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2
   [标签: ]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执笔:李华芹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二、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三、教学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以情致导,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年风调雨顺[注: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你家的粮食大丰收了,你们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可世事并非都是如此的,有的人粮食丰收了,却一点都乐不起来,反而要愁眉苦脸[注: 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的,你们信不信?不信就一起来看看旧中国的老百姓生活你就知道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课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多收了三五斗》。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2、关于老舍,你们了解到了些什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教师看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同学们把课文从头到尾的认真读一遍,边读边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勾画出来并在旁边作点简要的点评。

2、读了全文后,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1、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三篇小说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的三篇小说我们是如何学的。

2、今天的这篇小说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学?

(重点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及“品味”、“感悟”、“欣赏”的方法来阅读一篇文章)

3、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粜米、购物、会饮三件事。)

4、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先来分角色读课文,并思考“探究·练习一”

四、小结

1.结合课后练习一,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理出关键信息。讨论旧毡帽朋友们丰收后更加不幸的原因。
 
2.
布置作业,思考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小说的故事情节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大家说,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大家说,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
二、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对主要人物一旧毡帽朋友进行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和我们常见的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2.指出:“旧毡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带的农名。课文中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点代指人,塑造了苏南一带的农民群像。 

3.提问:如果课文中不采用这种写法,而是塑造一个或几个有名有姓的具  
体人物来展开这个故事,与现在的写法相比,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鼓励学牛提出自己的见解。
4.补充: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小说通过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
 
  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让学生浏览课文,并体会。 

5.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提示:这篇小说运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来处理安排材料,让学生试着在 

  课文中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6
.讲解:从这些对比中,以及人物的对话中我们找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原因。结合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组织学生对小说主题分组讨论并发言。
三、总结

1.小结:这篇小说塑造了旧中国农民的群像,通过他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来回巡视。
3.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小说反映的时代状况
四、本课总结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 

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要学会结合生活品味感悟,悟出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来。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反映旧中国农村和农民情况的一些资料,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六、 板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 

场景一:米行粜米一交代环境和人物 

场景二:街头购物一“丰收成灾” 

场景三:船上议论一心底的仇恨与反抗《多收了三五斗》学习要点

一、导入
  丰收了,我们会想到很多,有堆积如山[注: 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的粮食,还会有农民脸上甜美的微笑,可是,文中却反应了丰收反而使农民破产这样一件怪事。

  二、内容概述
  1、 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
  清晨,丰收之后的一群旧毡帽朋友,来到万盛米行的河埠头粜米。占卜他们的命运。(序幕)

  万盛米行的柜台前,旧毡帽朋友向米行的先生询问米价、哀求提价、要求换现洋钱,没有结果。
  一番讨价还价[注: 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之后,旧毡帽朋友忍痛低价粜米。(开端)
  中午,旧毡帽朋友来到街上购买日用品。在节约预算的踌躇之后,“乡亲”把刚到手的钞票一张两张地交到店伙计手里。(发展)
  傍晚,辛苦了一年的旧毡帽朋友,三五成群[注: 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地聚在自家的船头上,酒后议论、发泄着心中的不满和愤懑,流露出他们的反抗意识。(高潮)
  散乱的谈话没有决议,旧毡帽朋友各自开船回家。(结局)
  第二天,在各处镇上,仍有同样的故事发生着。(尾声)

  2、 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表现小说的主题。
  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写得生动传神,性格鲜明。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还直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一)“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
  (1)对话描写展示了30年代中国农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伤农”者并非完全是由于资本家伤农压价造成的“谷贱”,也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旧中国的反动统治和剥削制度等造成的。

  (2)刻画了“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旧毡帽朋友”是中国农民的群像,在旧社会他们是受压迫、受剥削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租种地主的土地,不断地借债,维持着非常低下的简单地再生产。他们也有希望,有时也有“愤激”,也有抗争,但更多的是哀求、忍让。
  “米行先生”可能是资本家,也可能是资方代理人或雇员,是代表维护资方利益的。在与旧毡帽朋友打交道时颐指气使[注: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冷淡、厌烦、鄙视、威吓,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注: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的姿态。

  (二)“旧毡帽朋友”之间的对话。
  这段对话写得极有层次。谈话内容从“亏本”谈起——到“不缴租”“宁可去吃官司”——到“退租”去“做工”——到“路路断绝”“沉默”——又到有人提出“我们年年种田,到底为谁种的?”——直到最后又谈到“抢米”。这段对话从不满到反抗,反映了“旧毡帽朋友”逐渐觉醒的意识。

  3、 环境描写简练传神。
  (1)自然环境描写简练,生活气息浓厚,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江南水乡小镇的风情及丰收后的景象。
  (2)社会环境描写融于对话之中,揭示了束缚农民的种种枷锁。另外,街道购物时的场面描写也十分精彩:种种“洋”物品,句句叫卖声以及“旧毡帽朋友”,男男女女、大人小孩的各种神态,动作,都写得极为生动,真实立体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三、学习内容
  1、给红色字注音
  河埠 船舷 占卜 短髭 粜米 褡裢 斛子 呷  写

  2、解释词语
  (1) 占卜:原指算卦一类的迷信活动。这里是探问。
  (2) 作梗:从中阻挠,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3) 兆头:预兆。
  (4) 廒间:粮仓。
  (5) 沽:原指买酒。这里是买。
  (6) 写意:浙江方言。舒服,开心。
  (7) 呷:小口喝。

  3、成语解释
  横七竖八[注: 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多而杂乱,不整齐。
  无可奈何[注: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没有办法,不知该怎么办。
  鄙夷不屑:轻视,看不起,认为不值得(看或提及)。这里指及其看不起,认为不值得理睬。

  4、试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含义极其作用。
  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答案: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农民获得丰收却反而濒临破产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多收了三五斗》 教案
   学习目标:
  
   1
、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说出“丰收成灾”的原因。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品味人物心理变化,说出本文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课前学习: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旧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情况,通读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过鲁迅的故乡”,又“坐过祥子拉的车”,对旧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又与叶圣陶一起走近农民。
   2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作者及时代背景的资料,然后教师补充。 交流介绍记录
  
  
第二块: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与学生一起总结前面学习的几篇文章学习方法及学习角度(重点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及“品味”、“感悟”、“欣赏”的方法来阅读一篇文章)。归纳,总结
   2 与学生一起讨论本文的阅读方法及学习目标,然后教师板书目标 讨论,明确
   3 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1、 分角色朗读 2、概括本文人物群像的塑造及其作用3、讨论归纳本文的主题。 自读课文
   4 引导学生交流并评价学习结果 交流,评价
   5 教师总结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并作适时的补充。 对照,补充
   第三块:拓展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教师补充本文原著的开头与结尾,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品 明确阅读方向
   2 本文语言也有很精彩之处,请你认真摘抄到积累本上。 摘抄语句
  
   课后学习:摘抄精彩语句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