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南京市2012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标签: ]

南京市2012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语  文

2011.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夙愿(sù)     呜咽(yàn)    促膝谈心[注: 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qī)    铩羽而归[注: 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shā)

b.狙击(zǔ)     兑现(duì)    自怨自艾[注: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yì)    长歌当哭[注: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dàng)    

c.摇曳(yè)     熨帖(yù)     熠熠闪光(yì)    命运多舛(chuǎn)

d.叱咤(zhà)    佳肴(xiáo)   蹑手蹑脚[注: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niè)   曲水流觞(shā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有些拘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注: 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b.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注: 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c.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注: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d.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注: 顺着瓜藤蔓去找西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猎鹰”是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重要项目,能让美国根据所面临威胁,从核打击、常规打击和非动能打击中灵活选择威慑方案。

b.孙杨通过微博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终于实现了参加大运会的多年夙愿,能在开幕式上参加火炬接力,我非常自豪。”

c.据央视报道,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d.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4.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 (含标点) 。(4分)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的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可以说,民众的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答:                                                                

5.下面是苏州留园内的一副对联,请根据语境,补足上下联中空缺的部分。(5分)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    a   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    b     定自称花里神仙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君矣。”

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1)鲜卑数犯塞(  ▲  )

(2)率将吏卒破柱取朔(  ▲  )

(3)事不辞难,罪不逃刑(  ▲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是(2分)

a.为司徒胡广所辟

   复征,再迁渔阳太守

b.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c.付洛阳狱

   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

d.再迁青州刺史

   考死,妻子徙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以母老乞不之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乃使其从者衣褐                                                                         

c.让诉冤于帝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1] [2] [3] [4] [5] [6] 下一页

 

nbsp;      

d.七日而诛少正卯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膺作战勇敢。敌寇侵犯边塞时,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

b.李膺执法如山[注: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在张朔杀人一案中,他把个人的生死得失置之度外[注: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连休假日也不敢出宫。

c.李膺敢于担当。张俭事发后,乡人劝说他逃走以避祸,他却认为这样做有违人臣之节,因而主动前往牢狱。

d.李膺颇有声望。樊陵请求当他弟子;荀爽登门拜见,为他驾车;景顾身为门徒,在李膺死后主动上表辞官归隐。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3分)

(2)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4分)

(3)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注: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⑵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             不求闻达[注: 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地崩山摧[注: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5)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7)子曰:质胜文则野,         文质彬彬[注: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然君子。(《论语》)

(8)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南山雨

董 桥

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这样熬了两三年,老二出世的时候,我去应征一份工钱优厚的职务,连过三关,十拿九稳[注: 比喻很有把握。],竟然落空。

那期间,石初先生辗转知道了我的境遇,有一天约我到莲香茶楼喝早茶。是农历腊月,天刚亮,楼上靠窗的茶座冷得很,他殷殷劝我多吃点心暖胃,尽说些不着边际[注: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的闲话,下楼道别之际,徐徐从大衣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是他早年手抄的一些田园诗,喃喃说:“这些诗写得清爽,念起来舒服。苦闷的时候读读诗词,日子会变得漂亮些!”

风很大,我走到大马路一家绸缎庄的屋檐下翻出诗册,浓浓淡淡的墨色录了许多唐诗清诗,范石湖的作品不少,最后一页是毕九歌的一首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

那天晚上天更冷,石初先生打电话言归正题,要我宽心,用了“事缓则圆”四个字劝我再碰碰机缘,说他一九五二年刚来香港也磕磕绊绊,困顿无助,天天晚上读诗抄诗解忧。我说石湖的诗我小时候读得多,倒想知道毕九歌是谁。他说那是清代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里抄到的,只知道他字调虞,渔洋同邑大司空亨的后人,能诗,可惜只流传了那一首七绝:“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

