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读名篇,学词语》教学案例
   [标签: ]

 [设计背景]
在学习小说单元时,我发现不少学生对小说中涉及的历史背景知之不多。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我设计从积累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作品蕴涵丰富的内容。这样既积累了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又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情况。
2、在积累词语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形式]
课余阅读名著、收集材料 ,课堂汇报交流(词语积累竞赛、讲故事)。
[课前准备]
开学初,我向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结合从名著《三国演义》中选的课文《失街亭》,阅读《三国演义》,从中积累一些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如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看谁积累得多,五一节长假后进行比赛。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们掀起了学“三国”的热潮。他们课间讨论,课后阅读名著,查找资料,收获是很大的。
[活动内容]
五一节过后,我利用两节课进行了“读‘三国’学词语的竞赛”。向学生提出了竞赛要求:
师:同学们,这次竞赛我们以组为单位,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知道的有关三国方面的词语。为了分类清楚,我在黑板上列出条目,一、歇后语,二、成语,三、惯用语。要求:每写出一个词语,就要对这个词语涉及的故事进行讲解。
各小组同学纷纷来到前面,写下了很多有关“三国”方面的词语,特别是歇后语方面写的最多。
生1:我们组积累的歇后语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注: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下面我给大家讲讲与这几个词语有关的故事。(学生讲故事略)
生2:我们组积累的歇后语还有: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注: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关公刮骨割毒——若无其事、将干盗书——上了大当、许褚战马超——赤搏上阵、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注: 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刘备招亲——弄假成真、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学生写完之后又讲了与之有关的故事,课堂气氛很活跃。)
生3:我们组积累的歇后语还有: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注: 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象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同样,学生也讲了与这些词语有关的故事。)
生4:我们组积累的歇后语有: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注: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注: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注: 益:更加。越多越好。]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
(学生讲了与之相关的故事)
师:同学们写得很好,积累丰富。现在我们请同学写出他积累的成语,看哪组写得多。
生:老师,我们组积累的成语有:“赤膊上陈、三顾茅庐、乐不思蜀、望梅止渴、赤壁鏖战、木牛流马、七擒七纵、求田门舍”,现在我给大家讲讲这几个成语的故事。(故事略)
生:我们组积累的成语有:一臂之力、七步成诗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注: 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不知所云[注: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与这几个成语有关的故事是这样的……(故事略)
生:我们组积累的成语有:作奸犯科[注: 奸:坏事;科: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出言不逊[注: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注: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指日可待[注: 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探囊取物 、如鱼得水 、妄自菲薄 、呼风唤雨 。我给大家讲讲这几个成语的故事……(故事略)


师:还有吗?好,现在我们请同学写出他积累的惯用语,可能有的同学对惯用语不太了解,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万事俱备”(学生马上接到):“只欠东风”对了,同学们知道这个词语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吗?”(学生们讲出了这个词语的所涉及到的人和事。)这就是惯用语。所谓惯用语,就是人们口语中习惯使用的一种结构比较固定,意义有所引申的习惯用语。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
生:老师,我们知道了,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过五关,斩六将、既生瑜,何生亮、身在曹营心在汉[注: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赔了夫人又折兵[注: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英雄所见略同[注: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大意失荆州、挟天子以令诸侯[注: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这些都是惯用语。
师:很好,你能讲讲与这些惯用语有关的故事吗?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生:可以。(学生讲的不全面的地方,其他学生补充)(故事略)
生:老师,宋词中的句子“生子当如孙仲谋”可以算是惯用语吧?
师:当然可以。
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师:不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注: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生:老师,您刚才说的就是惯用语。
师:对呀,谁讲讲这两个词语的故事?
生:讲故事(略)……
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两节课就结束了。我对这两节课进行了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积累了丰富的词语,这可见你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做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读书过程中,继续努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学语文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
[活动总结]
这两节课,学生们都行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读书,查阅资料,所积累的词语都有一段惊心动魄[注: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的故事,学生不但能写出这些词语,而且对所写的词语进行了解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读《三国演义》,查找有关三国方面的资料,学生们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文学素养。我对成绩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了表扬、奖励。事后,我问学生们是怎样获得这些词语的,他们告诉我:任务布置下去后,由语文科代表组织,每个同学阅读两回小说,从中找出或概括出有代表的词语,互相交流,如“乐不思蜀”“木牛流马”“既生瑜,何生亮”“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这些词语在原文件中都能找得到。至于歇后语,他们翻阅了《歇后语词典》,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还有平时积累的,如200电话卡上的图文就有三国方面的内容。除了写到黑板上的之外,他们课后又积累了很多关于刘备的歇后语,如“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卖草鞋——本行”“刘备招亲——假戏真唱”……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词语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说,这样读书不但学习了丰富的词语,而且对名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到这部名著的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这样学习,能真正学到知识。
听到学生的话,我感到:语文教学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