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指导 >> 正文
怎样使高考话题作文“符合题意”
   [标签: ]

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不答自明——有关系;第二个问号“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需从寓言的意图出发——批判用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物,因此,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必定会影响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阅卷表明,“有事实而无事理,有现象而无本质,有结果而无原因”成了相当多的考生习作得分不高的“通病”。其实,这一“通病”是完全可以通过认真审视“提示语”得以防治的。

  ④推敲“注意”,进一步明确作文的自由和条件。“注意”(或“要求”)对写作作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标题或表达方式等等的限制,它是作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切不可掉以轻心。如2000年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注意”往往有四项:(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标题自拟(4)不少于800字。前三项提供了自由空间,审清了才能充分展示个性;后一项是限定条件,审清了才能避免因字数不够而失分。

  (2)审题立意“定两点”。

  首先要为作文定好“基准点”。

  ①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审题的任务大体有两条:一是弄清题目本身的含义,提示其本质;一是选择恰当的角度,确立文章中心。前者是对题目内涵的客观把握,后者则是对作文主旨的主观认定。审题时,首先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如韩非子的那则《智子疑邻》,其寓意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材料的关注点不在于富人的判断结果是否正确,而在于他认知事物的标准恰当与否。以感情的亲疏为尺度,却不假思索、毫无根据地揣测他人并作出结论,正是这个宋国富人给后人留下话柄之所在。一旦认识清晰、思路明确,就实现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的“转折”。如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来写文章,立意上存在三个层次:

  1就事论事:感情上的亲疏远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

  2剖析原因:缺乏理性的思辨。故需呼唤理性的认知,强调理性的价值。

  3深化拓展:理性的社会该具有的品质,如学会理解、信任、沟通等,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