石初先生到死也没有成过名。他茶余饭后[注: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即兴写写的游戏文字,怎么说都不输那些名家的笔墨,绝对值得付梓流传。事实竟然不是那样。他的旧诗词,他的白话文,他的英文、法文、拉丁文,全是他七十二年人生中默默修炼的正果,知道的人却太少太少了。

我是一九六五年才从台北带着父执宋伯伯的信去看先生。他住半山般含道,四十出头,白皙的皮肤衬着白皙的衬衫,纤秀的金丝眼镜把一张瘦长红润的脸映得更清贵。他声音低沉,讲话很慢,地道的英国风度,一点不带上海人的阔气和喧阗。那次初识之后,他记起来会打电话问我近况,约我在中环他做事的洋行附近吃个午饭聊聊。后来我在报上写专栏、做翻译,石初先生这才开始用长辈的口吻给我提了许多意见,我们渐渐成了师徒。

先生先是教我中文造句的窍门,说白话文要写出文言的凝练,文言文要透露白话的真切。“胡适之的文言文写得其实比白话文要好,原因在此。”他说,“先生学问深厚而才情单薄!”这淡淡的半堂课,我受用到老。他起初常常说我的翻译七百字里起码有十个地方是笨译,脱裤子放屁的句子太多了:“做人不可取巧,翻译必须学巧!”先生每给我改一篇译文,总是叮咛我回家好好逐句捉摸。这样改了八九篇,回头重看自己的旧译,我才脸红了。

我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石初先生做人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做人,他诚实而世故;做学问,他犀利而纯真,抱定主意不求闻达。那时期,传媒的兴旺造就了一批好辩之士挥笔制造舆论,改造社会。那时期,知识界也有一小撮饱学之士[注: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唾弃说教,唾弃生命卑微的欷歔,一心安分乐道,一心经营个人精致的技艺,遁迹自娱。先生继承的正是这一小撮人的情操:“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他常说。

一九九○年年尾,石初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人也苍老了许多。一天,我约他到莲香茶楼喝早茶,下楼道别的时候,我把二十五年前他给我的那本诗册交还给他。我握着他冰冷的手,一句话没说。

先生看看我,看看那本破旧的小册子,微微点了点头,转身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

                                   (选自《旧时月色》,有删改)

13.请简要概括文章中申石初先生的人物形象。(6分)

14.“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这句话流露出申石初先生丰富的情感,请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4分)

15.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6.请谈谈本文以“南山雨”为题的用意。(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

笑说蟹文之灾  

流沙河

老夫银行排队,恭缴电、气、话之三费。站立久了心烦,不免游目四顾,用以杀死时间(kill-time就是汉语说的“消遣”)。忽睹一妇,夏衫华丽,背绣英文曰special lady,即特殊太太,不禁莞尔,心情为之一振。乃自思忖:“既然特殊,又何必来排队?”

      一自国门乍开,英语涌入,其势滔滔,不可逆挡。要现代化,要和先进文化接轨,就得容之纳之。道理大家明白,何须我来饶舌。但窃以为被动容纳同时,也该主动疏之导之,莫让蟹行文字泛滥成灾[注: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才好。所谓泛滥成灾,别以为指的是“特殊太太”之类。笑话罢了,那不算啥。我指的是考试。学生要考英语,考吧。读硕士读博士而研究古汉语者,或中国古史者,或中共党史者,也非考英语不可吗?争取当公务员之非涉外事者,也要考英语吗?各行各界评专业职称,也要考英语吗?是不是太看重英文了?

