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滕王阁序》教案14
   [标签: ]

滕王阁序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滕王阁序》。
二、背景介绍
1、 关于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2、 关于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民国十五年(1926年)终毁于兵燹。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
3、 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是亦老生常谈[注: 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三、 熟读课文
1、 听录音
2、 指名朗读,正音。
读音准确,断句恰当。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注: 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注: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注: 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3、 齐读
四、 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段:扣“洪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五、 分析第一段
1、根据课文注释,翻译本段。
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西汉豫章郡的治所在南昌。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注: 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高:尊贵
8.腾蛟起凤:《西京杂记》中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又说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
2、 赏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称名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带”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并同“控”“引”一样,将洪州的气势写出。----具体写地理位置。
“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两个四六句相对,既扩展了叙述,又升华了情感。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两句,又转为四字短句,节奏的变换带来了文意的转折,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另辟话题,渐近本事。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两句,写州城形胜,写宾主才美,作为过渡句,承上启下[注: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大驾光临,节奏舒缓,语气雍容,给人一种和乐的感觉。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注: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几句,又变而为四字短句,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在写作方法上,由平和的叙述转为抒情;二、在内容上,由详写到概写;在结构上,分离上下文,避免单调的罗列。
“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两句,接着写来宾。句式又变成四六式,描摹在前,引介在后,节奏急促,格调高昂,造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与前面的人物出场相对应,别有情味。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这几句写自己的“闯入”,委婉含蓄。赞美而又不失身份,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注: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恰到好处[注: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3、小结: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 “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采星弛” “物华天宝……” (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六、 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 点名背诵 
二、骈体文有关知识
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这种特殊文体。 
(一)语句方面的骈偶与“四六”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例句: 
例(依次):a 雄州 雾列,俊采 星驰。 
b 披 绣闼,俯 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即上下句相对。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试从文中找出例句: 
例: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请同学们找出例句。 
例: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三、、学习第二三段
1、 口译本段内容
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2、 分析鉴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字面与音韵属对工整,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注: 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下临无地”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已开始转入正题。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注: 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描绘、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第三段开头用三字句,加快节奏。“披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注: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所见山川之美。
“闾阎扑地”“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
3、 小结
本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四、解读四、五两段
1、 翻译本段
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注: 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2、 鉴赏
“甫畅”和“遄飞”,都表明兴致高昂,情绪激动。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四美具,二难并”两个三字短句,变换节奏,心绪也为之—转,由喜悦渐生悲慨。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放开一笔,视野又扩展到宴会之外,感情亦随之升华,为下面的抒情张本。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望”“看”,实际上是在想。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长安,由云海而想到东北的吴会,日下即长安,云间即吴会的意思又暗含其中。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进一步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面的感慨,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注: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尽是他乡之客。”两个四六句,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注: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流露出怀才不遇[注: 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言之凿凿[注: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反问有力。“非无”“岂乏”,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论述,行文摇曳生姿。然后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注: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作结,总束上文,开启下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注: 老年时的壮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作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也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以超越空间为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注: 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孟尝高洁”“阮籍猖狂”两个四六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
3、小结
第四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第五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注: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第三课时

一、 点名提问,复述二至四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六七段
1、翻译课文内容。
补充注释:
1.一介书生[注: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介:个 2.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3.有怀投笔  怀:心思。 4.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注: 筵:酒席。盛大的宴会难再遇到。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胜:美好。再:第二次。 7.兰亭已矣    已:过去。 8.奉承恩于伟饯   于:在。 9.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 10.敢竭鄙怀   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2、鉴赏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是自谦之词,如此简单地给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一言难尽[注: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参见后面附录) “等终军之弱冠”两个四六句,又避开了正面表白,仍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无路;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注: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乘风破浪[注: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的志向。这两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 “路出名区”的四个六字句,以平稳的语气,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 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高兴的事。 “杨意”“钟期”两个四六句,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叹怀才难用和知己难遇。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做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是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3、 小结
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注: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三、写作特点分析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对偶的情况,下面举几个别的句式。如“天高地迥[注: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仄仄。(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人声字,算仄声;“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为去声字。)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注: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注: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注: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注: 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4.警句品味
例: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者高度概括了江南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注: 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作者将“老”和“壮”,“穷”和“坚”从相反相成[注: 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作业
课后练习题

