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案
   [标签: ]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武汉市育才小学   孙琳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4、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外形的厚重、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厚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设计理念]   

《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教学是有难度的:   

1、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孩子,对于黄河的了解实在有限。即便是查找资料,也多是苍白和空洞的,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的心理体验产生了难度;   

2、本文语言精美,含义深刻,所承载的信息含量之大,文化含量之厚重让学生的理解产生了难度,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   

3、如何将对文本的理解与写法的感悟结合,如何将教师的讲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如何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也是教师难以把握的。   

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1、            纵向深入与细节品味相融合   

以文中第三段出现的“厚重”一词深入,由瀑布外形的厚重,到黄河精神的厚重,最后上升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在这样一个纵向深入的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抓住细节,品味语言。在指导方法上,重点用到了以下5种方法:   

(1)、比较法:   

如抓住两组词语:   

“跌落”对“升腾”,体会瀑布既有气吞山河[注: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之势,又有曼妙绝伦之美,“刚柔并济”四个字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将比较体会上升到配乐比较朗读,给学生以更加清晰、深刻、完整的印象。   

“寂静”对“活跃”,体会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巨大的声响,进而体会“先声夺人[注: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2)、调动感官(如第三段的教学)   

(3)、读中想象(引导学生读书时眼中要有画面)   

(4)、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了解壶口的特殊构造是导致前文壶口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的原因)   

(5)、多角度感悟(引导学生体会“龙”的比喻是否恰当)   

如果说“厚重”是一条主线,那么这一个个细节就像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帮助学生更加立体、更加完整地解读黄河。   

2、            感悟内容与领悟写法相融合   

学习第5自然段,我引导学生从四个“有的”中去发现排比和比喻的句式特点,但不仅限与此,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长鲸饮涧”、“彩桥飞架”、“花团锦簇[注: 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这些景象中发现黄河刚柔并济的特点,为后文感悟立体的黄河、完整的黄河作铺垫。   

又如课文第7自然段对十里龙槽的一句描述“龙槽中的河水汹涌澎湃[注: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仿佛一条蜿蜒浮游的黄龙……”我并不是简单的问学生这样写有什么好,而是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作者把水比作龙恰当吗?”基于学生前面对黄河已有的认识,学生进一步感悟到黄河的气势像龙,形态像龙,精神像龙!   

我认为,语文课既不能脱离文字空谈感悟,也不能只学习语言而缺乏情感感悟,二者应该相辅相成[注: 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互相促进。   

3、            品读文字与挖掘精髓相融合   

本课文字精美,读起来颇有气势。可是如果课堂上只是群情激昂地一读而过,恐怕留给学生的只是一时之快。沉下心来细品文字,有些地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是不容易产生共鸣的,教师就应带领学生迎难而上。   

外形的厚重:如“水底悬流激荡……增加了厚重感……”,“厚重”如何体会?如果不细抓,孩子们只能体会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很容易忽略“厚重”。为此,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抓住“蒸云”、“浓烟”、“洪钟闷雷”等词语,深入解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厚重”;进而又让学生回忆旧知,比较壶口瀑布与其它瀑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份独有的“厚重”。如此以来,壶口“厚重”的形象便在学生的内心扎了根。   

精神的厚重:又如“我拜倒在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注: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觉得自己这么渺小,内心杂念荡然无存[注: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我忽然领悟了李白……体会了光未然、冼星海……东渡抗日……誓师出征。”对于这一段文字,孩子的了解实在是个空缺,因此,光靠读中感悟是不可取的。在这里,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来丰厚文本,引导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回到唐朝、回到1938年,走进历史,潜入简短的词句背后,理解蕴藏其中丰富深刻的内涵,进而了解黄河精神的厚重;   

文化的厚重:在品读第8自然段“我看到了……立体……完整……漫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时,我将黄河流域的文化巧妙的串连,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领导着学生感受黄河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进而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厚重、历史的厚重。当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达到制高点,产生共鸣之时,学生便心领神会[注: 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地领会到了黄河的 “真传”。   

4、            教师引导与对话分享相融合   

对于这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文章,我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教师精心解读文本,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学生没有了自由呼吸,自主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这里对比我的两处设计(试教和经专家们点拨后的改进)   

雷霆万钧[注: 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试教:用课件出示成语意思和相关古诗   

现场:学生根据预习介绍成语意思,教师补充相关古诗   

“厚重”   

试教:课件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对比感受壶口瀑布独有的厚重。   

现场:让学生自主回忆背诵学过的描写瀑布的诗句,对比感受壶口瀑布独有的厚重   

前者教师完全掌控学生的学习进程,所有资料由教师提供;后者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既鼓励和展示了学生学习成果,又指导了学习方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共学共研,共同成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1—5段   

一、           激趣导入: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文字,咱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cai出示(五下)课文《黄河源》片段:“河道越来越细……搭起了万里长河第一桥”,师生配乐齐读)   

2、师: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发现,虽然过去了整整一年,但大家对这篇课文仍然记忆犹新[注: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这就是清亮、有趣的黄河源,我们的母亲河就是从这里出发,(cai出示黄河流域地形图)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几”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仍然和黄河有关。不过这次,我们将来到山西,来到黄河峡谷中最险要的一段河谷,去领略、去感受、去欣赏、去赞美黄河上唯一的瀑布,那就是---壶口瀑布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不看书,说一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现在孙老师把难度加大,谁还记得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欣赏了瀑布?   

