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华盛顿的选择》自学学案(附练习)
   [标签: ]

《华盛顿的选择》自学学案及练习

一、积累运用

1、  填空。

傅国涌,当代作家。近年来曾在《    》《书屋》发表大量思想评论和随笔。作品有《精神力量的缺失》《拒绝王袍加身》《          》《            》《三民主义与孙中山的遗憾》等。

2、  近义词辨析

权利  和  权力         淹没  和  湮没       

3、  解释词语

戎马:

济济一堂[注: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解甲归田[注: 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众望所归[注: 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二、阅读鉴赏

阅读全文,回答4——8题

[1] [2] [3] [4] [5] 下一页

4、华盛顿戎马一生,是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最有影响、最负盛名的一代总统,为国家的建立和民族的崛起有着卓越功勋的一代伟人,文章中是否着重表现他的丰功伟绩[注: 丰:大。伟大的功绩。]?如果不是,那着重表现的又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5、文章共写了华盛顿的几次选择?他的选择给美国,甚至给人类留下了什么启示?

 

6、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大篇幅引用华盛顿坚决拒绝第三次总统连任时的告别演说,也对美国开国大典油画进行了说明,这样写有何好处?

 

7、本文是截取人物的的一段经历来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这种写法在哪篇文章学习过?

 

三、自主探究

8、假设你是华盛顿,让你连任当时的第三届总统,你选择放弃,还是连任?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择死与择生》(张曼菱)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注: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是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注: 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旗帜鲜明[注: 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的脊梁。

9、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3分)

 

10、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5分) 

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11、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12、有条理陈述“屈原择生”与“司马迁择死”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

(2)司马迁择生

(3)他们择死与择生

13、对对联

屈原仗剑择死,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弃一帝而得千秋。

14、仿写句式(至少三句)

面对权利之巅,华盛顿却选择重新开始与牛马为伍的田园生活

 

 

五、作文训练

15、十年磨一剑,地位不可撼;一朝需解甲,淡泊而从容。请以“位置”为话题作文。

 

16、华盛顿大权在握[注: 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却毅然选择放弃,回到家园,尽享田园生活的自由,请以“自由与舍弃”为话题作文。

 

附参考答案:

1、《读书》 《魂兮归来,陈天华》《风萧萧兮易水寒》

4、从全文提取信息的能力。着重写的是华盛顿的人格和风范。

5、三次:选择接受军权,完成使命回归田园,选择放弃第三次连任。

启示:为美国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础;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政治家的人格风范;追求人的“生命、自由和幸福”;听从祖国召唤,为国驱驰。

6、详略得当,便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7、《文天祥千秋祭》

8、略

9.(3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 

10.(5分)本题难底较大,答案表述不求一律。下面是对三句话的内容与句间关系的解说,供教师阅卷参考—— 第一句,作者以揣度的口吻提出对“偏差”的思考。读者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倾向,即“偏差”是“故意所致”。第二句,作者仍以揣度的口吻表述,实际上,提示了前一句所谓“故意”的原因。这两个“疑问句”,不在于质疑,而在于解疑。第三句,作者明确提出自己对“政治”的见解,表达不赞同世人“故意”制造的“偏差”,即忽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终结了前两句所谓的“疑问”。(解说每句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的内容,3分;能指出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句间联系,2分。意思对即可。)

11.(4分)(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2分。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整理,意思对即可。)(2)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2分。“与君臣伦理观念决裂”,不可少。)

12.(6分)(1)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2分) (2)司马迁择生,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死践志(2分)(3)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对中华民族崇高生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分)

13、舍一生为明伟志        史迁忍辱取生

14、略

15、略

16、略

上一页  [1] [2] [3] [4] [5]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