忘,一切人世间的荣辱,烦恼都置之脑后[注: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以至于忘自己“饮少辄醉”,尽兴畅饮。结果,周围歌声缭绕,人们起坐喧哗,而他却“颓然乎其间”,醉态可掬,欲起而不能了,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1欧阳修通过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抒发了自己由此而触发的内心感慨。他的真挚的感情溶汇在景、事中,更使文章显得情意盎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必而寓之酒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
教学步骤:
一.    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注: 从古到今。],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注: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津津乐道[注: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感慨万千[注: 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
二.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板书: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注: 形容变化极多。],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注: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注: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水落石出[注: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注: 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自由自在[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注: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注: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 写乐) 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注: 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注: 借助酒来排遗心中的积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
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3.师归纳(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板书。   (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板书        (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享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注: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板书
四、反思阅读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1、诵读感悟内容2、探究思想背景3、赏析行文特色
五、迁移练习: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醉翁之意不在酒)
2、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注: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注: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非把它查个             不可。(水落石出)
六.学生读背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