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教学案
   [标签: ]

第六单元:《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通过信中的语言和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自己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心,让生命开花的愿望;重点理解一些语句的意思,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钱学森》这一课,体会科学家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詹天佑》这一课,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4、通过学习《鞋匠的儿子》这一课,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品质。  

   

三、详细教学内容:  

(一)《给家乡孩子的信》  

1、牢记重点字音:  

原谅(liàng)羡慕(xiàn mù)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争先恐后[注: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3、了解书信的格式:  

书信:是用书面形式交流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的应用文。书信的格式分为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书信要注意内容真实、具体、使收信人能看懂你写信的目的和要求。书信还要求要用词准确,注意对象,说话得体。  

4、关于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堂,又名李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辞世,是“五四”以来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十二本散文、游记和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5、文章中心:  

本文是一篇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这篇书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的真诚关怀、亲切地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生以启迪。  

6、问题探究:  

(1)本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文章一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孩子们的来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巴金爷爷表示感谢。第二自然段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信,代替他与孩子们见面。第三自然段写巴金爷爷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和对同胞的热爱,并说明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是他要让自己的人生开花。第四自然段写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生命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第五自然段写巴金爷爷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珍惜时间。  

(2)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能不能省略。  

1、无论如何[注: 不管怎样。],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2、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答:(1)中的终于是不可以去掉的。这表现了巴金爷爷笔耕不辍的情境。巴金在这时已经一只手不听使唤,但是还是坚持着给孩子们回信,表现了巴金对孩子们的喜爱和想念。  

(2)中的终于也不可以去掉。因为这个结论是巴金反复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巴金一生思索的结果。突出了巴金老人的勤劳。他的一生其实不平凡,为人民留下了一篇篇优秀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热爱。  

3、理解下列句子的深意:  

(1)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答: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无限的创作动力是源于作者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爱,只有爱才能感动读者,拨动心弦。  

   

(二)《钱学森》  

1、牢记生字字音:  

稳健(wěn)步伐(fá) 舱壁(cāng) 眺望(tiào)袒露(tǎn)  

富裕(yù)恳切(kěn) 贡献(gòng)额头(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广阔无垠  劈波斩浪  魂牵梦绕  

3、文章中心: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美好情怀。  

4、问题探究:  

(1)本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答:课文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钱学森历经15天的航行,终于返回了祖国。第二自然段写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念念不忘[注: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祖国。第三、四自然段讲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格外的兴奋,渴望早日回国。第五、六自然段,写钱学森在总理的关怀之下,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航程。第七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之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事业、导弹研发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仔细阅读文章中的第三、四自然段,想想文中是如何表现钱学森的爱国心的?  

答:每当中秋赏月的时候,吟诵王维的诗句,文中还有很多表现钱学森心情的语句:比如“埋藏……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袒露了心迹”等  

(3)钱学森回国都有怎样的意义呢?  

答:通过阅读第五、第六自然段,通过“无论”“抵得上”“决不能”等词语表现出钱学森回国的重大意义。  

(4)你从钱学森身上都学到了什么呢?  

略  

   

(三)《詹天佑》  

1、牢记生字字音:  

詹天佑(zhān)修筑(zhù)要挟(xié)深涧(jiàn)  

勘测(kān)峭壁(qiào)隧道(suì)经纬(wěi)竣工(jùn)  

藐视(miǎo)泥浆(jiāng)蔑视(miè)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轻蔑 要挟毅然 藐视 经纬仪  

3、了解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号眷诚,字达朝。1872年赴美国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后参加了京张铁路的修建工作。并且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  

4、文章中心:  

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国优秀的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的要挟和嘲笑,不怕工程中的千难万险,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5、问题探究:  

(1)文章总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都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答:全文一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1~3)讲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的情况下,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第二段:(4~6)重点叙述詹天佑带领中国工人克服重重的困难修建铁路的过程,说明詹天佑是一位爱国的工程师。第三段:(7段)讲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2)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阻挠清政

[1] [2] [3] [4] [5] [6] 下一页

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建铁路?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之后,为什么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个笑话?  

