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7.短文两篇 甲文《行道树》乙文《第一次真好》学案
   [标签: ]

7.短文两篇  甲文《行道树》乙文《第一次真好》学案  

○学习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预习形成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堕落(      )点(     )苦(     )贪(    )妹(   )冉(   )牙(      )形(     )丰(    )稀(    )累累(   )沉甸(   )玲珑透(     )  

2.解释下列词语  

贪婪:  

堕落:  

冉冉:  

雏形:  

丰硕:  

繁弦急管[注: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红灯绿酒:  

玲珑剔透[注: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回味无穷[注: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3.一试身手  

a. 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写法?  

b. 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c.“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d..试找出乙文的中心句。  

e.乙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f.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g.乙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4.经过以上预习,你也许还有困惑和不解,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合作展示  

一.导入  交流预习成果。  

二.走进文本  品形象,品语言,悟情感  

1.品形象
a.找出甲文中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b.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c.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品语言: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尤其是红字)?  

a.“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b.“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c.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d.“雏形”与“具体而微[注: 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有什么区别?   

3.悟情感
a.甲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b.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c.“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和态度?
三.拓展与延伸  

1.《行道树》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你愿意做一株行道树吗?
3.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4.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5.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检测反馈  

一、课内练习  

1.请学生熟读短文两篇,仿照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的句子。   

(1)当夜幕降临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______硕大的_________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一种点缀。   

(4)__________________值得低回品味。   

(5)第一次看到_______________,但觉__________________。   

(6)愿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给_________留下了不可磨灭[注: 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的  

2.阅读〈〈行道树〉〉回答6—11题 (12分)  

    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注: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的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④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注: 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注: 不管怎样。],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起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醒。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6、第二段中“这一点”是指                                             。(2 分)  

7、在“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一句中,请说说 “堕落”一词的含义(2 分)  

答:                                                                              

8、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2分)  

答:                                                                              

9、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2分)   

答:                                                                              

10、联系上文,说说行道树的象征意义。(2分)  

答:                                                                              

11、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2分)  

答:                                                                             

   二.课外阅读  

我的信念(10分)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注: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12、作者说:“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                                                                        

13、作者所说的“快乐的记忆”在常人的眼里并不一定是快乐,你怎样认为?  

答:                                                                        

14、作者追求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她是怎样做的?  

答:                                                                        

15、为什么作者说,一个科学家,不仅是技术人员,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  

答:                                                                        

16、句中加点的“这种科学的魅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仿照甲文 ,运用象征手法,以“小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设计思路与学案特色  

这两篇文章虽是略读课文,但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行道树》是一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真好!告诉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虽然道理深刻,但主旨突出,容易把握。所以我尽量把读书的权利、表达的权利让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读文本,借助生活中种种普通的意象让学生感悟出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透彻感悟文章的内涵。   

感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感悟的主体。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品形象,品语言,悟情感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自己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深入对课文的分析,通过老师讲解和点拨,从而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去。与此同时,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感知课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课文的能力。  

语文外延的广博性决定语文教学决不单纯是记两个生词,学一篇文章的问题,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视野,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是语文的观念。要让学生感悟:语文是大海,而教材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每一篇文章只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对课外丰富鲜活的语文素材的扩充才是探究主动学习有良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有人把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比作树与土的关系,只有根深扎于土,方能枝繁叶茂。基于这一点,我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如讲名人、说名言、作仿写、进行个人创作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链接自然、社会及人生等诸多话题,引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让他们体悟:学语文不单单是学知识,而是学习感悟作家是如何个性化地感受事物、体察自然、社会、人情及如何创造性地表达人生的。   

我在教学上追求的是感动,感化,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少指责,多赞美,少否定。让学生从老师的赞赏、教师的微笑中感到温暖,真正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辩。探究式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标新立异[注: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的心理得以张扬,新观点、见解就会不断涌现,这样,将丰富的文化知识,内化为人格,积淀为素养。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