      英文应该学,但不能都去学waiter英语,一辈子做低级舌人,侍候商董,至多爬上洋买办的阶梯。试看今日外文系的,几人能译学术著作。听他口语多么地道,不过高等waiter罢了。《颜氏家训·教子篇》云:“齐朝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观今鉴古,人情不二。我心窃忧之,有不忍言者。

      更值得忧心的是汉语。早在英语高烧之前,译体文风已经常见报刊文字。今则变本加厉[注: 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坏我汉语生态,竟造出这样笨拙的译体病句来。胪列如下,请共赏之。

  这本书已被我读过了。(这本书我读过了)

   当我早晨起床的时候。(早晨我起床时)

   作为政协委员的我。(我当政协委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浙江女子似乎就像花朵般的娇艳。(越女如花)

   我出门去的同时,看见他正在哭着。(我出门,见他在哭)

   必须加以严厉的惩办。(必须严办)

   你有吃过午饭了吗?(你吃午饭了吗)

   对我说来,她是我的妻子。(她是我妻)

      译体恶风劲吹,从大作家到小学生,同受其愚弄而懵然不觉。更可怕的是报刊上一窝蜂[注: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去学样,还觉得有趣,真要教前辈大师们,鲁胡老梁沈赵,地下同声一哭。写到这里,猛想起余光中。他是外文系老教授,一辈子弄外文。看看他笔下吧,食洋而化为中华的灵与肉,那文字多纯粹,多典雅,多准确,多活泼。

      蟹文透过译体病句侵入报刊,我们拿啥武器去抵抗呢?我答:拿文言文。这武器能逢长化短,逢繁化简,逢深化浅,逢晦化显。笔下仍写现代汉语,但应掌握传统文言,择其铦利者而用之。必如此,方不至于被蟹文的语法攻占了我们的头脑笔下,杂交出怪胎来。不是教人排外,是用自家之本,赚取他家之长。若相反,便是自家无主,尽拾别人的敝屣了。

      各种洋文不滥用,择地而用之,那是必要的。见洋文而反感,义和团心态,贻祸邦国,愚昧可笑。但是,当今街市上好多店招,货物上好多标识,都来英汉对照,有这个必要吗?余非新左人士,不会上纲批判所谓文化帝国主义,只是觉得市井流风趋新可笑而已。还有更可笑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沿街检举店招上的繁体汉字,必铲之而后快,却放过那些毫无必要的洋文招牌字,真有点“相煎何太急”的意味,不免一叹。

  (选自《含笑录》,有删改)

 

17.从全文看,“蟹文之灾” 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

18.第三段中“舌人” 指什么人?该段引用《颜氏家训》的用意是什么?(5分)

19.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

七、作文(70分)

20.请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附加题

2011.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页。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2题。(10分)

2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盖始于五胡乱华时。北齐魏恺自散骑常侍迁青州长史,固辞之。宣帝大怒,曰:“何物汉子,与官不受!”此其证也。承平日,有宗室名宗汉,自恶人犯其名,谓“汉子”曰“兵士”,举宫皆然。其妻供罗汉其子授汉书宫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罗兵士大保请官教点兵士书都下哄然传以为笑

——陆游《老学庵笔记》

22. 简答题。(4分)

(1)上文中《汉书》的作者是    ,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     史。(2分)

(2)上文不仅介绍了“汉子”一词的来历,而且提到了古人称谓中的一个现象,请问是什么? 试写出“五胡”中任意一个种族名称。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曲词:“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 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b.《家》中的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时时处在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有着双重性格,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

c.《老人与海》中“狮子”的意象多次出现,象征勇敢、自信、坚强,老人不断梦见狮子,暗示了他潜意识中对力量的渴望。

d.《雷雨》中,周萍要到他父亲的矿上去,有两个目的,一是想摆脱蘩漪的纠缠,二是想成全弟弟周冲和四凤的爱情。

e.《凤凰涅槃》中凤凰的自焚,是与旧社会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代表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觉醒与新生。

24.下面是有关名著中人物语言、行为动作的描写,请写出其描写的对象。(5分)

①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②果见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

③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④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⑤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答:①                    

25.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节。(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世界出版大国的阅读尴尬

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万种,已是当之无愧[注: 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的出版大国。但平均到每个人,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09年为5.6册。20年只增加了不到1/2本。包括中小学教材在内,农村人均图书消费在20元左右,城市大概是其2倍。尤其是一般图书的消费,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90%。与此相对,农村图书市场持续萎缩。据统计,2001年城乡图书零售比为74∶26, 2009年为82∶18。