答:帝国主义者控制修筑权,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恃强凌弱[注: 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肆意妄为。他们完全低估了中国的力量和智慧,妄图要挟清政府,达到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的目的。自然条件是十分艰险的,工程是十分艰巨的,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詹天佑完成了修筑的任务,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3)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表现在不怕吃苦,和工人们一起风餐露宿[注: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身先士卒[注: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躬亲垂范。其次表现在人字形铁路的创建上。  

(4)在詹天佑身上都学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略  

   

(四)《鞋匠的儿子》  

1、牢记生字字音:  

尴尬(gān gà) 卑微(bēi) 羞辱(xiū) 塌(tā)犹豫 (yóu)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卑微  参议院  

3、了解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政治学家。他出身于社会的底层,具有勤劳简朴,谦虚和诚恳的品格。他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身上最伟大的品质就是不忘记自己是一位鞋匠的儿子,并为自己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4、文章中心: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调,叙述了美国总统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是面对态度傲慢、自恃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的讥讽与嘲笑时,凭自己的智慧和宽容,赢得了尊严和尊重。  

5、问题探究:  

(1)全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答:全文一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林肯成为美国总统时那些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都有些尴尬。想要羞辱林肯。第二、三、四、五段写林肯通过自己的宽容和才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第六自然段写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领导人民获得了统一。  

(2)文中参议院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参议员们首先是对林肯的当选感到十分的羞辱、尴尬,接下来想在大会上羞辱林肯。接下来面对林肯以大笑的方式进行嘲弄,后来听到了林肯的叙述后全体静默,接下来是  

对林肯支持的掌声。  

(3)林肯能赢得人民的爱戴,他靠的是什么?  

答:林肯的伟大不但在于赢得了一场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更在于他独特的精神。  

   

【典型例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要挟——               藐视——       勉励——      杰出——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将序号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a 尴尬   ① 处境困扃     ②神态不自然   ③害羞 (       )  

b 名门族   ①名望    ②往远处看   ③探访问候 (       )  

c 卑微     ①自卑    ②谦虚    ③身份低下      (       )  

答案:1、胁迫 蔑视 鼓励 优秀  2、①  ①   ③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 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  

    a. 慢(dài)  听(líng)  然不同(jiōng)  

    b. 丰(yù)   灭(jián) 言简意(gāi)  

    c. 秀(qí)   俯(kàn)  移默化(qián)  

    d. 琐(xiè)  恐(xià)  浮光影(lüè)  

   

2. 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2分)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诗圣”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注: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陈涉世家》——司马迁  

    c. 《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  

    d. 《皇帝的新装》《七颗钻石》——安徒生——丹麦  

   

3. 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2分)  

    a. 中力拉崩倒之声(jiān)       奏荐某人为官(曾经)  

    b. 而乡邻之生日(cú)        同舍生皆绮绣(同“披”)  

    c. 吏二缚一人王(yì)        非常咨询不其致(缺乏)  

    d. 岸芷兰,郁郁青青(tīng) 肉食者,未能远谋(卑鄙)  

   

4. 改正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乘风破浪[注: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中西合壁 轩然大波[注: 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契而不舍  

    无解可击 千锤百炼[注: 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心往神弛 开天辟地[注: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5. 某出版社要出版一套“中学生喜爱的中外名作”丛书,请你从下面所列篇目中选择一部(篇)推荐给出版社,并写出推荐理由。(3分)  

    《背影》  《西游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热爱生命》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  

   

6. 阅读下面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3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许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线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传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_________________。  

   

7.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单位举办了“‘北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2008’ 全国大学生主题招贴设计大赛”,下面的组图就是在这次大赛上获金奖的作品。请你仔细观察,对它的创意进行说明。(提示:招贴画上的汉字依次是“高”“快”“强”)(4分)  

   

二、 阅读现代文,完成8~17小题。(32分)  

(一)话说海淀  

①古时,海淀曾有大片水草丛生的浅湖水淀,故称“海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海淀区已有人类居住和活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交往的重要通道,是北方民族南下和中原王朝北上的战略要地。金时,海淀成为出中都正北门,经居庸关、八达岭通往蒙古高原的第一站,距城20里,是商旅歇息的理想地点,因此“海淀”被称为“海店”。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在中都东北郊兴建大都,原来从中都北上的大道也就随之东移。因此元朝以后,“海店”就失去了它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名称也就随之消失,而以水乡见称的“海淀”一名却流传了下来。  

②海淀一带水源丰沛,湖网密布,加上西山环绕如屏,山光水色[注: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交相辉映[注: 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到了明朝,游人众多,都下文人更是吟咏歌唱,流连忘返[注: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像“输君匹马城西去,谁里荷花海淀还”就反映了当时的景象。海淀的秀美风光一经文人墨客的渲染,引得达官贵人[注: 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也纷纷而至,修筑私家园林之风一时间兴盛起来。  

