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黄生借书说》教案学案
   [标签: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综合质疑。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构思严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懂得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培养刻苦好学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对比阐明道理、层层深入论证的写法。

 

  2.难点: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提示】

 

  1.古代的“说”是一种文体,内容是议论性的。它常常就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它与现在的杂文、杂感类似。

 

  2.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人,著名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正音正字】

 

  摩mó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庋guǐ  惴zhuì

 

【词语积累】

 

  书非借不能读  七略四库  汗牛塞屋 

 

  无论 强假 逼取 惴惴 摩玩 高束 庋藏 异日 省记 落落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讨论本文的结构层次。

 

( 第一部分(1、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第1段,是这一部分的总领,说明以下的话是专对黄生而言。

 

  第2段,用藏书者不读、借书者快读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书非借不能读”。

 

  第二部分(第3段),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作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借书读必专”,再次证明“书非借不能读”。

 

  第三部分(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勉励黄生把握机遇,勤奋读书。“公书”与“吝书”、“幸”与“不幸”对比,很有说服力。

 

  第四部分(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再次表明对黄生的期望。 )

 

【课文简析】

 

  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差就却步不前。作者认为,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能够催人奋进,取得意外的成就;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滋生贪图安逸、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好好读书。

 

  作者从多方面阐述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文章频频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这些对比,概括起来,集中说明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是藏书者往往不读书,二是借书者往往快读书。作者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作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论断。对比论证,使观点更加鲜明,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中学语文在线()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的格式,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搜集袁枚的材料,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译文:  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对他说。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原文: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译文:  你没听说那些藏书人吗?七略和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皇帝中读书的有几个?富贵人家的书,堆地满屋都是、搬运起来累得老牛出汗,可是富贵人读书的有几个?其余祖辈父辈收藏、子辈孙辈丢弃(书籍)的就更不用说了。

 

解说:  用“藏书者不读”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论点。

 

原文: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译文:不是惟独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借来,一定担心人家催促归还,因而忧惧不安,玩赏不停,说“今天在我这儿,明天就要拿走,我不能够看到它了”。

 

原文: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译文:如果这东西已经归我所有,就会把它捆好,放在高高的架子上,说“姑且等到日后再看吧”。

 

原文: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译文:  我年轻时喜欢书,家里穷很难得到。有个姓张的藏书很多。(我)去(向他)借,(他)不借。(我)回到家在梦中还出现借书的情景。迫切求书的心情到了这种程度。所以凡是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了。

 

原文: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译文:(我)做了官以后,拿俸钱买来书,到处都堆满了,书里长了蛀虫,灰尘和蜘蛛网常常布满卷面。

 

原文: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1] [2] [3] 下一页

译文:这时候我才感叹借书看的人用心专一,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解说: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作对比,自然归纳出“借书读必专”的观点,勉励年轻人珍惜美好时光,发奋读书。

 

原文: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译文:  如今黄生贫穷得跟我当初一样,他借书也像我当初一样;只是我愿意把书同别人共用与张氏的吝啬不借似乎不同。

 

解说:  “公书”与“吝书”对比,说明黄生的读书条件比我好。

 

原文: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译文:这样看来,是我原来不幸遇到张氏,而黄生幸运遇到了我吗?懂得幸运与不幸运的道理,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很快。

 

解说:“幸”与“不幸”对比,希望黄生“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

 

原文: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  写一篇“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五个“思维训练”题。

 

  3,从文章的各方面进行质疑,自问自答,至少三题。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列举哪三种藏书者不读书的例子?(用自己的话概括)

 

( ①皇帝藏书很多,但是读书的很少。

 

  ②富贵人家藏书很多,可是读书的不多。

 

  ③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子辈孙辈丢弃书籍的事情很多。 )

 

3,本文第一人称代词有哪些?你掌握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哪些?

 

( 本文第一人称代词有:吾、余、予;我们掌握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尔、汝、子。 )

 

4,“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这句话,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

 

5,“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话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 这句话是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借物者喜爱这个东西,担忧物主来讨而舍不得马上归还的心理。 )

 

6,“其切如是。”“是”指代什么?从中可见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是”指代:没有借到书回来后梦里还出现借书的情景。或:“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从中可见作者年轻时渴望读书的迫切之情。 )

 

7,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以亲身经历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 正面:年轻时借书困难,苦读而效率高。

 

  反面:作官后,藏书很多反而很少读书。 )

 

8,“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叹”“惜”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色彩?

 ()

( 表达了作者感叹光阴可贵,劝勉年轻人珍惜大好时光努力读书的思想感情。 )

 

9,最后,作者向黄生提出什么希望?

 

( 最后,作者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 )

 

10,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

 

( ①天子、富贵者藏书很多而读书人很少的对比。

 

  ②祖辈收藏书籍而子孙丢弃书籍的对比。

 

  ③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与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不已”行为对比。

 

  ④藏书者“姑俟异日观”与借书者“今日来,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心理对比。

 

  ⑤我今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昔日“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对比。

 

  ⑥“张氏之吝书”与“予之公书”对比。

 

  ⑦黄生“幸”与我“不幸”对比。

 

  ⑧天子、富贵者藏书很多,我年轻时、黄生现在无书的对比。 )

 

11,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书非借不能读”,年轻人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寻找机会,发奋读书,充实自己。 )

 

12,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证明“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学习小结】

 

  课文就“黄生借书”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年轻人努力寻找学习机会,发奋读书,充实自己。这对我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自觉培养刻苦好学的习惯。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问说》。

 

【教学后记】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