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及课件
   [标签: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及课件
  =============================
  发布时间:2010-11-16 20:07
  41中学王艳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主备的篇目是《奇妙的克隆》。下面我就按照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三个部分谈谈我对本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即事理说明文,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学习这一单元可以在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克隆技术是人类进入生物技术时代的标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生物学家谈家桢的这篇科普文章为我们说明了有关这一技术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克隆给人类带来的极大好处,提出了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号召。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方法谋篇布局,把较为复杂繁多的内容条理化。在各部分的写作中根据介绍内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层次清晰,语句通畅,用词准确严密,既说明了这一技术现在取得的成就,又描绘了未来的光明前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进行基本了解,不作深入探讨。
  根据新课程标准阅读训练的要求,及本单元的总体学习目标和本篇文章的知识要点,结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 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注: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1、体会巧妙新颖的结构安排。
  2、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3、理解文章结尾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 道路上前行。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克隆的知识,了解克隆的发展,及人们对克隆持有的态度,强调在课堂上展开竞赛,激发学习的自觉性。
  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让每个学生学会分工与协作,充分地调动积极性,能愉快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并且能够共同分享合作地喜悦。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重要信息,把握全文结构,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理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导语设计: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梅西;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周杰伦;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
  (二)导语设计: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想必大家一定是喜欢看吧,其中孙悟空一遇危急情况会从身上拔根猴毛吹口气就会变出许多小猴来帮忙的情节,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在《西游记》中那是神话描写,是对敢于反抗封建统治、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形象的设想,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本领已经为我们人类所掌握,已经让神话变成现实,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我国着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一同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设计意图:由学生所熟知的名人或喜闻乐见[注: 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的神话入手,引出学生生疏的高新科技知识,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为下面学习做好准备。)
  二、作者简介:谈家桢,着名遗传学家。(一带而过即可)
  三、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课前要求大家预习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1、注意字音(容易误读的词语): 细胞  胚胎  鲫鱼  两栖  脊椎  分泌
  濒临  潜在  免疫
  2、注意字形(容易写错的词语):匍匐  繁衍  雌雄  孵出  囊胚  蟾蜍  鳞片腺素  骡马
  点名每组一位同学板演,学生互改,简单评议。
  (设计意图: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为顺利进行课程教学打好基础,更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把握本文说明对象。
  提示:本文揭示了作为无性繁殖的一种好方法克隆的奥秘,介绍了克隆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提醒人们要严肃地考虑克隆的含义,使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此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并对本课所说明的克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再读课文,感知全文思路。
  学生精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
  1、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概括回答什么是克隆?
  2、《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自然分成四部分,这四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但前后又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并体会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3、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4、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写了很多实验,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
  5、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汇报探究成果,如有不当之处,互相进行补充纠正,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
  明确:1、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或一群个体,都叫克隆。
  2、(1)通过浏览小标题,就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
  ①克隆是什么?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把这门科学技术说得浅显易懂。首先,从我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注: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这样就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原意,让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的含义。紧承前文,文章对克隆的介绍又进一步,从植物克隆写到动物的克隆。以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来作结,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②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一节是对克隆实验的简要介绍和说明。这一节作者没有以时间顺序来写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两条线索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
  ③克隆绵羊多利。这一节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④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一节从三个方面写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者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中,而是对克隆提出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2)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的作用?
  明确:使文章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及对克隆的思索,行文脉络十分清楚。
  3、明确: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4、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写了很多实验,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
  明确:(1)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2)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5、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 ……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对不当之处应予以纠正。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要求,本环节旨在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形成对课文整体的认识。初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的内力,注重对文写作思路的探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同时通过合作与探究,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随堂演练:阅读说明文《梦幻视觉水立方》
  梦幻视觉水立方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jc,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注: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水立方设计梢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个177米乘 177米,高31米的方型建筑。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有11种。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是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而如果置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奇妙自洁不沾尘土 水立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系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注: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的。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会自燃。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 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有没有可能避免除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1、本篇说明文从哪几方面对水立方进行了介绍?2、水立方的外观具有什么特点?3、有人担心水立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 此作出回答。. 4、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答案示例:1、三个方面:水立方设计梢妙,外观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水立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水立方具有环保功能,大量节水。2、梦幻晶莹,体现了一种柔美的建筑风格。 3、水立方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有奇妙的自洁功能。 4、池水覆盖可减少水蒸发(或池水覆盖可节约大量的水),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
  (设计意图:说明文《梦幻视觉水立方》在结构上采用小标题的方式,从外观、建筑材料、环保理念不同角度进行了全面说明,结构清晰,具有条理性。指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
  七、教师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说明结构,把握了说明顺序,对克隆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注: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一、复习导入:
  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二、运用所学说明文知识深入研读课文内容,解读探究说明方法的运用。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把握每一部分说明中心,体会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分析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
  1、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复习上节课所了解的克隆知识。
  明确:凡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2、分析说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解释了什么是克隆是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设计意图: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此环节通过列举一些大家熟悉的事例,配合形象直观的图片加以解说,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准确、简洁、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确了什么是克隆。)
  (二)分析第四部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1、提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提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结合文中的具体例子,在实践中体会说明文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事理的特点,并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优美的特点,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注: 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
  (一)重点语句的分析
  1.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根毫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句中可以这样说能不能删去?