③从清朝康熙中期起,朝廷开始在海淀大兴土木[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历时百余年,终于建设成了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大型皇家园林群体,成为除紫禁城之外的又一政务中心。海淀镇也随着“三山五园”的兴建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京西重镇。  

④这时的海淀,园林密布,园内湖光粼粼,树影婆娑;园外水荡甚多,荡中风荷摇曳,田中稻花飘香,一派江南风光。“忽牵野兴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画图,几曲波光连太液,千枝灯影散蓬壶”,是清人咏未名湖前身景色的诗句;而乾隆皇帝的“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两岸绿杨蝉嘒(huì)嘒,轻舟满领稻风香”,则描绘了当时巴沟附近的水乡美景。  

⑤底蕴深厚的园林艺术和文化遗迹解说着海淀的历史文明,记载着海淀的文化沉淀: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御苑、宅府、坛庙;文人墨客在这里赋诗属文,著名的《红楼梦》就是在西山漫山红叶的陪伴下来到世间的。近现代,许多名人也在海淀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李大钊、朱自清、齐白石等。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双清别墅筹建了新生的共和国。  

⑥建国后,海淀逐渐成为著名的教育、文化、科技区。区内高校林立,汇集了全国最著名最具权威性的科研院所。是全国首屈一指[注: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的“智力库”。改革开放以后,因得天独厚[注: 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的文化科技资源优势,高科技在海淀中关村率先发展起来。1999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0年,占地面积51.44公顷的高科技商务中心区——“中关村西区”建设破土动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和“中关村西区”的开发,引来了当今世界高端技术和博雅之士,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新的生命元素。  

⑦生态环境关系着社会长远发展的全局,虽然昔日海淀“水光潋滟”的江南风光已不复存在,但构建“绿色家园”是海淀人永远的追求。作为北京市政府“绿树、清水、蓝天”重点工程之一的海淀“万柳工程”,已经开始动工。这一工程的顺利完成,必将大大有利于“中关村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海淀区已改建绿地56万多平方米,新种树木30多万株,建成了万泉文化公园等近70个绿化精品项目。走进今日海淀,地绿、水清、天蓝已不再是梦想。  

⑧青山秀水,孕育了海淀丰厚的历史文化;政策机遇,开创了海淀崭新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海淀,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海淀。  

注:三山五园:一般指畅春园、圆明园和万寿山所在的清漪园(后改称颐和园)、玉泉山所在的静明园、香山所在的静宜园。  

8. 选文第①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明清直至建国前夕海淀水乡美景、园林发展和文化遗迹进行介绍的是第____段到第____段。(4分)  

   

9. 选文第④段连续引用了两首古诗,却不给人重复之感,为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进行具体分析。(3分)  

   

10. 从选文第⑥段看,改革开放后,海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主要表现有哪些?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答。(3分)  

   

11. 选文第⑦段运用了一系列的数字,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 如果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一次“走进海淀”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上面选文提供的相关信息或你平时的观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调查或研究的专题。(3分)  

    示例:(1)海淀文化遗迹例谈(2)外来人才选择海淀的原因调查  

   

(二)逃跑的火焰  

周涛  

①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②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③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④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注: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势如疾风。  

⑤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目,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⑥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把它打昏过去。正在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注: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的望着我。  

⑦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⑧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⑨我拿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注: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⑩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⑾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奔逃。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似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⑿“快跑吧!快点,再快点!”我望着这只狐狸,突然满心都生出怜爱和担忧,仿佛它已经不是一只野兽,而是一团雪里的火焰,是雪原的精灵,太阳城的儿女。  

⒀这时,暴怒狂吠的牧犬追过去了,它们拥挤着,表情极其愤怒,情绪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它们争先恐后,有时不惜将同伙撞倒,好像对狐狸有不共戴天[注: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的仇恨。  

⒁它们会撕碎那只可怜的红狐狸的!它们追过去的时候,远处,那团逃跑的火焰还在一窜一窜地跳动着。  

⒂我呆呆地坐在马鞍上,满心里只装着两个字:快点,快点!……  

⒃许多年以后,我在拉卜楞寺外的小街上买了一张完整的、火红的狐狸皮。我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花几百元钱买这张狐皮,但是我买了。  

