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职高高二优秀教学设计)
   [标签: ]


                 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实验中学  黄琨灵

   教学要求:
   1速读全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弄清文物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
   3体会本文叙议结合,描写细腻,议论精到,逻辑严密的特点。
   4、激发学生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民居文化价值的认同。
   教学重点:
   1议论文阅读技巧的提示点拨,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规律。
   2本文叙议结合,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程度的标志。在城市建筑中也积淀着城市以往的历史文化特色。城市在不断扩大、创新、前进,如何保护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就成为城市建设中人们始终面临的一个难题。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目前经济又处在高速发展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观察法国城市建设的成功之处的。


    本文是作者访问法国时的一篇文化考察随笔。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细致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深埋在其斑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对保护城市文化这一命题的思考。
文章主题突出,目的明确,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二、理解本文中文物和文化的含义:
    文物——文物多指名胜古迹。它们多是历史与宗教遗产中的精华,显示着一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
  文化——文化的内容却广泛得多,更多地表现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城市整个生活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之所在。
    三、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浙江宁波人,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初为画家,专事摹古,“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代表作有:
    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
    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斗寒图》;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等。
    散文集《雾里看伦敦》和《冯骥才选集》。
    他的《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获全国文学奖。其小说多以清末民间传说为题材,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四、理清作者的思路:
    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观点、论点)——用巴黎为例证(论据)来进行论证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围绕巴黎做文章):
    第一部分(1)推出巴黎
    第二部分(第2~8段)走进巴黎
    第三部分(9~11段)欣赏巴黎
    第四部分(第12~17段)思考巴黎
    五、分析文章
    分析一部分(1):推出巴黎——以议论起笔,推出考察的对象。
    问: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法?
    明确:比较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述了一种说法:“到美国去看新的,到欧洲去看老的”,“新”指的是现代文明,“老”指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强调美国的现代文明与欧洲厚重的历史感的截然不同[注: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然后表明自己对这种说法的认同,直接赞美欧洲名城的古老厚重,最后以“尤其”一词引出本文议论的对象——巴黎。
    分析二部分(第2~8段):走进巴黎——细致描写巴黎的历史感。
    问: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会提到那些顶级历史文化建筑?
    明确:提到巴黎的文化,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等顶级历史文化建筑。但它们并不代表巴黎真正的历史感。
    问:真正体现巴黎历史感的是什么?
    明确: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老街老屋”,进一步突出了写作对象。
    问:在第3、4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出老街老屋的历史感(独特风貌及深埋在其斑驳外表下的历史文化价值)呢? 
    明确:3段中:墙壁老化、铁栏锈红、石块磨圆、台阶凹陷、又窄又弯的街巷和形形色色[注: 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的老店。4段中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再现了巴黎古老迷人的风貌,再现了有血有肉[注: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生动真实,“活生生的历史”,折射出沉淀于其中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走在巴黎的老街老巷中,仿佛在温习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这里有毕加索、莫泊桑、灯的传说,这里每条街道都足以把你从这个世纪带回到从前,表现出浓浓的历史感。 
    问:第5、6、7、8段中,是作者对文物与文化关系是怎样思考的。
    明确:文物是文化的一小部分,它表现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居中,就好比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不在故宫,而在胡同和四合院。但对这种文化的保护起来更困难。
    最后作者强调“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进一步强调了城市文化保护的意义。
                                第二课时
    分析三部分(9~11段):欣赏巴黎——回顾巴黎人走过的保存城市古老文化之路,赞扬他们为此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问:究竟是谁把这大片大片的老街老屋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了?
    明确:是巴黎人自己!作者在第九段段尾和第十段段首用了这样一个设问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充分肯定了巴黎人在保护城市文化方面的成绩。
    问:巴黎人在保护城市文化方面是不是一帆风顺[注: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的?
    明确:巴黎人的城市文化观念曾受到现代化建设的冲击,由于观念有误区,法规不健全,居民的保护面临困境。但他们还是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问:巴黎人保护自己城市文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明确:在报上写文章,办展览,成立街区的保护组织宣传他们的观点。巴黎人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已经有了民居保护区和严格的保护民居的法规。保护城市文化的愿望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而顽强的民意。他们保护了城市文化,解决了古老与现代的难题,拉近了古老与现代的距离。
    问:11段中“我思考着我们与他们的距离”说明了什么?
    明确: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文物与文化保护工作现状的忧虑。
    分析四部分(第12~17段)思考巴黎——以自己第一天到巴黎留宿小旅馆的亲身经历,感悟巴黎城市文化的内涵。
    问:此部分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明确:先抑后扬。
    抑:“漆黑的窄巷”、“小旅店”、“老房子”、老电梯、“卧室又小又斜”,带给人的是破旧与压抑;
    扬:“漂亮舒适,设施十分先进”的卫生间却给人以意外的惊喜;“全部仿古”的家具,陈设的“古老的艺术品”,“图画一般美丽”的小天井更是让人着迷,由此而产生的错觉,我觉得这是“很美,应该是典型的巴黎吧!”形象地点出了巴黎特有的文化韵味——深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的完美结合。
    问:城市保护专家的一句话“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起什么作用?
    明确:画龙点睛[注: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既把“我”的思考引向深入,也把文章的立意推向高处——城市建设要发展,城市文化更要保护。
  问:“除了巴黎人谁还会这么想?我们?”你能说说作者的这个结尾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尾的两次发问,通过两个简短的问句流露出他对中国文物及文化保护现状的忧虑、关注,尤其是城市文化的保护问题,而且深深地打动读者,让人深思、回味。     
    五、小结:本文是作者访问法国时的一篇文化考察随笔。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细致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深埋在其斑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对保护城市文化这一命题的思考,提出“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作用”的观点。
  七、作业:练习册      
 

黄琨灵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