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千元,让他们在生活之余拿出几百元来买书是不现实的。图书营销渠道也不健全,县以下的书店大都不卖书了,农民为了买一本书跑上几十里路很常见。

据调查,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因此,有人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不这么看。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

计划经济时代极低的图书定价和大量的免费宣传性图书使人们养成了不愿为阅读付费的习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有人建议,国家可分别对“上游创作,中游发行,下游零售”,均给予相关税收政策的倾斜。此外,政府、媒体、家庭、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阅读,提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改变了,图书消费自然就会上去。

26.从第一段看,我国的“阅读尴尬”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27.试概述关于书价的反方观点及其理由。(5分)

28.依据本文,为增加农村的图书消费,你有什么合理建议?(6分)

 

2012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a呜咽yè  促膝xī谈心  b狙jū击   d佳肴yáo)

2.b(a“面目全非”意为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c“昭然若揭”指真相大白[注: 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d“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注: 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3.a(b 语义重复,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

4. “海囤族”是指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以便宜为标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的群体。(4分,定义格式1分,背景、标准、做法表述正确,各得1分)

5.示例:a读骚取幽(3分,一个字的书名概括恰当,得1分;特点与书名相符,得2分)   b与海棠同韵(2分。答出两个字的花名,得1分;特点与花名相符,1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1)shuò(2)jiāng(助词,用于动词之后,“率将”与“驱将”“扶将”用法同)(3)nàn

7.d(调任/发配。a“征召”;b“害怕”;c“交付”)

8.a(到。b竟(才)/于是;c向/被;d就/却)

9.d(辞官归隐的是景顾之父景毅)

10.(1)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每句1分。“以”亦可译为“因为”)

(2)私下担心错在迟疑拖延,却不料落得个办案太快的罪名。(每句2分。 “稽留”“愆”“意”“疾”为得分点)

(3)我本来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的,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他的姓名,就苟且偷安[注: 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了呢!(“谓”“师”“可以”为得分点)

 

附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

(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受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他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转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击退了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了。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君驾车。”

(李膺)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县令,贪婪残暴没有仁道,以至于连孕妇都杀。听说李膺特别威严,畏罪逃回京城后,就躲到哥哥张让家中,藏在空心柱里。李膺知道了这一情况,率领官兵砸破柱子捉住张朔,交付洛阳监狱。记下口供之后,立即杀了。张让向皇帝鸣冤,皇上下诏让李膺进殿,御驾亲临,责问李膺为什么不先请示便将张朔诛杀。李膺回答说:“当年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七天之后就杀了奸臣少正卯。现在我担任司隶校尉已经有十天了,私下担心错在迟疑拖延,却不料落得个办案太快的罪名。我自己知道有愧职守,只请求让我再苟活五天,能够消灭元凶,我再回来受死,心甘情愿[注: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皇上无话可讲,回过头对张让说:“这是你家弟弟的罪过,李司隶有什么错呢?”于是让李膺出去了。从此,大小太监全都小心谨慎[注: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大气不敢出,休假也不敢走出宫廷。皇帝奇怪,问他们原因,他们全都叩头流泪说:“害怕李校尉。”

当时朝廷一天天混乱,纲纪颓废,李膺独自坚持自己的节操,保持自己的好名声。士人有被他接纳的,称为“登龙门”。等到党锢之祸发生,需查究李膺等人的情况。案卷经过三府时,太尉陈蕃拒绝了。皇帝更加愤怒,于是把李膺等人交付给黄门北寺狱。李膺等人多揭发宦官子弟,宦官害怕,乞请皇帝以天时不正为由赦免囚犯。于是大赦天下。李膺被赦免后回归故里,住在阳城山中,天下的士大夫都认为他道德高尚,而认为朝廷十分污秽黑暗。后来张俭事发,搜捕党人,同乡人对李膺说:“你可以离开了。”李膺回答说:“遇灾难不逃避,有罪过不推卸,这是做大臣的节操。”于是前往诏狱。李膺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流放边疆,门生、故吏以及他们的父兄都被禁止做官。当时侍御史蜀郡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学生,但是没有登在名册上,所以没有遭到处分。景毅于是慨然而叹:“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于是自己上表免官回乡,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有道义。