⒄这张狐皮和我在则克台遇到的那团逃跑的火焰,颜色非常相近。我不知道那只狐狸最后的命运,但我相信它是死了。  

⒅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把它熄灭。它最后的结局,也是变成一张完整的皮。  

⒆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本文写于1996年  因原文较长,有删改)  

13. 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请你阅读③~⒂段,参考下面的提示填空。(每空4字)(4分)  

(1)情节的发展:(          ) →狐落马前→ (         )→放狐奔逃  

(2)感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的变化:非常惊奇→ (        ) →心生同情→ (             )   

   

14. 选文第①段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则克台草原冬季的景象,对其作用分析不当的是哪一项?(3分)  

a.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  

b. 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表现了雪野的茫茫空廓、无边无际,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  

d. 表达了作者对则克台草原的冬天、对茫茫雪原的赞美之情。  

   

15. 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50字左右)(3分)  

   

16. 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第④、⑤、⑾三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4分)  

   

17. 选文讲述的故事是作者周涛1970年的一次亲身经历,他还曾就此事写过一首短诗,他写道——  

有一年冬天  

我遇到一个童话  

它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但我觉得它很美丽  

……  

阳光在雪面镀上炫目的幻想  

这时,雪原上跑过来一只狐狸  

……  

让这火红的生命在雪原跳动吧  

没有它,旷野该多么孤寂  

……  

从这些摘引的诗句和上面选文(18)(19)两段文字的含义看,你认为《冬天里遇到的童话》和《逃跑的火焰》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分)  

(1)《冬天里遇到的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逃跑的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50分)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 文体不限。  

      2. 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相应位置上。  

3. 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4. 不少于600字。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 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c  

    a. 慢(dài)  听(líng)  然不同(jiōng)  

    b. 丰(yù)   灭(jián) 言简意(gāi)  

    c. 秀(qí)   俯(kàn)  移默化(qián)  

    d. 琐(xiè)  恐(xià)  浮光影(lüè)  

   

2. 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2分)d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诗圣”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世家》——司马迁  

    c. 《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  

    d. 《皇帝的新装》《七颗钻石》——安徒生——丹麦  

   

3. 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2分)b  

    a. 中力拉崩倒之声(jiān)       奏荐某人为官(曾经)  

    b. 而乡邻之生日(cú)        同舍生皆绮绣(同“披”)  

    c. 吏二缚一人王(yì)        非常咨询不其致(缺乏)  

    d. 岸芷兰,郁郁青青(tīng) 肉食者,未能远谋(卑鄙)  

   

4. 改正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乘风破浪  中西合壁  轩然大波  契而不舍  

无解可击  千锤百炼  心往神弛  开天辟地  

璧  锲  懈  驰  

   

5. 某出版社要出版一套“中学生喜爱的中外名作”丛书,请你从下面所列篇目中选择一部(篇)推荐给出版社,并写出推荐理由。(3分)  

    《背影》  《西游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热爱生命》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  

本题共3分。能从给出的名作中选择一部(篇),给1分;写出推荐理由,言之成理[注: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给2分。  

   

6. 阅读下面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3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许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线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传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的智慧。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一“缕”轻风。就这么一“缕”,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就变得如丝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2)一“抹”晚霞。夕阳西下,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是哪位仙人拿着画笔,只那么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共3分。能写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给 1分;能结合该例进行分析,且语言准确、流畅,给2分。)  

   

7.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单位举办了“‘北京2008’全国大学生主题招贴设计大赛”,下面的组图就是在这次大赛上获金奖的作品。请你仔细观察,对它的创意进行说明。(提示:招贴画上的汉字依次是“高”“快”“强”)(4分)  

要点:(1)画面上人物的运动形象表明了奥运会是体育盛会(或画面上人物运动形象分别诠注了奥运精神——“高”“快”“强”三个字的内涵);(2)作为背景的三个汉字体现了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高”;(3)这三个汉字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也表示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言表达好,再给1分)  

   

二、 阅读现代文,完成8~17小题。(32分)  

(一)话说海淀  

①古时,海淀曾有大片水草丛生的浅湖水淀,故称“海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海淀区已有人类居住和活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交往的重要通道,是北方民族南下和中原王朝北上的战略要地。金时,海淀成为出中都正北门,经居庸关、八达岭通往蒙古高原的第一站,距城20里,是商旅歇息的理想地点,因此“海淀”被称为“海店”。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在中都东北郊兴建大都,原来从中都北上的大道也就随之东移。因此元朝以后,“海店”就失去了它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名称也就随之消失,而以水乡见称的“海淀”一名却流传了下来。  

