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求谏》学案(4)(高二选修)
   [标签: ]


 第四部分,拓展迁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注: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注: 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所宜深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注: 简:选择。任:作用。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之,择善而从[注: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贞观政要•君道》
(1)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注: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臂一呼[注: 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d.善始者实繁
    塞源而欲流长也         勇者竭其力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注: 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二、阅读后面文章,完成练习: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注: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注: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气吞山河[注: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注: 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注: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注: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注: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注: 剐:割肉离骨。一刀一刀将罪犯身上的肉割下处死。形容罪恶重大,死也不能抵罪。],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注: 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身先士卒[注: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注: 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注: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注: 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注: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注: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9.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注: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注: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
  20.“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答:提升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注: 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注: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
  解。(5分)
  答:







第四部分参考答案:
一、1.d(应为bō)
  2.d(应为百官)
  3.a(都是”因为”)
  4.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
  5.(1)a(分别是”听说”“懂得(引申义)”“见识”);
   (2)a(都表示”大概”);
   (3)b(是指能开始的人很多,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4)a(根本,今做副词,或名词,表示基础的东西、重要的东西。元首,今比喻引申为一个国家最高领导。骨肉,今义是”骨头和肉”,但今天也有”亲骨肉”之说,乃是其比喻引申。);
   (5)c(第一个”则”是”就”的意思,不包含假设语气。)
 二、19.c e(4分)
  20.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
  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
  21.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
  (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1分;骨气、血性,良心1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表述1分)
  22.(5分)答题要点:
  ①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
  ②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
 邓仲达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