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为了忘却的记念》导学案
   [标签: ]

岚山区第一中学2009级高一语文导学学案

执笔人:秦凤丽               审核人:孙霞                  2009年9月21日

课  题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3.把握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1.了解文章背景

(此文是鲁迅为纪念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的五位左翼作家 柔石、李伟森、胡也频、冯铿、殷夫(即左联五烈士)写的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这种“围剿”是极其残酷与卑劣. 他们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步文艺团体和书店,查禁进步文艺书刊,颁布恶劣出版法,通辑著名作家,最后竟使出了最残忍的手段: 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死 对国民党反动派这一可耻的反革命行径,鲁迅无比愤怒,当即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以示抗议文章指出国民党刽子手是“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们的鲜血所记录”,高度评价了烈士对革命文学的贡献以后又写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柔石小传》等1933年2月在柔石等烈士遇害两周年的日子里,作者又写了本文)

2.走近作者:

3.词语注音:

 挈(   )妇将(   )雏(    )  锲(    )而不舍   契(   )诃(   )夫

真谛(   )    缔(   )造    瓜蒂(   )    朱棣(   ) 吮(    )吸

累(    )及    罪行累累(    )   硕果累累(    )   累(    )赘

 偈(   )子   碣(   )石   竭(   )力   干谒(  )   孺(  )子牛

 惴惴(    )    喘(    )息    揣(    )着     踹(    )门

 涅(   )槃(   )   镣(   )铐(   )   禁(    )锢(    )

4.认真熟读课文,完成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与 白莽    的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 柔石 的交往及其的为人(兼写 冯铿   

第三部分,交代 白莽   柔石  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  被捕遇害            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  怀念        尊敬      ,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第一部分,找出作者与白莽的三次见面,你能看出白莽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又是怎样表现的?

(写作者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第一次: 记述见面的原因,顺便记下白莽的年龄、面貌、姓氏、籍贯等,寥寥数语写出了初见情状2 第二次: “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而记得很少,一笔带过主要笔墨用在两次见面之间的看稿与通讯的记叙中从这些记叙中,对白莽的了解是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深”表现在: 其一,“有一个故意的曲译”(故意地曲解原意地翻译),白莽明知应译为“国民诗人”,但偏译为“民众诗人”,因为他憎恨国民党反动派,因而连“国民”两字也觉得讨厌,不愿意用来称呼自己所喜爱的诗人,这当然未免有些意气用 事所以鲁迅回信,“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从翻译的角度看),但是,由此可看出鲁迅对白莽的鲜明爱憎还是很理解的,也从此处流露出鲁迅对青年爱护的深情其二,是在往返信件内容的记叙中,托出了白莽的率直: 他先是直言谈论鲁迅,经过回信解释便不存芥蒂[注: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乐意接受赠书,再译彼得斐的诗,亲送译诗给鲁迅 第三次: 记白莽出狱来访鲁迅,显示他们的相知益深 白莽来时,穿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在那时候,知识分子即使不西装革履,也必须穿长衫,否则就失去身分,与“短衣帮”为伍了白莽刚出狱,为了不引起人家的怀疑,所以刚从朋友那里借来棉袍,由此可看出革命斗争的艰苦 刚见面的失笑,是对白莽得释的欣幸;赶紧付给稿费,是对白莽亲切的关怀 这里转到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这是一段补叙: 补叙购书之难,存放之久,喜爱之深,赠时的郑重其事[注: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写“得”“失”,实际上有贯通三次相见的作用,既表达两人的革命友情,又揭露当时的反动统治(“谁料到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 内部线索是:“彼得菲传”②)

2.认真阅读第二部分,找出哪些材料表现了柔石的“硬”和“迂”通过这部分记叙,作者表现了柔石哪些可贵的品质?(“硬气”指坚定、正直、耿介不阿,“迂”本义含有“拘泥、守旧、 不适应形势、不切合实际”,这里则突出柔石率直而不通世情、拘泥而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这固然体现了他的纯洁、善良、淳朴、正直,也反映了他幼稚、简单,未免多了点书呆子气,而入狱后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他的某些弱点是有所克服的 作为“硬气”而“迂”的性格,鲁迅用以下事实来表现: 1.为介绍东北欧文学和外国版画而设立朝花社,担任了“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事情不如意,也总“相信人们是好的”,不相信会有骗人、卖友、吮(吸)血的事任事硬气,味于某些世事 2.朝花社倒闭,“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只是自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债款”对债务硬气,而味于某些世事,不会追索书款 3.他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连行走时,自己“离”一路,与鲁迅同行时,使鲁迅“愁”一路足以见其对长者和女性同乡、朋友的忠实态度 在此事实的基础上,作者对他高度赞扬、议论: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只挑“损己利人”,不懂得损人利己[注: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即令这损人利己是别人的行为,他也无从想象,这就是柔石的硬而迂)

3.通过白莽、柔石等五烈士被捕被杀的叙述,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2.找出文中三个典故并思考其作用

典故

作用

明代的方孝孺

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和“迂”

《说与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

揭露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批判道悦束手待毙[注: 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