②海淀一带水源丰沛,湖网密布,加上西山环绕如屏,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到了明朝,游人众多,都下文人更是吟咏歌唱,流连忘返,像“输君匹马城西去,谁里荷花海淀还”就反映了当时的景象。海淀的秀美风光一经文人墨客的渲染,引得达官贵人也纷纷而至,修筑私家园林之风一时间兴盛起来。  

③从清朝康熙中期起,朝廷开始在海淀大兴土木,历时百余年,终于建设成了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大型皇家园林群体,成为除紫禁城之外的又一政务中心。海淀镇也随着“三山五园”的兴建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京西重镇。  

④这时的海淀,园林密布,园内湖光粼粼,树影婆娑;园外水荡甚多,荡中风荷摇曳,田中稻花飘香,一派江南风光。“忽牵野兴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画图,几曲波光连太液,千枝灯影散蓬壶”,是清人咏未名湖前身景色的诗句;而乾隆皇帝的“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两岸绿杨蝉嘒(huì)嘒,轻舟满领稻风香”,则描绘了当时巴沟附近的水乡美景。  

⑤底蕴深厚的园林艺术和文化遗迹解说着海淀的历史文明,记载着海淀的文化沉淀: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御苑、宅府、坛庙;文人墨客在这里赋诗属文,著名的《红楼梦》就是在西山漫山红叶的陪伴下来到世间的。近现代,许多名人也在海淀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李大钊、朱自清、齐白石等。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双清别墅筹建了新生的共和国。  

⑥建国后,海淀逐渐成为著名的教育、文化、科技区。区内高校林立,汇集了全国最著名最具权威性的科研院所。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智力库”。改革开放以后,因得天独厚的文化科技资源优势,高科技在海淀中关村率先发展起来。1999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0年,占地面积51.44公顷的高科技商务中心区——“中关村西区”建设破土动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和“中关村西区”的开发,引来了当今世界高端技术和博雅之士,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新的生命元素。  

⑦生态环境关系着社会长远发展的全局,虽然昔日海淀“水光潋滟”的江南风光已不复存在,但构建“绿色家园”是海淀人永远的追求。作为北京市政府“绿树、清水、蓝天”重点工程之一的海淀“万柳工程”,已经开始动工。这一工程的顺利完成,必将大大有利于“中关村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海淀区已改建绿地56万多平方米,新种树木30多万株,建成了万泉文化公园等近70个绿化精品项目。走进今日海淀,地绿、水清、天蓝已不再是梦想。  

⑧青山秀水,孕育了海淀丰厚的历史文化;政策机遇,开创了海淀崭新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海淀,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海淀。  

注:三山五园:一般指畅春园、圆明园和万寿山所在的清漪园(后改称颐和园)、玉泉山所在的静明园、香山所在的静宜园。  

   

8. 选文第①段主要说明了“海淀”地名的由来和历史变迁;对明清直至建国前夕海淀水乡美景、园林发展和文化遗迹进行介绍的是第段到第段。(4分)  

(共4分。第一空2分,意思对即可;其余两空每空1分)  

   

9. 选文第④段连续引用了两首古诗,却不给人重复之感,为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进行具体分析。(3分)  

本题共3分。能结合第④段内容,从某个角度分析作答,语言通顺,即可。  

参考角度:(1)第④段首句 总写海淀美丽的江南风光,两首诗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印证了首句描绘的景色;(2)前一首诗侧重写园林内的美景,后一首诗侧重写园林外的水乡田园风光;(3)前一首诗侧重写月夜园林美景,后一首诗侧重写清晨水乡田园风光;(4)这两首诗描绘的景物不完全相同。  

   

10. 从选文第⑥段看,改革开放后,海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主要表现有哪些?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答。(3分)  

要点:(1)高科技在海淀中关村率先发展起来;(2)“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3)“中关村西区”的开发;(4)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和博雅之士的引进。(共3分,答出三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11. 选文第⑦段运用了一系列的数字,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近年来海淀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2分,意思对即可)  

   

12. 如果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一次“走进海淀”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上面选文提供的相关信息或你平时的观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调查或研究的专题。(3分)  