 

三、古诗鉴赏(10分)

11.(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2分,答出两点得1分)乐景写哀(反衬)(2分)

(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1)日月忽其不淹兮(2) 驽马十驾[注: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3) 苟全性命[注: 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秋天漠漠向昏黑  (6) 凌万顷之茫然    (7) 文胜质则史  (8)众里寻他千百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3.热心助人的长者,渊博冲淡的学者,严谨高明的老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既是对毕九歌诗名不传的慨叹,也是对一己境遇的自我解嘲[注: 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更是对困境中作者的安慰与鼓励。(每点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15.与前文送我诗集相照应。申先生点头的细节,表明他理解了我交还诗集的用意,暗示了我与申先生情感上的默契。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耐人寻味[注: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南山雨是申石初送给我诗册里的词语,象征着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境界。以此为题,纪念我和申先生订交的往事;点染出浓浓的诗意,增添了文章美感;同时表明作者对安分乐道的人生态度的肯定。(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17.各种英语考试泛滥,英语学习功利化倾向严重,译体文风破坏汉语生态,店招货标无意义英汉对照。(每点2分,答出任三点即可)

18.翻译者。(1分)借古讽今[注: 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讥讽今日学英语和当时齐人教子学鲜卑语,都抱着短浅势利的实用目的。(4分)

19.先从生活现象引出话题,接着列举蟹文之灾的表现并分析危害,然后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回到现实,讽刺作结。(5分,前三点各1分,第四点2分)

七、作文(70分)

20.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2012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语文附加题答案

21. 其妻供罗汉/其子授汉书/宫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罗兵士/大保请官教点兵士书/都下哄然/传以为笑

22. 班固  断代史  避讳  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其一)

23. b d

24. ①葛朗台 ②湘云 ③阿q ④哈姆莱特 ⑤翠翠

25.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种菜来掩人耳目[注: 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1分)一日,曹操青梅煮酒宴请刘备纵论天下豪杰,想借此试探刘备。(1分)当曹操说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大惊,将匙箸掉落在地。(1分)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1分)曹操因此放松了警惕。(1分)

26.人均图书消费量低(1分),且20年几乎未增长(1分),图书消费城乡极不均衡(2分)。

27.中国图书价格并不高。(2分)与我们的收入增长相比,与其他的文化消费相比,与外国图书价格相比,中国书价并不高。(3分,每点1分)

28.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的图书营销渠道;加大宣传,更新农民的读书观念。(每点2分)

 

2012届南京市期末调研测试补充细则

一、         语言运用

第4题

格式有两种:一是“‘海囤族’是……”;一是“……称为(叫做)‘海囤族’”。格式完全不正确的不再判其他得分点。

例1:海囤族是在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大量囤积生活用品的一类人,使他们的生活有安全感。(前面正确,后面分句属画蛇添足[注: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格式不给分,其他得分点正常判分,判3分)

例2:海囤族即是囤货一族,标准就是便宜,反应了人民对物价上海的盲目,也确实为无奈之举。(判0分)

第5题

a、“读孔”、“读古”、“读法”、“读经”、“读传”、“读儒”、“读史”等等均为书名概括不当。书名概括不当,后面就不再判分。

b、花名为一个字的,扣一分;后一项正常判分。

 

二、         文言文阅读

第10题

  (1)“以”可译为因为、用……的方式、靠、凭借;“致位”,做到……的职位;“为……所”被动句要译出来,“羞”译为看不起、轻视、鄙视等。

典型错误:……以至于当上太尉的官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被有气节的人所羞耻。

(2)“为愆”译为获罪。

典型错误:“速疾之罪”误译为“很快获得罪过”。

(3)“本谓”可译为“本来认为”“本来想”。

 

