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囚蚁》教学设计·教案
   [标签: ]

《囚蚁》教学设计  

江汉区武汉关小学    王丹雪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里流露出兄妹俩浓厚的好奇心,使我们感受到童年时代的纯真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饲养”、“突发奇想”、“兴致勃勃[注: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惊慌不安”、“无所不能[注: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平心静气[注: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威风凛凛[注: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安乐窝[注: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收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作者与妹妹第二次饲养蚂蚁的过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这句话的道理。   

【设计理念】   

一、激发情感,走进深度语文的精神家园   

情感是深度语文的精神支柱,离开了情感,语文教学就无法以走向深处。对于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真正明白“自由”的含义,正确理解“自由”的意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整堂课应尽量淡化理性的自由,把重点放在体会作者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上,让学生们感受小兄妹俩的天真可爱和从养蚂蚁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   

二、张扬个性,调动深度语文的灵性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体会兄妹俩养蚂蚁是爱蚂蚁,为了让蚂蚁们住得温暖舒适,他们想办法,亲自动手剪碎稻草。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选择看课文、看插图,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可能就会有“我从课文中看出兄妹俩不是把蚂蚁当宠物而是当亲人”“我看图发现他们年龄虽小但心思细,不怕困难” “我从他们的表情上感受到了快乐”等等不同角度、极具个性的回答。相信只要教师给与学生平台,他们就会迸发出个性的光彩。   

三、放飞想象,步入深度语文的自由殿堂   

语文教学中,一旦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其中,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思维拓展训练,教师出示“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声中,我仿佛已看见                      ”开头说说你对可爱的小蚂蚁美好的愿望!由于课文中有小作者大胆的想象,学生们通过思考一定能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自由地翱翔在深度语文的殿堂之中。   

四、舒展人性,实现深度语文的人文关怀   

“文本无非是一个例子。”最美的文本也要落实到学生上。教学中有一个角色转换”的环节:如果你们就是这安乐窝中的小蚂蚁,来,倾诉你们的心声!通过这样一种角色的体验,孩子们就会了解自由的意义,而且不仅会尊重蚂蚁,还会尊重其他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他们就会享受自己的童年,珍惜童年美好的时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1——4自然段,让学生们知道兄妹俩养蚂蚁的原因及第一次饲养蚂蚁的过程结果。)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 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一定记得上节课那对养蚂蚁的小兄妹吧!他们找来玻璃瓶饲养了15只蚂蚁。可第二天早上全死了。谁记得原因?   

板书: “旋紧   死”   

2、后来兄妹俩决定为蚂蚁再做一个新居。为什么蚂蚁已经死过一次了,他们还要再次养蚂蚁呢 ?   

(预设)   

因为他们喜欢蚂蚁,没想到玻璃瓶里没有空气蚂蚁会被闷死了。而且他们认   

为所有的动物都能养大,就想把蚂蚁养得比蟋蟀和蝈蝈还要大,第一次失败   

了,希望第二次能成功。   

3、正是这样。他们怀着对蚂蚁无比的喜爱和美好的期待,决定为蚂蚁再造一个   

新居。这节课,让我们走到兄妹俩身边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二、精心研读 理解感悟   

1、请大家翻开书70页,默读课文的五、六自然段,这次给蚂蚁做新居,兄妹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内容细细体会。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此时可以渗透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的学法指导)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这一次给蚂蚁做新居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   

(预设)   

●   火柴盒(扎小洞眼的火柴盒)   

生:(读句子:我找来一只火柴盒子,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命令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来透气。)第一次蚂蚁就是因为不透气被闷死了,他们想火柴盒上扎了小洞眼,蚂蚁们就能透气了。我从“怕它们再闷死”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蚂蚁,不想它们被闷死。   

师:对!扎洞眼的方法真好!既然爱小蚂蚁,就不能让它们闷死。板书:扎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   

生:读句子。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个细心的小男孩。   

师:还有谁想说说?   

生:我从命令这个词中感受到哥哥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一定要让蚂蚁们透气。   

师:都命令妹妹了,可见这是件大事。经过第一次的失败,怎能让闷死的事件重演呢!   

谁来读读哥哥的决心!   

生:读句子。   

师:你的朗读使我相信蚂蚁们决不会再闷死了。   

严实的火柴盒扎上小针眼立刻变成了一个既透气又通风新家,这对兄妹真行!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从扎小洞眼我们体会出小兄妹对蚂蚁们的关心呵护,谁再接着说?   

●  剪碎稻草   

生: (读课文中的句子: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小蚂蚁要冻死的!”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我从妹妹新的担忧中体会到妹妹又怕蚂蚁们冻死,很着急!   

师:她不愿蚂蚁们冻死,谁读读这句。   

我仿佛看到了妹妹担忧的表情,真可怜呀!这么冷的天气,蚂蚁们怎么过啊!谁再来读读妹妹担忧的句子。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妹妹对蚂蚁的关心。女同学一起来读读吧!   

你可以看图也可以结合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1:读“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我从作者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觉得兄妹俩很爱蚂蚁,他们把自己保暖用的稻草抽出来给蚂蚁取暖,简直就把小蚂蚁当亲人了。   

生2:我从“蚂蚁客人”中的“客人”这个词体会到兄妹俩把蚂蚁当朋友。   

师:是呀,既是亲人又是朋友,多纯真可贵的感情啊!   

生2:我从

[1] [2] 下一页

图上看到兄妹俩边剪碎稻草脸上还有微笑,我想他们为蚂蚁忙碌的时候很快乐,可能还在说:“有了这些,小蚂蚁再也不会怕冷了”。   

师:你就把这份快乐读出来吧!   