示例:(1)海淀文化遗迹例谈(2)外来人才选择海淀的原因调查  

示例:(1)海淀区地名趣谈(2)香山一带名人墓地调查(共3分,每个专题1.5分。能从不同角度列出两个专题,符合题意,语言通顺,即可)  

   

(二)逃跑的火焰  

周涛  

①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②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③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④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⑤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目,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⑥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把它打昏过去。正在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的望着我。  

⑦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⑧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⑨我拿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⑩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⑾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奔逃。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似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⑿“快跑吧!快点,再快点!”我望着这只狐狸,突然满心都生出怜爱和担忧,仿佛它已经不是一只野兽,而是一团雪里的火焰,是雪原的精灵,太阳城的儿女。  

⒀这时,暴怒狂吠的牧犬追过去了,它们拥挤着,表情极其愤怒,情绪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它们争先恐后,有时不惜将同伙撞倒,好像对狐狸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⒁它们会撕碎那只可怜的红狐狸的!它们追过去的时候,远处,那团逃跑的火焰还在一窜一窜地跳动着。  

⒂我呆呆地坐在马鞍上,满心里只装着两个字:快点,快点!……  

⒃许多年以后,我在拉卜楞寺外的小街上买了一张完整的、火红的狐狸皮。我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花几百元钱买这张狐皮,但是我买了。  

⒄这张狐皮和我在则克台遇到的那团逃跑的火焰,颜色非常相近。我不知道那只狐狸最后的命运,但我相信它是死了。  

⒅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把它熄灭。它最后的结局,也是变成一张完整的皮。  

⒆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本文写于1996年  因原文较长,有删改)  

   

13. 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请你阅读③~⒂段,参考下面的提示填空。(每空4字)(4分)  

(1)情节的发展:(群犬逐狐) →狐落马前→ (人狐对视)→放狐奔逃  

(2)感情的变化:非常惊奇→ (心中暗喜) →心生同情→ (怜爱担忧)   

(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4. 选文第①段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则克台草原冬季的景象,对其作用分析不当的是哪一项?(3分)d  

a.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  

b. 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表现了雪野的茫茫空廓、无边无际,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  

d. 表达了作者对则克台草原的冬天、对茫茫雪原的赞美之情。  

   

15. 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50字左右)(3分)  

示例:我看见狐狸嘴边喘出的白气,胡子上凝着的冰霜,它那双褐色的圆圆的眼睛盯着我看,眼神里充满了哀告、祈求。(共3分,能对狐狸有一定的描写,表现出狐狸的惊惶、绝望,与下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即可)  

   

16. 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第④、⑤、⑾三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4分)  

示例:(1)第④段:描写了猎犬追狐,红狐夺命奔逃的紧张情景。其中对狐狸每次跃起过程的描写,生动地反衬出狐狸的弱小,让人不免为其命运担忧。(2)第⑤段:以苍茫空廓的雪原为背景,把奔逃的红狐比作跳跃的火焰,生动贴切地描绘出狐狸在雪原上起伏跳跃、艰难奔逃的情状,火红与雪白相衬,鲜明耀目,让人感受到一种凄美。(3)第(11)段:作者以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为背景,把奔逃着的红狐的尾巴比作随风曳动的火红烈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红狐在茫茫雪原上跃动奔逃的绝美画面。(共4分。能结合三段文字中某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语言通顺即可)  

   

17. 选文讲述的故事是作者周涛1970年的一次亲身经历,他还曾就此事写过一首短诗,他写道——  

有一年冬天  

我遇到一个童话  

它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但我觉得它很美丽  

……  

阳光在雪面镀上炫目的幻想  

这时,雪原上跑过来一只狐狸  

……  

让这火红的生命在雪原跳动吧  

没有它,旷野该多么孤寂  

……  

从这些摘引的诗句和上面选文(18)(19)两段文字的含义看,你认为《冬天里遇到的童话》和《逃跑的火焰》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分)  

(1)《冬天里遇到的童话》:表现的主题是火红的狐狸在雪原上跃动,美丽炫目,给孤寂的旷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逃跑的火焰》:表现的主题是美的事物被毁灭,充满活力的生命被扼杀。(也可从关爱生命、如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角度进行理解)。  

    (共3分,每小题1.5分,意思对、语言通顺即可)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50分)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 文体不限。  

      2. 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相应位置上。  

3. 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4. 不少于600字。  

作文略。  

上一页  [1] [2] [3] [4] [5] [6]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