三、         古诗鉴赏

第11题

    (1)第一点,答出一点不给分;两点1分,三点也是1分;4点2分。第二点,写出“与下文xx情感对比”、“衬托出xx情感”同样给分;只写“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不给分;

(2)第一点,如不答情感生发原由,只答“失落”、“不得志”“失意”“伤感”“抑郁”等给1分;单答“思乡”给1分。

第二点,手法2分,答出“拟人” 或“虚写”“想像”即给2分,解说手法和效果2分;效果如答“含蓄隽永”“ 含蓄曲折”“委婉含蓄”同样给分。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3题:

从为人处世、做学问、做老师三方面概括,概括或摘录关键词,符合原文意思即可。

第14题:

从对毕九歌的同情、对自己解嘲、对我的安慰三方面回答,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满分)。

第15题:

从以下三方面判分,每点2分。

(1)从结构作用上解说:如照应、呼应均可。

(2)从“我还诗集”的行为方面解说,如:“当年他送诗集安慰我,现在我以同样的方式安慰他,这其实就是对他理解了我交还诗集内涵的揭示。”

(3)从细节的美学特征方面解说,如“产生意犹未尽的联想”;“留白”;“含蓄蕴藉”;“给人想象空间”等。

第16题:

从以下四方面判分,每点2分。

(1)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2)作者对申石初先生的思想感情;(3)诗歌意象的美学意味;(4)作者的人生态度;

(1)(2)两点作如下补充:

(1)“南山雨”的象征意义、隐喻作用,也可答“形象地表达(体现)主旨”;若答成“点明(揭示)主旨”不得分。

(2)纪念我和申先生订交的往事,也可答成“反应作者与先生的精神契合”;或“表达我对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

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7题

答案第二点,如抄第三段第一句有关文字,给1分;如答“追求名利,华而不实[注: 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给2分。

第18题

第二点,答出“讽刺”也可给2分;答出讽刺的内容,再给2分。

第19题

第一点如答“从特殊太太引出话题”也可给分;第二点如答“列出蟹文的表现和危害”也可给分;第三点如答“如何抵抗蟹文”也给分;如将四点答为“对待洋文的正确态度”也给分。

本题评分标准修改如下:

答对一、三、四点各1分,答对第二点给2分。

 

附加题补充细则

第21题

断句一处1分,多1处倒扣1分,以此类推,扣完为止。

第23题

答对一题2分,两题5分,多答不给分。

第24题

第一空写成老葛朗台也可,写成欧也妮·葛朗台不给分。第四空写成哈姆莱特或哈姆雷特都可。

第25题

按照背景、过程、结果三个角度来评分。背景1分,过程3分,结果1分。背景中谈到投奔曹操、寄人篱下[注: 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在家种地、使曹操放松警惕或韬光养晦[注: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晦之计[注: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等都可,1分。过程中青梅煮酒宴请1分,曹操的探问:“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1分(意思正确通顺即可,不必原句);刘备的反应1分。必须强调先说匙箸落地,然后雷声大作。结果可以从两人角度谈论,1分。例如:刘备借此度过危机、逃过一劫,曹操放松警惕、不再怀疑、认为此人无大志等都可以。

 

第26题

不加概括,照抄原文不给分。此题3点,按参考分值得分。第一点必须强调人均购书量,第二点侧重增长速度,第三点强调城乡对比。

 

第27题

反方观点答成“价格并不高”、“价格不算高”或“价格偏低”都可。理由中的第2点“和其他文化消费相比”写成“和电影票价格相比”也可。

 

第28题

补充答案:1、第一点答成加大农村购书优惠力度,如发放购书券等也可;

2、第二点答成增加农村购书点,如开设书店、报刊亭等也可。

补充第4点:给予相关税收政策的倾斜。(共四点,答对三点即可。)

 

 

 

 

 

 

 

 

 

 

 

 