生3:我从无所不能、果然这两个词体会到哥哥很会想办法,铺上稻草小蚂蚁不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吗。   

师:你感受到了他们的真心。   

生4:我从图上看到他们用剪刀剪碎稻草而且摆放得很整齐,觉得兄妹俩太爱蚂蚁了,小孩子用剪刀多危险啊!可他们根本不想自己,一心想着蚂蚁。从那些整齐的碎稻草可以看出他们多么用心地摆放啊,生怕蚂蚁们住得不舒服。这对小兄妹真了不起。   

师:(板书:剪碎) 有了希望还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呢?我也被这对小兄妹感动了。请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吧!   

生4:读句子   

        …………   

师:让我们感受着小兄妹的纯真与善良,朗读这个部分吧!   

生:(齐读)   

●师:这个新居又透气又暖和,兄妹俩并没有满足,他们还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生:(读书上的句子:我和妹妹又抓来……会喜欢这个新家的。)我从放饼干屑感受到他们想得很周到,怕蚂蚁饿着了。   

师:(板书:放)谁能读出这种细心。   

生:(指名读)   

师:的确是把蚂蚁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注: 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啊!难怪他们自信地以为,一起读:蚂蚁们会喜欢这个新家。   

师:是呀!两个小宝贝相信这样一个透气、温暖并且食物充足的新家,蚂蚁们一定会喜欢的。(师加动作深情朗读:遗憾的是……)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的心中涌出了哪些想法?   

先和同座说说。   

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   

(预设)   

生1:读句子:“遗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样在外面可以观察它们了。但可以用耳朵来听,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可以听见它们的脚步声。这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极其轻微,必须在夜深人静[注: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时听,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我觉得他们很关注小蚂蚁,等到夜深人静时听蚂蚁们的动静,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听听它们是否过得好。   

生2:我觉得这句中的“贴”“极其轻微”都说明蚂蚁们的声音很小很小,几乎听不见,但兄妹俩因为太想知道蚂蚁们的情况就贴着听,平心静气地听。可见他们是真的爱小蚂蚁,生怕有闪失。   

师:你的体会很有深度,能读出来吗?   

生2:读句子   

师:还有谁也能像她这样读?   

生3:读句子   

生4:我从“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这个句子中感觉到兄妹俩非常天真可爱,他们对蚂蚁们有着美好的期待。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憧憬合作朗读这个部分吧!   

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读: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声中,……)    

(思维拓展)   

师:兄妹俩想啊:小蚂蚁,你们快快长大吧。(cai: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这些是兄妹俩的美好愿望。(课件)下面请大家以“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声中,我仿佛已看见                      ”开头说说你对可爱的小蚂蚁美好的愿望吧!   

生:自由说。教师相机评价。(说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打三个点,指两名学生说)   

师:同学们,你们所描述的美好愿望正是句子中省略号所想表达的呀!   

4、学习第7自然段   

同学们,(指板书)兄妹俩用心地扎着小洞眼、认真地剪碎稻草,小心地放饼干屑,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爱心和努力,他们认为小蚂蚁定会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成长,可结果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   

师:为什么呀!如此一个充满爱的新家,书上用的什么词?(安乐窝)蚂蚁们干嘛逃得无影无踪[注: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呢?   

角色转换:如果你们就是这安乐窝中的小蚂蚁,来,倾诉你们的心声!   

全班交流   

(预设)   

a、火柴盒能透气,但空间小。(评价:原来你喜欢大自然的广阔、自由。)   

b、有稻草碎,虽然温暖但不自由。(评价:你的家不是这样的,你不喜欢被关起来,渴望自由,渴望快乐)   

c、有食物,但不是自己劳动换来的。(评价:你愿意无拘无束[注: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地和大伙一起找,一起搬,用勤劳换来食物啊!)   

d、你们的饲养就是囚禁呀!(评价:原来蚂蚁的感受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   

师:令人欣慰的是蚂蚁们的呐喊小作者听到了,谁来读读。   

(cai: 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   

生:(指名读)   

师:对,小蚂蚁不愿被关着,它们向往自由的生活。一二组的同学读读?   

生: 读   

师:是呀!蚂蚁们愿意忙碌、奋斗,他们渴望自由。三四组的同学在来读读。   

生: 读   

经历了两次养蚁的失败,小作者深深的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师:让我们看着黑板,大声地读出来吧!   

生:齐读句子。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5、巩固收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作者曾经这样认为,(cai: 1、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就像人一样,摇篮里不满一尺长的小小婴儿总能长成顶天立地[注: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的大人。)可文章的结尾,作者却悟出了:(cai: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这两个句子,想想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对,第一个句子是作者童年时幼稚甚至是错误的想法,以为蚂蚁可以由人来饲养。第二句则是作者经历了两次“养蚁”结果不是死了就是逃了,明白了蚂蚁们不愿被关起来由人来饲养,像这样以第一句开头以第二句为结尾,就是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三、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兄妹俩第一次因好奇饲养蚂蚁到第二次全情投入照顾蚂蚁,结果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现在你们是否明白课题为什么是“囚蚁”而不是“养蚁”吗?   

生:因为他们开始认为喜欢蚂蚁就把蚂蚁关起来养,而后来却发现蚂蚁们不愿意被关起来,它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和方式,这样关着不是“养蚁”而是“囚蚁”。   

师:是呀!作者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饲养蚂蚁,以为它们会喜欢,但小蚂蚁们却“毫不领情”,因为这样精心的“养”对于它们来说意味着无情的“囚”。   

    

四、作业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本文作者赵丽宏的另外几篇记叙他童年笨事的小文章与同学们分享(课件),相信大家读后一定会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如果你也有像他这般有趣的经历,讲给同学们听听。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