向子期的《思旧赋》只有寥寥几笔

,意在揭露蒋介石杀人如草,搞得民缄真口的反动统治与当年司马氏统治时疯狂诛杀异己,人们不敢说话的黑暗腐朽相类似同时,抒发自己“吟罢低眉无写处”的悲愤感情

  三个典故,说明一个宗旨,即用司马昭杀害嵇康、吕安,秦桧杀害岳飞,朱棣杀害方孝孺这些惨案冤狱,影射国民党蒋介石杀害柔石、白莽等革命者和进步青年的罪行                              

课后反馈

 

   

岚山区第一中学2009级高一语文导学学案

执笔人:秦凤丽               审核人:孙霞                  2009年9月21日

课  题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检查默写等作业
   2.理解题目含义和重要词语的含义

3.学习本文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2.本文题目是“为了忘却的记念”,既然是“记念”为什么还说是“为了忘却”?请从课文首尾两段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而悟出正确的答案

(因为鲁迅“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所以“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因为“在这三十年中”,“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所以“埋得不能呼吸”正是这种郁结心中的不可压抑的悲愤和长期积聚的精神重负,使他感到十分窒息为了“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所以他“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这是从主观方面强调“忘却”同时,鲁迅又从客观方面强调“忘却”之必要:“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当时的中国,正是“大夜弥天”,鲁迅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通过三十年血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意识到需要节制自己的感情,过于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利于战斗的革命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需要发扬坚韧不拔[注: 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的精神去战斗从以上两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所谓“为了忘却的记念”,实际上是:“为了战斗的记念”,事实上,对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战友为革命而献身的光辉业绩,鲁迅是不会忘却的,他要将那无比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所以他坚信,只要生者努力奋斗,“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可见,与其说“记念”是“为了忘却”,倒不如说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最有价值的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合作探究

1. 怎样理解第一部分第2段中“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

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注: 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的文章”这句话的意思?

(不敢: 是怕惹祸,怕刊登后受迫害,尽管内心同情革命者,想揭露反动派  

不愿:是不想介入这类担风险的事,不打算采取鲜明态度

不屑: 是认为不值得,充满轻视

[1] [2] 下一页

的意味,是站在反动派一边,和他们一鼻孔出气

三个词,显示了三类报刊的不同政治态度: 进步的、中间的、反动的

隐约其辞:《文艺新闻》是左联领导的半公开刊物,它就勇于透露一些消息 为了斗争策略的需要,只能“隐约其辞”,表现在“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了”暗示白莽不仅是一个作家,又是参加实际革命工作的革命者)

2.第一、二、四部分中,除了记叙的内容外,穿插了哪些议论?这些议论起什么作用?

( 议论:第一部分,“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

第二部分,开头一段的记叙和议论,表明了柔石是作者在当时上海那样复杂的环境里的“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仅用一个“硬气”,一个“迂”字,就揭示出柔石的耿直忠诚的性格,并用“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样一个简短的议论,对柔石的崇高品质做了高度的概括同时,这些议论也都是在对柔石的一些具体行动的记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第四部分,插入的借《说岳全传》引起的议论,既批判了空盼“剑侠”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坐化”的无益,明确地表示了“我于是就逃走”的抉择,充分体现了他一向“韧”的战斗精神还有对反动派滔天罪行[注: 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的一系列议论,表达了愤恨之情)

3.依据文本,补写下面文字中省略的内容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4.朦胧诗人北岛说: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学完这篇课文,你还能想起哪些名言名句?请写下来

课后作业

  历史的长河中,广袤的世界上,“美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跨越时空的美丽,让我们感动,引我们前行请用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最美的人物或事件表述出来

课后反馈             

 

“惯于”诗的理解: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这两句写出了鲁迅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困难处境“春时”、“长夜”,点明了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挈妇”、“将雏”,表明正和家人外出避居;一个“惯”字既指明鲁迅对于敌人形形色色[注: 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的残忍手段已司空见惯[注: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对于动荡不安的生活已习以为常[注: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又有力地控诉了蒋介石反动政权镇压革命的滔天罪行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这两句点出了当时政局的动荡,表现了鲁迅对母亲的深爱与怀念,母亲为儿子遭受迫害的担忧揭露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小军阀你争我夺、连年混战,不顾百姓死活的罪行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忍看”是强忍仇恨的意思鲁迅眼看敌人残杀革命同志怎能忍气吞声[注: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新仇旧恨[注: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涌上心头,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在刀丛中与敌人短兵相接[注: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毫不退缩,用笔进行战斗一个“怒”字,是作者强烈感情的迸发,表现了与敌人不共戴天[注: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刻骨仇恨[注: 永记心头的深仇大恨。]和迎着腥风血雨[注: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前进的战斗精神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诗写成了,但哪有发表之地?周围的现实是一片黑暗,犹如漫漫长夜“低眉”是一个痛定思痛[注: 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的形象,是一个沉思如何继续战斗的形象“无写处”,指反动派对人民言论自由的压制,他们对革命言论“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是对反动派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最后一句以写景作结,深化了悼念柔石等人的主题,它渲染了一种悲凉、肃穆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处境的寂寞和心情的沉重
    鲁迅在这首诗中满腔愤怒地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表达了对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革命同志的沉痛哀悼之情,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注: 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的革命意志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