  明确:句中可以这样说不能删去。因为古时吴承恩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克隆猴,这只是后来人们发明了克隆技术,用克隆技术对照《西游记》一书中猴毛变猴这一情节而得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精确性。
  2.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句中大部分能不能去掉?
  明确:句中大部分不能去掉,大部分准确说明了灭亡的卵细胞的数量不少,但也有少数细胞存活下来。
  3.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句中成熟和成功能不能互换?
  明确:句中成熟和成功不能互换,成熟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或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成功指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成熟常用于生物体的发育阶段或技术、意见、条件等方面,而成功常用于试验、革新等方面。
  (二)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例如:(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4)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5)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选两位同学谈体会。
  (设计意图:设计这道练习题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推敲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一方面感受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另一方面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四、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
  1、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明确: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2、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注: 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
  提示:关于这一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不求有统一的答案;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关于克隆的争议的内容来开展语文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克隆方面的文章资料,也可推荐这方面的文章供同学们研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大体可从如下几方面思考展开: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完善自己的观点看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所以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开拓学生的思路,更好地走出文章,走进生活,能清醒地审视自己和生活。在思索中求证,在求证中领悟,而不是简单地去接受某种观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和谐的气氛,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此环节还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阅读练习:阅读说明文《当航天科技应用于生活……》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把目光投向航天科技的时候,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要花多少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为什么不把钱花到其他地方?
  实际上,航天科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注: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根据美国航天局的一份名单,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中共有700多项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令人瞩目:激光血管造影术、新一代心脏起搏器、红外线温度计、热感应视频仪(不需要手术就可以确定人体内的病变情况)、血液分析仪等。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各种设备,上世纪60年代时是被用来监测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的身体状况的。
  航天科技中的技术革命更是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便携式电脑就是其中之一。美国当年实施登月计划时,需要一种体积小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来监控太空旅行,便携式电脑的雏形就此诞生。或许,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尽管美国和其他国家为发展航天科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由此引发的电脑技术的高度发达足以回报投入的成本。
  虽然航天科技中许多新技术的最初目标并不是为了在地球上应用,但它们最后都成为了造福于人类的手段。例如研究人类暴露在强辐射条件下的后果,寻找避免辐射对宇航员的血液造成危害的方法,使人们找到了治疗白血病、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手段。
  航天科技带给全世界人们的知识是丰富的,影响是深远的,把航天科技转化为可实施的工业生产力,转化为可以商用民用的技术,应该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
  1、上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航天科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①便携式电脑的雏形就此诞生。
  ②但由此引发的电脑技术的高度发达足以回报投入的成本。
  3、举例说明本文主要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4、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句中之一删去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吗?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②或许,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
  删去或许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答案:1、 ①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令人瞩目;②航天科技中的技术革命更是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③航天科技中的许多新技术最后都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手段。(或者虽然航天科技中许多新技术的最初目标并不是为了在地球上应用,但它们最后都成为了造福于人类的手段。)
  2、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3、①美国当年实施登月计划时,需要一种体积小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来监控太空旅游。(意对即可)②美国和其他国家为发展航天科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意对即可)
  4、①删去之一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重症监护病房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一项应用,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其他的应用。如果删去,就表明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只有这一项应用。②或许,(即也许)表示不很肯定(猜测的语气),使后面假设的内容(即使……)表达得更委婉(婉转)些,读起来(听起来)不显得生硬。
  六、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请以假如我被克隆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七、教师小结:科学技术时一直是进步的,想阻止科学进步是徒劳无益[注: 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是进展,世界为之轰动。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王颖老师关于《奇妙的克隆》教学设想的补充:
  通过对课文的研读,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我想对王老师《奇妙的克隆》的教学设想进行以下补充。在探究第一部分的说明方法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加鲜明直接的印象,我想采用比较探究的方法,可以这样设问: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那么学生通过与原文的比较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确:改后比较枯燥,没有原文举例浅显易懂,说明生动,让人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克隆的科学含义。
  另外还应该分析以下这一部分最后一段引用孙悟空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因为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注: 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说明文的生动性。
  以上只是我在备课中的一些想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注:课件在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