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标签: ]

一、导入 师:在金风送爽[注: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提到中秋节,大家会想到什么? 生:月亮、月饼、月宫里的嫦娥和吴刚。 生:团圆,中秋是团圆的日子。 师: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传统风俗中,在中秋节,家人相聚赏月、聊天、品月饼,而如果有家人不在,就会对着月亮寄托相思之情。我们就来看看一千多年前苏轼如何度过他的中秋节。 二、诵读 词又称长短句,比诗歌更能反映出曲折委婉的感情,同学们注意用抑扬顿挫[注: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表现出诗歌的感情。示范朗诵。请两位学生朗诵。读的十分流畅、抒情。请生评:读出了从沉郁到昂扬的感觉。咬字清晰,感情充沛。 三、理解诗歌,上阕写景。 师:苏轼在中秋有没有团圆,找出相应的词句。 生:“兼怀子由”、“无眠” 生:“何事长向别时圆”。 师:看来苏轼中秋并没有与家人团聚,实际上与弟弟已六、七年未见。 师:苏轼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思念远方的亲人的,请看上阕。上阙写景,既写了现实中存在的景,又写了想象中的景物。请分别找出实景和虚景。 生:实景:明月、清风、影子  ; 虚景:天上宫阙、琼楼玉宇[注: 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师:作者描绘了天上的理想境界,天上的宫殿是不同于尘世的。首先,它的时间是不同与地下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其次,它的建筑是用美玉堆砌而成的。美仑美奂的天上宫殿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哪句话写出了诗人的向往?生齐:“乘风归去”。 师:作者有没有羽化升仙?他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解除遗憾的? 生:没有,作者担心天上太寒冷,留恋人间的温暖。但是他通过月下起舞,解除了内心的烦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师:如何理解“何似在人间”? 生:怎么比得上人间? 生:怎么像是在人间? 师:两种说法都可以。似,可以理解为“像”或是“比得上”,无论哪种理解都说的通。怎么像是在人间,或着怎么比得上人间。前者偏向于在月下起舞,后着偏于在月宫起舞。都是强调留恋人间的温暖。(板书:上阕天上与人间  留恋人世) 四、理解诗歌,下阕抒情。 师:下阕写分别的痛苦。苏轼埋怨月光不通人情,照着不能入眠的诗人。月光本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作者写它恼人,在人不能入睡时却朗照着诗人。它已圆而人未圆,同学们可以学习苏轼的写法,将无形无可捉摸的相思写得真实可感。把景与情相结合,寓情于景[注: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师:作者如何将自己从离别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 生:人有悲欢离合[注: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生:人就像月亮一样有聚有散,所以不必太在意。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写法? 生:类比。 师: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以看出,作者把人生的哲理和自然规律做类比,从自然界的月的圆缺想到人的离合,月难长圆,所以人也难长合。这样作者就从狭小的思念之情中解脱了出来。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注: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因为看透了世事,才变得达观。这样,词的境界也开阔了。 师:作者虽不能团圆,但是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送上最深沉的祝福。“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就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师:“婵娟”一词作何解释? 生:指月亮。 师:婵娟本是形容女子容貌美好,怎么联系到嫦娥的? 生:本来婵娟指女子美好的容貌,从女子联想到嫦娥,又从嫦娥联系到月亮。所以是共享美好的月光。 (板书:下阕 分离与祝福 人生达观) 五、背景的认识和对我们的启示 师:作者为什么要乘风归去? 生:作者政治上不得意,远离京城,没有被重用。 生:与弟弟分别已久,思念亲人。 师:当时作者身处密州,为密州知州,远离政治中心京城,政治上不得意。所以想要逃离尘世。但是最后也没有乘风归去,因为他还留恋人间的温暖。 师:我们在学了这首词以后应该如何面对分别?你有类似的感受吗? 生:有一次爸爸出差,我就非常的思念他,希望他早点回来,还给他打电话。 生:分别是暂时的,要看开一些。 师:分别是痛苦的,当关系越亲密这种痛苦就越强烈。但是发自内心的祝福可以缓解这种痛苦。希望对方能快乐幸福,这样我们就比较达观了。选择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忍受痛苦的同时祝福对方。就如《杜少府之任蜀州》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为分别而痛苦,只为祝福对方。这样就可以“伤离别而处达观”了。 六、再次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七、作业: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说说你收集的咏月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学反思: 这堂课能做到以本为本,以生为本,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同学们已学习过本文的基础上(都能背诵),充分挖掘诗歌语言背后的意韵,把握苏轼诗歌整体上的积极乐观的态度。重点在于,作者两次由失意而解脱的心路历程。先是处人间而获得超脱的乐趣,从而放弃“乘风归去”,留恋人世的美好与温暖,再是从月已圆而人未圆的痛苦中解脱,从自然规律入手,从个人的小欢乐、小分别达到一个比较宏大的境界,从而释怀。诗歌始终洋溢的是苏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老师始终的追求。不论是对与分别的体会还是对于解脱的认识,学生都能准确的把握,师生的互动比较充分。在讨论“起舞弄清影”到底是月下起舞还是月宫起舞的问题时,学生能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持月宫中起舞意见的同学能讲出月宫的寒冷衬托出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讲的是“怎么比得上在人间”,而持月下起舞的意见的同学能讲出月下起舞获得了一种不离尘世的超脱,“何似在人间”讲的是“怎么像是在人间”。两种理解都言之有据,可以自由选择,不必强求一致。这也是文学“多义性”的一种体现。 对于像《水调歌头》这样的经典作品应该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读出意韵,读出感情,读出新意。这是诗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能从这首诗歌里获取积极的人生选择,获取对待离别的理性态度,窃以为是一种不小的收获。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