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筏子》学案2
   [标签: ]

祁家河初中学案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七         主 备:李雪剑         时间:2010-3-6

    题: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领悟课文的主题 。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明确、拓展练习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
二、相关链接(助读资料,是我们理解课文的前提,所以我们必须细看)

1、黄河(yellow river)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注: 形容接连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另有音乐家、教授、演员等人以此为名。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那汹涌澎湃[注: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的气势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

2.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在上海读完中学、大学后,曾在中学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报》任记者,1947年初编辑上海《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其间写了很多反映青年学生生活的小说、散文和诗。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记者,1952年调北京《人民日报》工作,曾任文艺部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散文世界》主编等。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3.关于羊皮筏子: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注: 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 

 

三、夯实基础(通过朗读明确字音,词义,为理解课文打下好的基础)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完成下面加点字注音

规模(    )    浊浪(     )  心悸(       )      相称(     ) 

似的(    )     汹涌(    )   吞噬(    )      湍急(    ) 

浏览(   )      化险为夷[注: 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    如履平地(    ) 

2、通过工具书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如履平地                         化险为夷

胆惊心悸                         马不停蹄
四、课文理解(通过朗读、精读课文,自主学习理解,小组交流后展示)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1、本文中的黄河有什么样的特点?朗读课文后从文中概括出来。

 

2、我们知道《长江》的作者郭风不光赞颂了长江,更是讴歌了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欣欣向荣[注: 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那么本文赞美了什么呢?精读课文明确
 

 

3、文中的艄公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把表现其特点的词语摘抄在下面。

 

 

五、巩固提升(针对考试的练习,能提高你的“实战”水平哦!)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试着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1、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某个大队的交通运输工具,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2、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六、课外积累:试找出一些有关黄河的诗句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5.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 
互动2:听了同学

[1] [2] [3] 下一页

的课文复述你有何感想? 
明确:羊皮筏子虽然很小,却能经得起大的风浪。 
艄公的技巧高超,令人佩服。 
乘客的胆子真大,处变不惊。 
黄河的气势让人感到震撼。 
互动3:上一篇课文写的是了长江,这篇课文写的是黄河。两位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都作为自然景观来写呢?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不是。关于《长江》,郭风不光赞颂了长江,更是讴歌了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篇课文的作者想要歌颂的是征服自然的人类,这赞美包括了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的勇敢,机智、沉着和毅力,也颂扬了黄河的雄浑磅礴。 
互动4:现在我们大家再仔细把课文读一遍,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以上几点的?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本文主要通过在汹涌的激流上鼓浪前进的艄公的描写,通过在羊皮筏子上镇定自若的乘客描写,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需要小心和智慧。 
互动5:作者极力描写的是黄河上的艄公形象,写乘客的大胆镇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衬托艄公技巧高超 
互动6:那么写黄河的惊涛骇浪[注: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以及羊皮筏子的小呢? 
明确:也是为了衬托艄公的技艺高超。 
互动7:艄公技艺高超,乘客谈笑自如。这一切都是征服自然的人类的最好写照。那么作者想要通过这一切阐明的是什么道理呢? 
明确: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艰难险阻[注: 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征服自然还得靠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只有大胆镇静与小心智慧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互动8: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阐明这一道理?明确:鲜明的、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有正衬,如写黄河的大,以大水车衬托。写黄河的深,以筏子的载重多衬托。写黄河的急,以羊皮筏子的快来衬托;有反衬,如见到羊皮筏子前和见到羊皮筏子后的想法,岸上的人和乘客的不同心情的比较;有正衬、反衬错杂,如小小的浪头吞噬筏子,即正衬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们;有衬托对比交织,如提心吊胆[注: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和从容谈笑即使对比,又是前者反衬后者。这一连串的的对比、衬托是文章结构紧凑、文脉连贯。 
研读与赏析: 
见课后习题 
拓展延伸: 
1. 背诵课文的倒数第二段。 
2. 利用课外时间参观黄河水车,羊皮筏子。 
补充材料: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至少在320多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注: 晓:天明。一早起来赶路,到夜里才住宿下来。形容旅途奔波劳苦。],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牛皮筏一般由90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四万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当地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吹牛皮,渡黄河”是兰州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将渡河者装人牛皮袋中,充气扎口后,艄公爬在牛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只十几分钟便可将渡客送至黄河对岸,这种摆渡方式恐怕你闻所未闻[注: 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细,二要胆大。上筏时要轻松自如,绝不可猛劲上跳。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筏子往往由谙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领航掌桨,任凭风吹浪打[注: 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胜似闲庭散步。50年代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运业,多达50多户,400多人,有六十多条大筏,每年能外运羊毛250多万公斤。 
今天,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做了其它行当,做水路生意的也都开起了汽垫船或游轮业务,只有老年的筏工们不愿抛弃随他们几十年的宝贝皮筏,开起了在黄河岸边摆渡游客水上娱乐的旅游业务。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水。兰州市北滨河路180号的陈老汉便是一个出色的放筏人,他放的只不过是橡皮筏,经常在河边迎风逐浪玩筏。祖居兰州市的李德明老人也是一个羊皮筏子放筏人,在旅游旺季,只要你运气好,总会看到皮筏在水上漂荡,或在滩边晾晒皮筏的新奇一幕。

 

 

祁家河初中学案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七         主 备:李雪剑         时间:2010-3-8    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手法的作用。

2、明确作者在文中渗透的道理

学习重点:衬托手法的使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练习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
二、相关链接(补充的知识是掌握课文的关键,我们要用心学习、理解)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注: 比喻友情深厚。]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三、课文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努力思考,积极参与的就是我们!)
   1.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衬托后,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2. 艄公这一形象是是如何通过衬托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呢?

   明确:  作者以乘客的大胆镇静衬托艄公技巧高超 

             以           &nb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sp;   衬托艄公           

               衬托艄公           

 

3、课文中一连串的衬托、对比使全文结构紧密,文脉贯连。你还能从中找出一些衬托来吗?

 

 

4、 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提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掌握方法要领,必须不断训练)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胆惊心jì          吞shì           tuān    急  惊涛hài   

如lǚ    平地     马不停tí        一xiè    千里  安xiáng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注: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注: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的轻骑。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注: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⑴.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把它们指出来并写在下面。

 

⑵.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