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沪教版《囚绿记》教学设计
   [标签: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咏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通过朗读和感受,体验整句和散句的特点,掌握整散结合的句式。

 

  3,认识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体会生命的顽强不屈、不可战胜的力量。

 

【课文提示】

 

  1.1942年,陆蠡被日寇秘密杀害时,年仅34岁。

 

  2.《囚绿记》创作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抒发了对自由、和平生活的憧憬。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蠡lí  嵌qiàn  瞥piē  涸hé  徙xǐ  揠yà  娑suō  猗yī  蕈xùn

 

【积累词语】找出文章中的好词语,并抄写: 

 

  急不暇择[注: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视同至宝  揠苗助长[注: 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烽烟四逼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第1段,引发回忆,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去年夏天。

 

  第2段,写小屋的低矮、狭小、潮湿、简陋。

 

  第3段,指出小屋的窗朝东,早晨阳关很早就照进屋里,炎热可畏。

 

  第4段,点明“我”选择小屋是因为它的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我”喜欢绿色。

 

  第5段,写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中学语文在线()

 

  第6段,强化对“绿”的依恋、喜爱之情。“我”对绿叶的情感历久不衰,久而弥笃,那种喜悦,就如同“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绿色”是自然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第7段,细腻描写“我”观赏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柔软的卷须伸开,然后攀缘;看它的嫩叶舒展开,希望“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第8段,写作者将绿的柔条牵进屋子,使自己和它更接近、更亲密。作者说:“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有了“绿色”便有了快乐、爱和幸福,也有了活力四射的青春年华。在作者心里,世界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蕴含在这绿意葱茏中。

 

  第9段, 作者又以从前住在乡下时的故事来印证、表现自己对绿色、对生命的珍视。

 

  第10段,表现“绿”永远执著向阳的精神,突出其顽强不屈的性格。

 

  第11段,描写绿藤由青苍变嫩黄,枝条细瘦、娇弱,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蕴含着对被损害者的痛惜。

 

  第12—13段,作者本打算七月尾回归南方时放“绿囚”出牢,由于卢沟桥事变,七月中旬他便“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祝它繁茂苍绿。

 

  第14段,写“我” 离开北平一年后怀念绿友,盼望着重见。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7段),恋绿。写“我”选择有绿影的房间而居,以绿为友。

 

  第二部分(8—11段),囚绿。写“我”为使绿友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而引藤入室。

 

  第三部分(12—13段),释绿。写“我”要离开北平,不得不把常春藤放回原来的位置。

 

  第四部分(14段),念绿。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里用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比喻。  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绿”的依恋、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

 

2,“我望着这个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拟人。  作者将绿叶人格化,抒写出细腻、温婉的依恋之情。 )

 

3,我为什么要选择低矮、狭小、潮湿、简陋、炎热的小屋呢?

 

( “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的“我”,喜欢绿色,依恋绿色。当一片“绿影”映入眼帘时,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我”对它的挚爱呢?和绿叶对语,能将孤独、陌生、困倦、不快等抛到九霄云外[注: 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所以,小屋的低矮、狭小、潮湿、简陋、炎热,就算不了什么。 )

 

4,第7段中,常青藤象征了什么?

 

[1] [2] 下一页

 常青藤象征了生命和生机。 )

 

5,“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然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这些话,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 这些话,表现了“我”极为矛盾的心理。 )()

 

6,为什么说绿藤也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卢沟桥事变时,地点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既是自然界植物生命力的顽强表现,同时也是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顽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

 

7,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 线索:见绿→恋绿→囚绿→怜绿→释绿→念绿。  抒发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之情。)

 

8,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 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是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文章只是记叙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释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但细小、平淡之中却包藏着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作者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 )

 

9,什么叫整句?什么叫散句?它们个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整句散句结合的佳句。

 

( 详细见课文第15页短文《整句和散句》。 )

 

10,以本文为例,句式整散相间有什么作用?

 

( 文章句式整散相间,语句参差中见整齐,整齐中见变化,使得文章语势激荡而意味绵长。如:“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喜欢看白水。我喜欢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 视同至宝。”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等整齐的排比句,表达了对绿的赞美与颂扬,爱绿之情溢于言表。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快”。从“伸长”、“攀缘”、“舒放”,层层递进,而整个句子,整中有散,长短交错,读起来既简洁明快,又舒展自如。 )()

 

【学习小结】本单元的五篇散文,让我们进一步思索该如何保护自然。

 

  《山中访友》,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寻访,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溪水》,灵动、顽皮的小溪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注: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形神兼备。

 

  《芦花》,自然界的一切在芦荡和谐相处;结尾隐含了作者对破坏自然和谐的行为的批评。

 

  《你一定会听见的》,作者关注自然、生活中每个细小的声音,用心听,用心看,让我们也领略到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囚绿记》描写了一株不屈服于“幽囚”的常青藤,表现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生命的力量,显示了作者对光明前景的向往。

 

【课外预习】

 

  1,阅读《背影》,扫除文字障碍。   

 

  2,了解新课文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