一、我国九大名楼
黄鹤楼
  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注: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楼”。
岳阳楼
  是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称。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北宋岳阳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岳阳楼曾多次兴废,清代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重建,解放后整修一新。烟雨楼,在浙江嘉兴市南湖湖心岛上,于五代吴越钱元潦所建。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49年),从湖滨移至湖中小岛。四面临水,晨烟暮雨,风物清华,堪称胜景。
镇海楼有三:
  1、浙江杭州吴山东麓(吴越旧城之南门)。原名为朝天门,元改称拱北楼,明始换为镇海楼。楼上眺望钱塘江,历历在目[注: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2、福建越王山(屏山)顶的镇海楼明洪武二年(1365年)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高约20米,过去海船昏夜进口,都以此为标志。
  3、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楼高五层,登高远望,全市尽览。解放后重新整修,辟为博物馆。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莆州镇城西南,系北周(557─581年)大将宇文护守城时所建,元初倒塌,目前正修复中。
甲秀楼
  在贵阳鳌头矶上,明万历年间兴建,清代屡有修筑。
望江楼,在东南的锦江南。已辟为望江公园。园内有丽阁、濯锦楼、呤诗楼等,均系清代所建,绚丽玲珑。具有江南庭园特色。
太白楼
  在安徽马鞍山南长江岩翠螺山麓的采石矶上。唐元和中始建,宋、元、明、清屡毁于兵火,清光绪重建。
大观楼
  位于云南昆明滇池北岸,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后毁于战火,同治时重建。楼阁耸峙,绿树成荫,有揽胜阁、涌月亭、观稼堂及“蓬菜别境”等胜景,已辟为大观公园游览胜地。
二、名楼诗作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注: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注: 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秋声赋

一、导入课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注: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的。比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大家一起看屏幕,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讨论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左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的哪些景象:枫叶、排云直上蓝天的鹤,这些景物充满了生计和活力,右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同样是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
二、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先从头至尾把文章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三、研读课文1-2小节
1.先一起回答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1—2
2.第一自然段
描写的什么?秋声
    先一起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找找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写秋天的?
    谁给我解释一下“如赴敌之兵”
    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点的?
                  比喻  本体是秋声,喻体是     
3.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哪两部分?
    从“秋之为状---余烈”是描写,后面是议论
    从字面上看第一部分是写秋之状,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色  容   气   意
    这四个字里面又体现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秋之意是什么?神韵    由形到神的过程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    ”我们先来翻译一下
    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点?悲
    下面把“摧败       ”翻译一下注意“气”应该怎么理解----肃杀
    古代杀人犯处斩,大都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遍
4.小结:第一段写秋之声,突出其悲的特点,第二段写秋之声,交代悲切的原因,后半部分议秋之心,突出肃杀之气
四、那么第三段写的又是什么呢?
1.朗读
   下面听我把这一段翻译一遍
   先看  写的是什么——议人生  发表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感叹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注: 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华发早生。联系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从“百忧 --------星星”再齐读一遍
板书:
                           角 度    特   征     主观感受
                           秋 声  淅沥萧飒   如风雨骤至
                          奔腾砰湃   如波涛夜惊                
                          鏦鏦铮铮   如军队夜行    
                              凄切悲凉 
                          秋 状  惨淡 清明  栗冽  萧条
                          丰草色变   佳树叶脱      肃杀寂寥
对于自然之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
                        秋 义刑官 兵象
                        阴阳五行  
                        五声六律肃杀寂寥

六 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文章第三小节。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讨论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的观点和理由。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得都非常好,那么大家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呢?
      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投影: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注: 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修身养性的思想。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接下来,是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作者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丰草”四句,作者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对比,通过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议论又进一步展开。“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注: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呜,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注: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虫唧唧中,读者似乎也要同声一叹j,。
      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更应该提到的,应是《秋声赋》在文体上的贡献。注重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内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注: 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已经走向没落。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译文】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注: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什么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的情景是:它的色调凄凄惨淡,烟霭飘散,云气密集;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彼此争盛,丰美繁茂;树木葱茏青翠,令人心旷神怡[注: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然而一旦秋风吹过,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注: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磨难,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