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筏子》学案设计3
   [标签: ]

《筏子》  学案     第一课时

 

泗交初中   设计:郑海龙     2010-3-4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4、  划分文章的结构。

 

导学设计:

 

一、             走近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注: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二、             快速地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泻千里[注: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  浊浪排空(   )  胆惊心悸(   )  吞噬(    )

 

惊涛骇浪[注: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  化险为夷[注: 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  如履平地(   )  湍急(   )

 

艄公    (   )  竹篙    (   )

 

2、  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恶                  转

 

 

 

3、  解释下面的词语。

 

一泻千里:

 

乘风破浪[注: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提心吊胆[注: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惊涛骇浪:

 

化险为夷:

 

吞噬:                                  湍急:

 

浏览:                                 

 

如履平地:

 

三、细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四、文章出现许多成语和四字熟语,请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四、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

 

 

 

 

《筏子》  学案     第二课时

 

泗交初中            设计:郑海龙        2010-3-5

 

学习目标:

 

1、  仔细品读课文。

 

2、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即鲜明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

 

4、  自觉地热爱祖国,增强征服自然的本领。

 

导学设计:

 

一、             课文品读

 

(一)  第一部分

 

1、  文章用哪些词语来描写黄河?这些词语写出了黄河的特点是什么?

 

 

 

2、“大水车在河边·····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话用大水车的“大”来衬托黄河水的什么?

[1] [2] 下一页

 

 

 

3、“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啊,请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啊”说明了什么?这句话中的省略号和后面的6个数字,作者不厌其烦[注: 厌:嫌。不嫌麻烦。]地写出来,意在要表达什么?

 

 

 

5、“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这句话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二)  第二部分

 

6、“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注: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这句话把      比作        ,说明了      

 

                                          。

 

7、“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划线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者写乘客多和物品繁重是为了衬托出                          。 

 

8、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注: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岸上看的人”和筏子上的乘客各自的表现一样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写艄公既“小心”又“大胆”,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9、在第九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具有普遍的哲理意义,你能找出来吗?

 

 

 

10、作者对艄公持什么态度?作者只是在描写“筏子”吗?为什么?

 

 

 

11、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这句话有何象征意义?

 

 

 

二、整体感知

 

12、《筏子》赞美了什么?作者要阐明什么道理?

 

 

 

13、艄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4、这篇文章有一系列的、全方位的、鲜明的对比和衬托串联起来的。你能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吗?

 

 

 

三、收集有关黄河的诗句和谚语在班内交流。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