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求谏》学案(3)(高二选修)
   [标签: ]


 第三部分:读写训练
1、下面是两件近期发生的事,请同学们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具体要求:结合《求谏》的思想内容课后的“阅读指南”立意,学会引经据典[注: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引用《求谏》中的原文加以论证,观点鲜明,层次清晰,字数不少于150字。
事例一:
教师节前夕,浙江台州路桥区新民学校的老师们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礼物”既不是鲜花,也不是贺卡,而是学生们”为他们挑的刺”。 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教师节礼物——正面写有”老师3个缺点”,背面画有一个笑脸和写有”老师我爱您”字样的小纸条,一一送到了每位老师的手中。 据粗略统计,拖堂、作业多、过于严厉是学生给老师们挑得较多的缺点。
评论:




事例二:2009年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在网上发出拜年帖,引来网友回拜潮。于是一些网友随即响应,马上跟帖灌水。网友“啊东”回帖称:2009年,我们依旧有太多的期待。我们期待“网络问政”继续盛行,我们更期待网络纳谏亦能成风。我们期待舆论更加有力,我们期待民主更加主动。
评论:





  
2、 下面是一篇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请大家看清文章的主体部分,读懂文意,然后补足其中两段空白处的论证。要求上下文连贯、文气通畅、逻辑性强。每段不少于150字。


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臧克家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注: 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注: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注: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注: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采纳美芹之献[注: 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注: 笼络:笼和络原是羁绊牲口的工具,引伸为用手段拉拢。耍弄手段,拉拢别人。],也能从谏如流[注: 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注: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注: 安定、兴盛的时代。]。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下面请补足一段史实叙述以及评论)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注: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的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注: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齐王与厉王,那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
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
追古思今。现在(请补足下面一段针对现实的议论)








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有敢直谏或讽刺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费唇舌,枉运心机。
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注: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批评、建议,雪片飞来。最后的结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个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扬,对四化的进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3、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要求: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1、评论:
事例一:
以接受学生批评的方式过教师节,不失为一个新思路。这不仅会促进今后教育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提升,而且充分体现了老师善于纳谏的认识与胸怀。“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只有做到积极接受他人意见的老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指出学生的缺点。此外,“人欲自照,必须明镜”,学生本来就应该成为老师们的镜子,老师们必须通过学生的反馈,才能明晓自己教学的得失。学生敢于谏诤,直言不讳[注: 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老师们善于纳谏,取舍的当,教学工作和学风建设才能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这样的教师节礼物比买来的礼物更有价值!
事例二:
臣下谏言、君主纳谏的是我们国家的治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体现,创造“贞观之治”的太宗曾曰:“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如果国家政策制定,仅凭有限的决策人,而不取纳民主意见,决策必然不可“致天下太平[注: 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所以,“啊东”说得好,政府需要扩大民主渠道,倾听人民心声,通过多种途径体察民情,让“网络问政”成为一种新型的集民智、广民愿、伸民志的决策方式,这样的政府才有再创盛世的自信与能力! 
2、《纳谏与止谤》原文:
第一处空白: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第二处空白: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注: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注: 形容愤怒到极点。],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
 

邓仲达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