3、师:真好!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哪个角度欣赏到的瀑布格外吸引你呢?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遇到心动的句子,好好多读几遍。     (学生自己读课文---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   

3、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已经深切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激动。但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就无法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形象;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理解壶口瀑布的内在精神。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文本,近距离地去欣赏瀑布吧!   

三、车上:   

1、谁来给咱们读读第一段;   

2、师述:清晨时还很大的兴趣……   

(师生配合读1、2段,根据课文内容相机板书:寂静—活跃)   

3、师:是什么让原本寂静的车厢瞬间变得如此活跃?   

4、师: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这声音让我们为之活跃、为之震撼,用书上

[1] [2] 下一页

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先声夺人)   

5、师:能读出这先声夺人的气势吗?(指名读)   

6、过渡:此时作者是在哪里听到瀑布的声音?车一停,我们便迫不及待[注: 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地跳下去,快步走下岩磴,跑过石滩,来到面对瀑布的巨岩边。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哪个画面让你印象特别深,你想说给或读给大家听。   

四、学习课文三、四段,感受黄河外形之“厚重”:   

1、反馈第三段:   

a、扣词品句,感悟黄河外形之“厚重”   

抓重点句:“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溅起的水雾散在空中,蒸云弥漫,仿佛从水底冒出滚滚的浓烟。”   

(1)、重点体会“跌落”,相机板书:   

师:一起读这个词,现在咱们把“跌”字盖住,单把这个“落”字送进去,谁来给咱们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师:现在咱们把“跌落”两个字完整地送到句子中,谁来读?(生读)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跌”字的妙用)   

师:一个“跌”字就把瀑布的来势之猛、落差之大表现地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透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   

(2)、重点体会“蒸云弥漫”和“滚滚浓烟”:   

师:一个“蒸云”,一个“浓烟”,给你什么感觉?(体会瀑布外形的厚重)   

师: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师:除了视觉上的冲击,你还听到了什么 ?感觉到了什么?   

(3)、重点体会 “雷霆万钧”、“挟风带雨”:   

师:“雷霆万钧”是一个生僻的词,昨天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谁查过词典?   

师:遇到生僻的词能够主动查找词典,这是一个很好的预习习惯。 孙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留意到了这个词,和你们一样,我也先查了词典。(cai出示词语注解)为了深入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我还找到了汉代贾山在《至言》中的一句话(cai出示:“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能读出这雷霆万钧的气势吗?(生读)   

师:学到这里, 孙 老师倒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从上文第二段中,我们知道今天的天气是“风清云淡”,为什么这里会说是“挟风带雨”呢?这“风”从何来?“雨”又从何来呢?(生谈体会,相机指导读书)   

抓重点句:“水底悬流激荡……散发着泥土气息……气吞山河。”   

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崖头转向水底,你看到了什么?   

调动多种感官体会“悬流激荡”、“洪钟闷雷”、“泥土气息”、“震荡峡谷”、“气吞山河”,进而体会黄河外形之“厚重”。   

师: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给咱们一一再现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b、联系旧知,对比体会外形的“厚重”:   

(1)、师:咱们已经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了,关于瀑布的诗歌、文章也学了不少,谁能结合咱们以前学过的说一说,这壶口瀑布和其它瀑布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联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将“紫烟”与“滚滚浓烟”对比,用庐山瀑布的浪漫、飘逸凸显黄河壶口的“厚重”;   

引导学生联系五年级课文《特殊的葬礼》,将“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与“这里的水都是黄色的”作对比,用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清澈凸显黄河壶口的“厚重”;   

引导学生联系叶圣陶的《瀑布》。将“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和“这里的水都是黄色的”作对比,用黄果树大瀑布的秀美来凸显黄河壶口的“厚重”。   

(2)、师小结:没有庐山瀑布的飘逸空灵、没有黄果树瀑布的壮丽秀美、没有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雄奇壮观,但正如书中所说,这壶口瀑布却多了一份(生读:厚重),再读(生读:厚重)!   

师:能读出这份“厚重”吗?想读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三段(引导学生读书时,眼前要有画面)   

2、反馈第四段:   

(1)、师过渡:不知什么时候,云破日出,这瀑布骤然亮起来,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此时的你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板书:升腾)   

(2)、师出示文字:在描写彩虹多彩的形态时,作者一连用到了四个“有的”,现在 孙 老师想请四个同学一人读一个,其余同学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畅谈)   

师点拨比喻词“长鲸饮涧”“彩桥飞架”“花团锦簇”,引导学生发现彩虹不仅美,而且大气;   

相机指导朗读。   

3、小结3、4段的学习:   

(1)、师述:瀑布跌落时,气吞山河、雷霆万钧;水雾升腾时,千变万化[注: 形容变化极多。]、刚柔并济,哪个画面让你格外激动,使你情不自禁[注: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地想通过朗读来赞美它呢?自己练练(生自由练读3、4段)   

(2)、师:谁想读给咱们听!指两名学生分别读瀑布跌落和升腾的场景,师给学生配上《黄河组曲》中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   

(3)、师:看着瀑布跌落,看着水雾升腾,这一起一落让作者思绪万千,此时的作者会想些什么呢?咱们下节课接着往下学!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