七、         作文

一、关于题意与切题

1.“听话”的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话”,即耳听别人的话语;二是指听从、顺从长辈、领导的意思、意志。

2.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只要文章能表现出“听话”的任意一个方面的意思,即可视作基本切题。

3.切题的深浅及立意的高下,关键是看对“听话”内蕴的思考或解读。只平平地叙述“听话”的人与事或笼统地议论“听话”的是与非,属基本切题;能呈现对“听话”的思辨,即为非常切题。

4.评卷时,可以从写的是不是“听话”入手,再看有无对“听话”的价值意义的思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完全偏离题意的情况主要指通篇所写都不属于“听话”的范畴,或者抛开命题自说自话。

 

二、关于文体与表达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叙、议应一视同仁[注: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主要看立意与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贴切的程度。体貌清晰的可适当高1到2分。

2.围绕“听话”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有无自我的感悟、体察、认知、评判,深浅只要适配文体和表达即可。

3.对叙、议不明的“考试体”作文,在优先考虑是否切题、立意的同时,要重点关注行文的思路。

 

三、关于档次与赋分

1.可以叙述描写“听话”的人与事,可以议论阐发“听话”的点与面。以所写是不是“听话”为评判的基准点,包括记叙文叙述的人事、议论文所论述的问题。 

2.基本符合题意的可由三类卷(49-55)切入,再视表达作上下浮动。切题且立意和语言上乘的可按一类卷(63-70)标准给分。凡所写并非“听话”的所指,按四类卷(42-48)评判,完全脱离题意题旨的为五类卷(28-41)。

3.有下列情况的,按标准在总分确定后再扣问题分。

①字数不足,按缺50个字(空三行)扣1分计。所缺字数超过150字,可直接下降赋分的档次,不再另扣分。

②书写错误,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完5分为止。

 

 

 

 

 

 

作文各类范文评语

 

文“高考成绩出来了”紧扣“听话”二字推展事件,呈现出“听话”的思辨层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思考),文体属清晰,面对人生的重大选题,作者在“现场争议”中明确了对“听话”的价值取向,主题较深刻。若能在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上再加锤炼(描写),在情节构置上,注重矛盾冲突的螺旋层次等等,此文尚可更上层次。故评为一类下,63分。

 

文“那时,我所能犯下的最大的过错”,深切“听话”之“顺从长辈、领导意思、意志”的理解,合情合理。构思固然以时间为线索,不脱众人立意,但贵在以细节取胜,以第二人称述说、抒情,并以细节结尾,呼应全文,饱含深情,让人读完心中为之一动。判为二类上,60分。

 

文“听话,是要听取他人的意见”是一篇规规矩矩的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论证层次清清楚楚。判为二类下,56分。

 

文“在家要听妈妈爸爸的话”,在考场作文中较为典型:一、流水账式的叙事,却又尚切合题旨;二、由前文“事事听话”转至篇尾“突然爆发式”谈“不听话”了,属于“硬拗式”思考,文欠圆润。此类文风不可提倡,此类考生应加更多指导。故判为三类卷中,51分。

 

文“记得从小我就被阿姨们夸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基本符合题意语言表达也尚可。文章前半部分尚能扣住“听话”按成长过程来写,而后半部分“学二胡”的事情有偏离题旨的倾向,故判为三类卷下,49分。

 

文“你这孩子真不听话”,叙事完整,亦多次出现“听话”二字,貌似点题。细细品读,却是所写内容与题旨关联不大:“听戏玩耍”与“暑假探爷”两个主要情节,缺乏与“听话的思考”的有机关联。所写非“听话”所指,问题甚大。故判为四类卷下,43分。

 

文(首段出现“无畏”二字),未清“话”之意,书桌所镌之“无畏”二字,不合“话”之本意。“话”者,二人对话也。文属“硬贴标签”,却又“贴之失当”,完全脱离了题意题旨,属“抛开命题”自说自话类,故评为五类卷,30分。

 

点击下载本文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